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

点赞:23651 浏览:1076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内各个阶层和谐共存.当前,要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通过社会流动,使得各阶层群体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形成开放、公平的社会分层结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社会分层,中间阶层,社会流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1-0033-003

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和讨论课题.各类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谐”这个问题,从人与生态和谐相处到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不论是生态学、经济学,还是管理学与社会学,处处可见“和谐”.作为社会主体--人,人与人的和谐也是“和谐”问题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社会主体自身的自主与和谐发展,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的合理实现.可以说,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一、中国社会分层现状

1.现今“金字塔”形分层结构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

概括而言,目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形.“金字塔”形是一种底层大、中层小的分层结构模型,它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过去,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一直以来社会下层人士占总人口的多数.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我国经济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过去政策倾向于注重效率,进而导致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新兴科技的产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过去中坚阶层的工人群体也逐渐走下社会下层,出现了“下岗工人”等被经济发展淘汰的弱势人群,城市下层居民人数也居高不下.加之我国大量人口在农村,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分层体系的最边缘地带,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将他们排斥在中心社会之外,社会保障进入农村的速度很慢,成效不大,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多,社会大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困苦且缺乏保障.这样的社会分层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也背道而驰.

参考西方社会分层结构,可以说“橄榄”形或“纺锤”形是当前最理想的社会分层结构.按照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层的理论所言,以资本私有化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各阶级具有敌对的一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阶级现象最终会随着私有制的铲除,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消亡.距离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已有100多年了,资本主义仍然存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虽然纷争依旧存在,但是并没有动摇其根本.难道是马克思阶级学说已经过时其实并不尽然,不可否认,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西方阶级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普及化给予下层成员向上流动的机会,“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稳定社会的重要平衡机制,这一系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对立.可以说,“橄榄”形的社会分层结构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

如同市场经济一般,体制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对于“橄榄”形或是“纺锤”形的社会分层结构,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对照我国实际情况,去粗取精,改变我国“金字塔”形分层结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2.我国中间阶层现状及特点

“橄榄”形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阶层是形成“橄榄”形结构的核心.现如今,我国“中间阶层”初见端倪,一些模糊的“中间阶层”已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间阶层”不论是从人数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如.

关于“中间阶层”,目前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笔者比较赞同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所提出的.他认为所谓中间阶层,是指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和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

不难看出,中间阶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参照西方发展经验,中间阶层能够缓和社会利益调整中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它具有“贫富分化及社会利益冲突的缓冲功能”、“社会地位公正获得的示范功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性社会价值观的行为示范功能”等社会功能.

当前,我国的中间阶层仅初具雏形且相当脆弱.概括而言,中国的中间阶层有三大特点:

第一,中间阶层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我国的中间阶层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多于中小城市,居于农村的中间阶层极少.如广东省居民收入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全国之首,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总体情况数据表明,上海人均月总收入2222、73元,到目前为止,上海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的工薪阶层家庭已占城市工薪家庭总数的30%以上.

第二,边缘中间阶层及位于中下水平的中间阶层人数较多.一般而言,中间阶层的划分主要是由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决定,当然也兼顾工作、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社会心态以及价值观等因素.但就收入水平而言,我国的中间阶层划分标准为年收入8 ~40万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美国的中间阶层也称中产阶级,大致分为3个等次.第一等包括律师、医生、著名大学的教授和科学家,大约年收入在十万美金以上,这部分人在全美占人口比例大约是15 %,第二等主要就是俗话说的白领阶层.他们掌握着技术,从事着创造性劳动,年收入大约在10 万美元以下,第三等即工人阶层.过去把他们称为蓝领阶层,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反观中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中间阶层” 如国有企业职工多数进入下岗、内退的行列,在职员的工薪资水平也由原来位于国民收入中等水平转为中下水平,而那些新兴的“中间阶层”则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等客观因素,导致一般意义上的白领和专业技术人员薪资也有所下调,甚至进入失业状态也不在少数.总体来看,中国的中下阶层加起来超过80%,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中间阶层仅占14.1%.

合理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三,逐渐意识到自身社会地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大潮,我国出现了“新中间阶层”的职业者.这一群体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具有较强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等地位,且乐于行使和承担自身的权利及义务,特别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这个群体的人员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部分农民、国家干部以及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下海”经商、办厂,迅速积累起一定的物质财富.在获得一定的财富之后,他们开始不再一味的追求金钱以及物质上的享受.他们开始要求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要求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得到大众的认同.通过参政的方式,他们逐渐承担了更多的公民责任,不论是在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还是在支援国家建设、开展社会救济活动中,都可以看见私营企业主的身影.可以说,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所在的“新中间阶层”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有了更好的认识,以中层阶层为荣,更好地发挥了“缓冲带”、“稳定器”的社会功能.但是,这一部分的人群在我国中间阶层中还不到50%.所以还需要发展更多可靠的、能起到“中坚力量”的中间阶层.

