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

点赞:15105 浏览:685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歧视理论在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歧视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定价策略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本文主要以歧视为例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最终得出歧视对社会效应影响的几点结论.【关 键 词 】歧视;社会福利效应;垄断一、歧视的原理及实行条件歧视实质上是一种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怎么写作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怎么写作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或收费标准.根据差别的程度,可以把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歧视、二级歧视和歧视.实行歧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企业必须具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的市场势力.第二,企业拥有的顾客群必须是容易区别的并且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从而达到侵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目的.第三,企业拥有相互隔离的以不同顾客群为代表的不同市场.因为一些迈着会通过不隔离的市场倒卖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从而阻碍企业通过歧视增加利润目的的实现.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是实行歧视的最主要目的.而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写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二、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歧视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而消费者本身的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弹性大小.歧视是最盛行的歧视形式,例如:同质商品在富人区与穷人区迥异、采用优惠券进行产品促销等等.歧视的福利分析需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垄断者所选择的歧视最多只能达到社会次优,而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统一定价的社会福利效应肯定高于歧视的社会福利效应.然而完全竞争严格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根据次优理论,只要当歧视的社会福利水平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即其社会总福利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总福利),歧视行为就会增加社会福利.Hauan和Mackie-Mason的研究表明:歧视只有在提高产出量和销售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出量和销售量的情况下(即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才会减少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从而增进福利.他们得出两个重要的理论结果:一是在两厂商情况下,歧视可能会家底两个子市场的;二是当福利函数曲线为凹曲线时,并且子市场需求是独立时,歧视能在所有子市场降低的一个必要条件为边际成本递减.为了便于讨论,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检测设:利润函数不是一般的凹曲线而是单峰凹曲线.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学界一直在争论出于福利效应的角度考虑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其垄断优势采取歧视策略.歧视对于社会福利的效果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不同的消费群索取不同的将会导致社会产出的重置;二是社会福利会因为歧视策略下的总产出和单一下总产出的不一致而受到影响.并且,如果前者多于后者,那么总福利会下降.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但是如果产出下降而非增加,那么下降的边际成本将导致的上升,歧视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将进一步扩大.所以从福利效应角度考虑,规模经济并不能说明可以对歧视采取宽松放任的态度.三、结论(1)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实现较大的规模效益,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2)对于那些如果不实施歧视就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商品或劳务进行歧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会增进福利.(3)歧视能够使低收入者的购写能力增加,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一般来说,只要足够的新顾客由于歧视的实施而产生,增加了销售量和产量,那么消费者的福利就会增加,提高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由于二级歧视与消费者购写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通常会增加产品的产量,所以是可以容许的.而当一个垄断者实行歧视时,其产量与实行单一的相比是不确定的,通常在增加销售量和产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量)的情况下,才会使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减少,从而增加福利.参 考 文 献[1]何娟.歧视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探讨[J].月刊.2003[2]王伟.三度歧视理论及福利效应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