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身份转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理的视角

点赞:30994 浏览:1364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三农”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回避的矛盾,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的关键性环节.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使得中国农民的身份转化面临诸多困境.农民由身份化转向职业化的进城,除了被其他行业所吸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也促进了农民自身由身份农民向职业化的变迁.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身份转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理的视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社会转型;社会资本变迁;农民;身份认同;职业化;职业农民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6—02

“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界格局的形成,长久以来,马尔萨斯关于人口资源的忧虑,尤其是关于农业人口发展的忧虑,首次变得如此现实.

一、农民身份转化问题的提出

何为“农民”?在中文的辞典中的解释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1]象征的是一种身份.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在针对法国农民的研究这样定义:“我要是有一项职业,将比当农民好多了,我们在调查中常听到农民这样说.”[2]这种遗憾概括出农民的‘地位’和其他职业的地位之间的根本差别.同时,孟德拉斯指出:“农民是一种存在,是对自我的一种整体的静态的规定,而其他的职业是人们获得的和占有的‘所有物’.[3]”也就是说,农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发展,农民将逐步离开土地,农民阶级的身份发生转化,孟德拉斯将其称为“传统农民的终结”.[4]

中国农民的传统身份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中国传统农民身份世代相传.2.中国的传统农民小农经济所束缚.孙立平在描述中国断裂的社会时说到:“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要远小于对非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民从出售农产品中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微不足道.”[5]3.中国的农民并非完全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始向农村扩张,农业耕种土地数量锐减.农业投入和产出出现反比,这种现象被称为“隐性失业”.[6]

二、分析框架: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加速了对农民身份转化的冲击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是20 世纪80年始, 特别是90 年代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问题.它是由社会学家率先提出, 而后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社会资本的广义定义: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基于信任、合作以及规范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涵:一是社会资本的承载主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网,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社会网络的强弱;二是社会资本存在一定的产生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的文化规范;三是社会资本的功能应该是体现个人或者组织的目的,并能够为其带来价值增值.

(二)农村社会资本的外延

根据以上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纬度,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社会资本的类型来研究研究农村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变迁.以农村社区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为例,以时间作为分析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中轴线,可把农村社会资本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传统社会资本、现代社会资本、将来社会资本.我们把不同时期的农村社会资本比较如下(见表1):

的结果.传统农村社会,社会资本基本上属于平均分配.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模式由大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传统的以身份等级为分化边界,逐步转变为传统礼制与职业阶层相结合的模式.依靠家庭(家族)制度所形成的强大的特殊信任收到挑战,法人组织将逐步完善.

(三)农村社会结构对社会资本行为主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复杂

社会学家认为,传统村落文化中,家是社会的“核心”,它是一个“紧紧结合的团体”,中国的家是一最重要的“原级的”、“面对面”团体:它靠一种非形式的、个人间方法从事其活动(金耀基,1999).[8]因此,传统农村社会中社会网络相对简单,社会资本运作过程主要针对于家庭,投资风险较低.而现代农村社会资本,因其行为主体的分化,个人主义和职业因素的影响增加,其行为主体的运作过程更加复杂且运作风险较高.

三、农民职业化的意义和转化方向

(一)农民职业化方向探析

就我国农民目前的现状而言,社会资本的变迁使得传统农民身份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民要想获得同市民一样的基本社会保障,必须促进身份农民向职业化转变.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农民职业化的转化方向主要有以下表述:李培文、陆学艺、王春光主张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发展小城镇建设,从政策的层面允许农民自由选择职业,进行职业分化;卢荣善等则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论述了农民身份转化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农民身份转化的几个方向.

笔者认为,就农民本身而言,要实现从身份化向职业化的转变,除了向其他行业实行分化,未来也应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自身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所谓农民职业化,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引入理性经济人理论,以期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农民职业化是一个特定的过程,包涵三种方式:一是从传统农民向市民化转化;二是大力促进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并扩大乡镇企业建设,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设立特定的行业规范,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即职业农民.

农村以土地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收入增长很慢甚至下降,使土地经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非农产业高收入的“拉动”,农业龙头企业收入的稳定,迫切要求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我们应在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农民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含中外合资)之间,在不伤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转让、并换,包括土地流转后的农户就业和身份置换.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既有利于农民专业化、职业化的快速形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提高土地使用和产出率,以规模促进土地经营的高收益,同时也可以大量释放禁锢在土地上的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区位状况,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已在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农民可先行一步,尽快实现身份的转变,以产生较大的社会辐射和影响,使农民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得以顺利实施.

致谢: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陆林教授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