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

点赞:3907 浏览:122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丁怡青,女,湖北荆州人,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语言在大众传播和交流中的显著地位日益受到视觉,声音和行为等其他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挑战.同时,鉴于传统的话语分析局限于语言本身,为了对语篇中不同的模态进行全面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本文将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分析语法,并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电影海报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探讨电影海报中语言、图像、色彩等多种模态是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从而通过三大元功能的实现达到宣传目的.

关 键 词 :多模态,视觉功能语法,电影海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5-0000-02

引言

从20世纪90年始,人们就已经步入“世界图像时代”,这是一个由图像主导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60%-70%为依靠图像获取.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广告,图片,卡通,电视,这些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人际交流方式.传统的纯话语分析已无法对各个模态表达的意义进行综合解读,因此,传统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必须向包含更多符号系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转变.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话语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相比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语言功能,克瑞斯和勒文(1996)在《图像阅读》一书中提出了第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上讨论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本文尝试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分析语法,以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海报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一起共同作用,达到更为理想的宣传效果,以期对读者的多模态识度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一、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1.多模态话语的定义

一般来说,模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语法的层面说,模态指说话者通过使用情态动词来表达他们对某一事件的态度或评价的语义系统.另一方面,超越语义系统,模态是交流与媒介的桥梁,具体包括语言,图像,颜色和声音等符号系统.

多模态一词首先出现在Van Leeuwen 和 Jewitt的“视觉分析手册”一书中,他们强调了语言,颜色,图像和声音这些符号的重要性(2001).Iedema指出,多模态是一种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强调我们一直利用各种符号所做的意义的事情(2003).克瑞斯和勒文指出,多模态话语是一种通过融合多种交流模态来传递信息的语篇,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2001).

2.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索绪尔被认为是现代符号学的创建者,他认为,现代语言学的首要任务是挣脱语言学本身的束缚(Lucy, 2001:25).关于符号学有两种不同的传统观点,一种是索绪尔认为的,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科学;另一种是皮尔斯认为的,符号学为潜在的标识提供了全面的视角.虽然传统的符号学研究了视觉符号模态,但仅限于含义,所指以及参与者的象征意义,这些都属于词汇层面的范畴,而并没有涉及到符号之间和符号内部的语法联系(Zhu Yongsheng 2007).

韩礼德为符号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用于符号学,他认为,语言具有社会符号性和潜在含义性,这些特点使其能用现代语言解释口头或书面语篇(1994).Michael O’ Tool 在《语言艺术》一书中将视觉图像的功能定义为代表性,模态性和合成性.同时,Kress 和van Leeuwen在《图像阅读》中指出,图像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模态可以像语言一样作为一种社会标识进行分析(1996).

在国外学者如火如荼的研究多模态话语时,国内学者也开始着手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李战子(2002)是第一位将Kress Leeuwen 的视觉语法引进到中国的学者,随后,朱永生(2007)将多模态的定义进行分类: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

二、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解读

1.海报背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奥斯卡金奖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3D视效大片,该片为了照顾大众,把一个故事尽量交代清楚,《少年派》的叙事上采取了一种套层结构,外层是成年派向一个小说家讲述少年时代的故事,里层便是具体的故事内容.但是,影片峰回路转,虚实相间的地方在于:当作家和观众都以为派的故事以自己获救、老虎走进森林而终结时,成年派又提供给我们另一个故事,不同于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自己和老虎,第二个故事是全部以人物出场——水手、厨师、妈妈、自己,在小说家的推断下,他们分别对应了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豺狼、猩猩,而少年派居然是第一个故事中的老虎.成年派没有否认小说家的推断,只是问他喜欢哪个故事,得知对方喜欢第一个故事时,成年派说他看见了上帝.

李安在此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把想象交给观众.其实,不论哪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少年派与老虎帕克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李安一直在探讨的.

2.图像的再现意义

语言中的动词是通过图片中的矢量来体现的,而地点介词在图片中是通过前景和后景来体现(Kress & van Leeuwen,1996).图片的再现意义通过两方面来实现:叙事过程和概念过程.其中叙事过程体现了动作和时间的演变发展过程,而概念过程由于不用考虑时间因素则更为稳定,尤其是在类型,结构和意义方面比叙事过程更为综合性.对图片再现意义的研究则揭示了图片中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对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海报中人物的分析揭示了两个反映过程:一个是心理过程,一个是对环境的作用.

在这幅电影海报中,有三个主要的动作呈现者,派和老虎以及他们所在的船只,这占据了3/4的画面,而其中派和老虎是影片中最关键的角色.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对着远方咆哮和派握紧双拳面向远方构成了两个矢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是动作者,既相互斗争,又寻求共生,这幅里展现的是双向不及物动作,前方未知的危险则是他们的目标.这个动作过程使整幅图片充满了神秘色彩,究竟是人与老虎的斗争,还是人和老虎与大自然的斗争?这留给了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海报中除了呈现的主要参与人物以外,海报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第二参与者,它为整幅海报提供了诸如时间,地点和事件等相关细节.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蓝天白云为影片发生的时间作出了铺垫,而大海则显示了影片发生的地点.通过对电影海报的分析,我们发现,背景环境的功能不可忽视,它为观影者提供了电影的发生的背景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欣赏影片.

3.图片的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体现在图片吸引观者的方式和观者参与度上,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视觉交流,社会距离,角度和模态.

在这幅海报中,两个动作呈现者-派和老虎都侧身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恐惧和希望,若有所思,观者会对他们此举充满好奇.同时,二者一个位于船头,一个位于船尾,但却都凝视着远方,展现出了或敌或友的状态,一方面,二者共同应对大自然的灾难,另一方面,为了各自生存,又不得不对对方保持警惕.

4.图片的构图意义.

克瑞斯在《新媒体时代》一书中提到,语言和图像这两种模式具有许多不同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同的支配逻辑,他认为,语言是由时间逻辑来支配的,信息表达的先后顺序决定了不同的意义;图像则是由空间逻辑支配的,其意义由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决定(Kress & van Leeuwen,2003).图像中的元素在空间上前后左右的位置都以为着不同的图像效果.海报中老虎被放到了最接近观者的左前方,派位于海报中间的船的后方,显然老虎和派都被前景化了,他们占据了3/4的海报,这给观者在视觉上以震撼和冲击.

三、总结

本文大致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同时以李安导演的《少年派奇幻漂流》海报为例,利用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其进行多模态解读.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多模态话语不同于传统话语的分析之处在于它更为形象,全面的的将语篇分析透彻,这也为利用多模态对其他语篇进行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同时,通过多模态解读,观者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