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责任

点赞:8364 浏览:335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如何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既要大规模投入又要大规模产出的开放性的经济组织,作为资源的最大消耗者和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能否和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企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诚信缺失使我国比较普遍地存在检测冒伪劣、欺行霸市、偷税漏税、违约毁约等丑恶现象;因单纯片面地强调企业的趋利性而导致的矿难频发、劳丁歧视、欠薪、血汗工厂等劳资关系紧张现象;因企业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而导致的资源紧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日益严重和频繁出现,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严重制约,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因此,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出发,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责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企业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企业要和谐发展,至少应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即:企业内部的和谐和企业与外部的和谐.企业内部和谐则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表现为企业要承担起对员工的责任;而企业外部和谐则主要表现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即企业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即企业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具体而言:

一、企业要实现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实现与员工的和谐是企业内部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要建成百年老店,首要的一点同企业内部员工建立和谐的关系,即劳资关系要和谐.要对员工形成凝聚力,使员工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作为资本方在要求员工为企业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努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利益和权益,承担起对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为员工创造安全的生产条件,保障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并给员工以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也是企业应该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经济在我国已占据半壁河山,私有资本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能动因素.而非公有制经济中所结成的劳资关系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在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我们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因而发展起来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时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为我国解决了就业、上交了税收,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存在着对劳动者权利的严重漠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的贪欲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虽然劳动者在政治上已与资本方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但是资本的趋利本性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存在的严重劳工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这六个方面(引自《科技智囊》2004年第11期冯宗智“社会责任不等于贸易壁垒”).《工人日报》曾报道,仅1998年在广东某市外资企业打工的工人,一年里被机器切断了10000多根手指;在一些企业里,工人每天在粉尘飞扬的车间工作达16个小时,在闷热如蒸笼的宿舍里睡眠不足5小时的情况极为平常;2003年由介入的为农民工讨薪运动,这一切都显示了劳动者权利被漠视和侵犯的严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警惕以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的国际竞争力,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低成本竞争优势应建立在高科技和科学管理上,而不是建立在员工超低工资水平之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出台并逐步推行,我们必须对我国“廉价劳动力”这一竞争优势进行重新考量,对于在19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存在的血汗工厂、工人们被工具化、非人化――即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现象,严禁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重现.因此,我们必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理性的规范,使企业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看作是“社会人”而非“工具人”,要使企业明白:一个不关注员工权益的企业注定是不会发展长久的.

当然,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工权益,需要企业付出很多.这对于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末端、利润空间本已十分有限的我国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言,确实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我们的企业确已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那么它不但会得到员工的认同,从而确立与员工良好的关系,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应是一致的.为此,企业在保障劳工权益方面至少应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先生曾说过: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而言,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是“检测如它做的业务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它在世界上的安全记录却是最好的”.一定要关注员工的安全,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并严格执行.现在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应该说并不缺乏,已经形成了健全的标准体系,问题在于一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保障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工资是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已成为国家的主人,改变了被剥削的地位.但是,工资应该仍是员工付出劳动之后所获得的基本劳动报酬,是维系员工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生活来源.因此,企业一定要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这是企业应尽的基本义务,也是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不断提供劳动力的基本要求;另外,也要考虑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了,因此,仅有工资保障是不够的,应在工资之外提供其他的福利待遇,来满足员工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追求.比如在为员工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基本保障外,可以实行更人性化的管理,如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使员工更自由的支配工作时间和安排生活;实行对员工家庭成员中年幼者的照顾,使员工免除后顾之忧,如此等等.使员工更安心地为公司效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是为员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从而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要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环境,使员工能够安心、放心、舒心的工作,使员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以保证员工的知识技能赶上时代的需要.

二、企业要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企业是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它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而社会则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它为企业提供社会需求和发展环境,促进或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无论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还是从建设一个“群众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富裕、四方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要求而言,都要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作为“社会人”,作为企业公民,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觉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应至少承担这样几个方面的责任:一是遵纪守法,合法经营.表现为企业要照章纳税,为国家、为社会提供税收收入.当然,这是企业责任最基本的内涵,也是企业各界最早形成的共识.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为股东赚钱.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是有分工的,企业上交国家税收,为股东牟利,解决就业问题,这就是企业尽的最大社会责任,至于其他社会问题应由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去做;二是以诚信为本,打造诚信企业.这既是对企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是法律规范所必须的.它要求企业至少应为社会、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怎么写作.这是对企业应尽责任要求的最低底线.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也即产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从表面看来两者似乎是平等的,一个是商品的供给者,手里拿着商品;一个是商品的消费者,手里拿着货币,而且在写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是否购写决定着企业产品“惊险”的一跳.但事实上,在很多的时候,二者处在信息绝对不对等地位,供给方掌握着充分的信息资源,而消费者则天然处于弱势,消费者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伤害.诸如奶粉此类的事件就给世人以惊醒,也揭示了有些企业良知的泯灭和对法律的漠视与践踏.因此,要求企业以诚信为本,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护.当然这不仅仅是要靠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而且也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监督和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制约.三是回馈社会,造福大众.如果仅从经济层面和法律层面去要求企业,那么照章纳税、合法经营,企业就尽到了其应尽的责任.但从西方企业的社会实践来看,一个能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健康并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能够获得社会极大的认同,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并非水火不容,企业为社会尽责,会从社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唐朝诗人李白“千金散去还复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回馈社会,造福大众应该融入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企业应不仅仅以盈利为惟一目标,而应把它作为事业来做,并把它融入整个社会中,把企业的命运同整个社会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把盈利作为回馈社会的物质基础,使企业与社会一起健康发展.这应该是对企业责任的更高要求,企业也应把它作为更高目标与追求.回馈社会具体表现为扶贫济困、救助灾害、帮助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捐助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等.



三、企业要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并得以延续的根本.而人类之于自然界而言,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也只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发展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一种和谐的状态.在向大自然索取中,即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对自然予以保护和尊重,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严重惩罚.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与自然能否实现和谐共处.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关键.

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方式给自然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家知道,我国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大国.如,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还有相当比重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只为世界平均的58%,在全世界排在第五十三位.这些情况表明,资源对经济的支撑已经十分紧张.然而企业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更加加剧了这种短缺的状况.据测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2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对经济的支撑已经难以为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刚性制约越来越强.另外,高排放粗放型经营模式也使环境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使环境的再生能力和自循环能力遭到严重破坏和影响,空气、水污染严重、植被减少、土壤沙漠化、生物物种的大量消失等等,所有这些表明,我国在追求GDP指标增长过程中,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事实给人以警醒,我们不能再重复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老路,必须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节约型发展的路子,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在这种集约型增长模式中,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资源的开发、投入和使用上,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进行合理开发与使用,从而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和能源的少投入,而社会产品的产量不减甚至增加.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发展循环经济企业责无旁贷,企业应逐步改变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这种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模式,实行清洁生产、环保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