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的素质与促进社会和谐

点赞:3626 浏览:9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阐述提高人的素质重点应从三个方面抓起.从理论、道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责任感论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论述提高道德素质;从构建和谐文化,培养智能和科学精神论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关 键 词 】素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和谐文化;科学精神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中心任务要求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不仅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的客观需要,更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既有重大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现实意义.化解社会矛盾,处理不和谐因素,不仅要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转,更离不开整个社会成员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增强全体社会成员执行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这对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一、切实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品质,是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政治进程的认识、态度及参与情况.

(一)坚持深刻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新时期开创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努力实践,逐步探索形成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振兴中国;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我们党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根本体现是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探索及科学继承,基本要求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对国际形势、时代特征科学把握,对国内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共同愿望科学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难免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不论面对任何困难挑战,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坚持党的领导.这应该是当代中国人政治觉悟和理想、政治方向和信念的集中体现,更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和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必须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扩大人民,提高全民族素质,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按照统筹兼顾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关系,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社会生活各方面、各领域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全体人民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把行动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这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和总体要求.

(三)全面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概而言之就是对祖国、民族、人类的繁荣进步,特别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生存发展所具有的职责感、使命感.就当今时代而言,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为人民、为社会怎么写作.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改革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基础.现阶段,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诸多矛盾都会表现出来,如贫富差距加大,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农村相对贫困凸显,社会各种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等等,都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妥善处理,身体力行维护和支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着力弘扬正能量,增加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确保社会长期发展稳定.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各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时,不能只顾小集团和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发展而不注意整个社会全局的发展稳定;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社会账、政治账.党的方针政策是在保护社会稳定前提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要保持高度责任感、使命感,这才是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体现.

提高人的素质与促进社会和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切实提高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道德品质.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行为体现.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从对社会道德体系和道德要求的认识开始,逐步提高完善.


(一)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怎么写作.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我们要弘扬为人民怎么写作精神,保证、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表现出的利益决定的.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主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更是衡量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根本标准. (二)必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人们社会生活可划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为调整和规范各领域人的关系,相应的产生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恋爱、婚姻家庭道德.三大领域道德状况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完善起来,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我国现今社会中,社会公德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基本规范,是最基本要求和道德基础,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是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准则.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怎么写作群众和奉献社会”等,就是社会主义具有共性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劳动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恋爱是相爱男女之间,以缔结婚姻为目的,有别于一般的感情关系.其对象选择标准、情感的维系等,都应遵守一定道德规范.应以培养爱情为目的,尊重对方感情、人格,平等履行义务,纯洁健康交往,这是恋爱关系巩固发展的重要道德基础.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婚姻家庭道德是调节人们这方面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主要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又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基础.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所拥有、掌握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程度.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应从学习、积累各方面知识开始,培养锻炼各种能力技能,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学习理念.全体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努力引导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和谐文化建设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改善后,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党作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大部署.为此,我们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打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现阶段,我们所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涵,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和创新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和谐文化,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及人际关系和谐.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凝聚人心、沟通情感、弘扬正气的引导功能,发挥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和谐文化建设,就是引导人们用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社会,用宽容、进取态度看待、处理各种社会生活问题,避免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极端化.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贯彻到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中去,融入精神文化创作之中,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过程,使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人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二)全面提高社会成员智力水平和能力技能,弘扬科学精神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更要注重知识更新,构筑合理知识结构.特别要突出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人们有效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所有活动都要有智力保证,其作用对人类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各种物质载体,如生产工具、文化创作等来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认识观念和思维方式.智力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判断力等等.人们尽管靠学习和社会实践都会获得一定智力,但水平却不尽相同,当然发挥的社会起作用也不一样.能力则是在智力发展基础上,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实践活动的本领,其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包括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也包括写作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可以说有多少实践活动,就会有多少种能力.智力和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科学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对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现代科学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已经成为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掌握它就可以破除旧观念、旧思想,树立新理念、新思维,彻底改变人们精神面貌,解放思想.而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文化观念的重要基础,是每个社会成员成长的精神食粮,做好本职工作,成就自身事业的重要基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正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