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体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本质要求

点赞:34538 浏览:158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社会和谐根源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的内在要求.

[关 键 词 ]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6-0014-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深入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在抨击资本主义反人道性质的同时,将关注点集中在“劳动者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上,把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按照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人类社会要经历一个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后来被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类文明成果的精髓准确完整地继承下来,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3]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应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4]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这两条原理无可争辩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规定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体本质.但马克思认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是历史主体,因此,他并不是泛泛地谈论人的类本质,他更关注的是人的个体本质,即个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的发展,关注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在讲到无产阶级解放时,总是强调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而在讲到人类解放时,又总是十分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并由此把个人自由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也就是说把个人自由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他看来,不是个人自由必须服从于社会,而是社会必须按照个人自由这一发展目标进行改造.马克思正是从人的个体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线索.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着丰富的内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和谐.

一、社会和谐是人的能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能力是素质的体现.人的能力的发展体现为素质的提高.如今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也正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趋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知识、智力、技能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日益为社会所看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但要求通过教育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能力,而且要求为人的能力的发挥提供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最根本的是要从体制上打破职业、地域、身份的局限,使各类人才具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实现自由合理流动,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二、社会和谐是人的需要发展的内在要求

1.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财富将越来越丰裕,由于物质生产资料的主体部分已经由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支配,物质生产活动将不再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终极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全面地支配着物质生产过程.在这一基础上,生产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或沉重负担,生产过程、生产成果对于他们来说,都将不再是一种异己力量.劳动将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自觉需求,是人们发挥自己能力、潜能,实现自己的普遍性、全面性社会本质的必要行动.劳动将使人们得以实现自我价值,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都将成为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创造性活动,享受劳动成果.

2.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和谐充实.从事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精神生活是人类的追求.可是,在阶级社会里,精神生产主要由一部分人专职进行.掌握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工具的统治者,把他们的思想意识精神变成统治思想、统治意识、统治精神,人们的认知活动、抒情活动、审美活动都处于这种精神统治之下.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要求确认人人都有权利进行精神生产,并努力使人人都有能力进行精神生产,人人都有权享有高水准的精神成果.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开放的先进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它既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又致力于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3.政治生活日益和谐完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政治生活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民享有广泛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国家与法律不再是维护阶级统治、施行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载体,政治职能转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高效的怎么写作.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政治,而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中国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也是法治的社会.同志在概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把“法治”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社会和谐与政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发扬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仅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讲的“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表现出来,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作为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实践过程,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特征内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三、社会和谐体现了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

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社会关系,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和谐的社会关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曾作出了“和谐即最美”的界定.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过大量的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首先,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只有铲除这种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不和谐现象,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变革不和谐的旧世界、创建和谐的新社会的社会主体力量.

其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只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

再次,未来的和谐社会,表现为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化生产,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已经消灭,社会关系和谐,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消失,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等等.

四、社会和谐体现了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自由个性观在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中占有突出和中心的地位.马克思常常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最高成果就是自由个性的形成.因此,如果说,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那么,个人自由发展则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容.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条件;没有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目标.正因为如此,“自由个性,在马克思那里,是描述人或个人历史发展之最高成果的概念.在他看来,自由个性,是指个人能作为个人且根据其意愿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挥其创造能力,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具体来说,它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与他律相对应的自律性,即能自己制约、支配自己;与强制性相对应的自由性;与盲目自发性相对应的自觉性,即能意识自身和外部活动条件;与依附从属性相对应的独立自主性,即自己支配自己的生存条件;与重复性相对应的独创性.”[7]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以个人自由个性的形成为终极目标的.

社会和谐体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本质要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由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描述看,他是将社会和谐即人与人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人的自由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追求,也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人的自由发展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认清人的自由个性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注重解放人、发展人、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做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个最高价值理想还有漫长的路程要走,但这绝不是说可以不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我们要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人的自由和解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好关系,逐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