二、扩大中间阶层,形成合理、和谐的社会分层结构

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间阶层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不难看出我国中间阶层发展非常具有潜力,新中间阶层的崛起正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了能形成更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扩大中间阶层,形成“橄榄”形分层结构.那么,应该如何扩大中间阶层呢针对我国中间阶层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顺畅、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社会分层结构是一种冲突性社会结构,但是冲突性社会结构并非必然导致显示的社会冲突.在不可能完全消灭社会分层现象的情况下,实行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缓解社会分层的主要方法之一.建立顺畅、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

第一,取消户籍管制,城市“单位化”.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城市“单位化”不但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阻碍生产要素的流通,另一方面也使得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发展受到制约,没有公平、充分的机会实现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间阶层.因此,必须逐步打破户籍制度对社会流动的限制,改革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劳动用工的歧视性政策,实行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打破先赋条件决定一切,注重社会公平.先赋条件可以是人的出身,也可以是家庭所赋予的条件.先赋条件优越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外部帮助.现今社会,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就业、权力与资本等领域依旧存在的先赋性障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流动,从而制约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健康发育和完善,不利于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减少权力与资本获得中的先赋性因素以及不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清除腐败行为,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增加权力和资本获得的竞争性和透明性,加强社会监督,规范其获得方式.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竞争、有序、稳定的社会流动机制,使有能力的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上升到较高的社会位置,使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第三,依靠国家政策,保障社会流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决定》的颁布说明我国政府重视中间阶层的作用,也意识到现存社会分层结构的缺陷,运用“有形的手”来调整分层结构.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鼓励创业,一方面通过税收做到“限高,促中,提低”的作用,建立和制定各种在保持活力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而适度地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同时发挥财政手段的再分配功能.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扶持中小企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信息、咨询、指导、策划、培训等怎么写作.如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各类人员创业,特别是创办第三产业,加大财税金融对创业的支持等等.

2.通过发展教育和科技来壮大中间阶层.在国外,白领的生活及其成功模式中,个人生涯中教育所占的比例成了决定他整个职业命运的关键因素.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不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中间阶层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所以,要想扩大中间阶层,绝不能忽略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一方面,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扩大新中间阶层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府财政对科研的投入力度,走科、教、研相结合的道路.


3.加快城市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严格控制大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是我国当前城市化战略.根据研究,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中间阶层才可能成为社会力量中的“大多数”,从而发挥“缓冲屋”、“稳定器”的社会中坚功能.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17.9%到2004年的41.8%,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稳步上身趋势,但是离所要求的50%还有一定的距离,且中间阶层分布也极不平衡,多为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所以,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严格按照我国城市化战略,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与城市化速度,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现代化要求的城市化道路也是当前急需实行的.

顺畅、公平的流动机制,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高等化和普及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对我国中间阶层的扩大起决定性作用,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创造稳定环境.

三、合理的社会分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现代的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

分层现象,归根结底反映着人们观念上和利益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在社会表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各个社会层次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也是产生社会隔阂和社会冲突的根源.因此,分层结构是一种冲突性社会结构.当然,冲突性社会结构并非必然导致显示的社会冲突.我们必须维护好各阶层得利益,使得每个社会阶层稳定、协调地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只有社会内各个阶层都能和谐发展,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合理地调整社会分层结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打破世袭制、先赋条件对个人成就的决定作用,强化自获条件与个人知识、能力、成就相联系的地位相关性关系,有助于构建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第二,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助于构建团结诚信、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首先,社会分层结构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促使占据各层次社会地位的群体成员处于不断更新轮换过程中,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差异,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其次,合理流动能够拓展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再次,合理流动能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对创造和谐社会起积极作用,最后,舒畅、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还可以更好地分配生产要素,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第三,社会各阶层的良好交往是保障和谐社会的繁荣稳定的重要条件.分层结构作为一种冲突性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且不可能完全消灭.所以,各阶层之间的流通、交往,有助于相互了解,减少摩擦和矛盾,为和谐社会的稳出贡献.

阶层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各阶层之间的稳定、和谐对于这个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社会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只是初具雏形,且相当脆弱.这就要求党和政府正确引导,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间阶层,建立健全社会流通机制,大力兴办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快又好地发展,使得社会阶层得以和谐共生,整个社会稳定、繁荣、和谐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