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认识与社会生活

点赞:30272 浏览:143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量识是否真的适应社会,它的认知价值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意义?应该结合量的本质属性以及社会发展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事例客观规律地去考虑,这样既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能体现因明的精神所在.在论述量识具有社会适应性这一特点的前提下,呈现量识观变迁的历史、藏传因明对量识的分类及其意义,最后再求证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即为什么说量识对当前社会具有认知意义.

关 键 词 :因明;量识;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B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47-02

一、量识是否适应当前的社会

首先什么是量呢?“因明所谓量就是对于对象的正确认识.”《释量论》中说:“所量有两类,能量识有二.”所量指认识对象,能量指主观认识.因认识对象有实体性的具体存在和观念性的抽象存在两种,因此,相应地主观认识方法也有了面向具体事物的“现量”、“比量”.“现量是指感官体验范围内的认识,其对象是具有时空和自性特征的具体存在.”现量直觉属于直接认识其认识对象必须是现时的显现之物,如眼识的对境必须是能见度范围内的可见色相,远距离的和被遮盖的以及黑暗中的色相都非眼识的对境.“比量是超感觉经验范围的分别理性思维,其对象是事物的共性、关系、规律等抽象存在.”比量是一种抽象性的间接认识,其认识对象有两种:一种是事物的性质、规律、关系等纯理论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直觉经验的对象,另一种,虽然是可以直接经验的,但在具体条件下变成了无法直接感知的间接认识对象,如桌子上的花,对于正在写作的我来说是直接认识以直觉对象,但对于院子里的人来说,却并不是直接感知的对象,只能靠花的香味来推断此屋有花.

量论要求作为正确的量识在显见层面上要以经验为衡量的标准;隐蔽的层面上要经得起合理的推理判断,它的标准有因明家所说的“三察法”即直觉经验方面的论述,不违背经验现量;理性方面的论述,不违背比量思维逻辑;论述本身无逻辑矛盾.

其次再来看与量相对应的所量,即我们的现实世界.它可以分为表层的自然界和里层的人的精神世界.自然作为一种存在恒时都在影响我们,人类也是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了独有的人类社会,并根据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而延绵生息.然而这些规律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时候它是隐蔽的,正是因为对这些规律的不理解才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原始宗教,从最粗劣的拜蛇、拜火到体系完备的基督教等,这里并不是要比较各种宗教的合理性或是有效性,要说明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原始的宗教信仰,就是基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人类试图通过某种行为争取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生活得到自然的庇护.

因明认识与社会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不同于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使得人类异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最大特征.人的意识世界不但客观地反映现实,还可根据其内在的信息而补充、添加修改、虚拟和预示外部时空情境.意识和意识活动可以是具体的,但是在意识中形成的表象观念,却是抽象虚构的东西,如观念中的存在和实际存在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如画的饼不可以充饥一样.观念虽然是抽象、虚构的,但认识客观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思想能够交流、就是因为人的意识.人类的认识活动由感官提供的客观事物的现实信息和通过经验的记忆、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形成,正确的人类认识活动可以指导实践,引导成功的预期行为,而错误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却会阻碍社会发展.由此可见,认识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也需要正确的认识方法即符合量的标准:第一,作为正确的认识和被认识对象的情况必须相符,准确无误.第二,作为正确认识和被认识对象在时间上必须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正确认识必须反映此时此刻的新情况,即是新知.这样一来通过第一条可以排除各种幻觉和错觉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为正确认识,第二条使得不能与时俱进的旧观念和与客观事物相脱节的错误认识不能成为量识.

二、量识对现代生活的认知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迅猛,科技飞速提高.我国也进入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相比之下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滞后,物质过热精神过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是自然的,二是社会的.在自然方面,经济过度开发之因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之果.恶果已成势,治理何其难.在社会方面,表现为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义、一切向钱看、贪得无厌的社会风气.缺失量识所造成的后果可总结为三:个人思维混乱,社会风气不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一)个人思维混乱与非量识

首先个人思维混乱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表现为很多现代人对自身缺少确定性,缺少安全感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这种混乱的思维所困扰;当幸福或不幸来临时很多人习惯将它们归为“天命”.天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强调统摄宇宙的神秘力量,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个人无法把握的外在命运,它可以控制人的行为,赏罚人的善恶,预示人的未来,因此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畏命、信命、认命、认命观.天命观对国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它成了个人生活的控制点,中国人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盖房种地都要占卦问卜,生活中的草木山水都制约着个体的生活.第二,它成了个人归因的根据,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这种经常被忽作命运的归因就是中国人特殊的归因方式.第三,天命观其本质是人对不确定因素的焦虑与恐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观念缺失,天命观作为一种替代品使得人们为了安抚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而形成了“多神崇拜”的心理,见佛就拜,见庙就进.这种天命观用量识来分析就是一种非量识,从其不可知的角度来看,它属于怀疑识;从其强调一个有意志的人格神外在于自身并掌控命运的角度,它属于不悟识.由此可见不管是极端的例子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思维方式都可以表明思维混乱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性的缺失,在量论中可以被归摄到非量识的范畴中. (二)不正的社会风气与非量识

非量识在当今社会方面,表现为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义、一切向钱看、贪得无厌的社会风气.2008年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事件处理中很多有关责任人受到严重处罚,除了给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外还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道德反思和关于行政问责的思考.还有现代社会当中“不讲道理”的风气到处都是,真检测不分,是非不辨,不习惯讲道理表现在民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家庭不说理的风气目前已经影响到官场甚至新闻媒体都大兴炒热之风,不但节目能炒热,人也能炒热,甚至发展到不炒不热的程度.量识从追究因果的精神出发,认为如何谋富贵,如何去贫贱,都得有道,都得合理,都得讲求因理.弄虚作检测、不讲道理作为一种非量识属于颠倒识,并不讲求因果道理,做人做事不求审视反思的态度,只求满足私利.如果长期失察,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社会风气普遍败坏的恶果.

(三)人和自然的对立与非量识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更高要求之一提出,这既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也是对缓解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一种尝试.量识的缺失导致现代人的视域中,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由于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因而天然具有道德合理性.这种道德前提为人对自然的掠夺提供了借口,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局面,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势的张力,然而因为缺少量识的合理分析,现代人相信科技和工业无所不胜,发达的标准就是人对自然征服的程度.随着一体化的进程,建立在这种道德合理性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浪费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我国风行日盛.

综上所述,个人思维混乱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不正社会风气的问题还有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敌对态度问题归根结底都属于非量识,针对这些问题量识对当今社会的认识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量识有助于培养人的理性归因的能力.就像以烟可以推知有火,以无火可以否定烟一样推出勤劳能致富,懒惰受贫穷;英雄受尊敬,罪犯被判刑等量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量识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有效杜绝个人心理失常而造成的社会危害.

其次,量识有助于树立“讲道理”的社会风气.在更大层面上看,量识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具有量识的家庭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具有量识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具有量识的世界就是一个和平的世界.

最后,量识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量识,任何事物都可以做其他事物的“因缘”,没有任何事物是不相联系着的,环境对人来说是一种助缘、俱有缘.这种观点既不以人为中心,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人与自然世界共为中心,人以自然世界共在,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