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

点赞:12698 浏览:568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不断处理、解决、协调党内矛盾,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树立党内和谐观念、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创新党内和谐载体、畅通党内和谐渠道,才能发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引擎作用.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 政治 党内和谐

政治化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区建设中社区化自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政治化进程.在政治化进程中,基层化建设应该是其核心,而社区化建设自当成为其关键.只有社会的各个细胞都能在程序下运行,社会的政治才具备充分的条件.

一、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这里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党内和谐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思想统一是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组织统一的基础.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内涵,又是思想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前提,以集中制和党规党纪为保证,以发展党内为关键.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才能实现党内生活健康有序,促进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发挥党内和谐引擎作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

1.政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评价尺度

在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中,法治是居于首位的要求和目标.其中,侧重于从社会本质意义上规定和谐社会的性质,法治侧重于从社会现实意义上规定和谐社会的状态.与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而言,都是一种全局性、整体性的要求和目标.

2.党内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影响党内和谐

当前,因为党内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导致某些党员干部成了党内的特殊人物,以权谋私,以言代法,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实践证明,党内如果存在可以凌驾于组织和规章制度之上、不受监督和约束的特殊人物和权力,党内的各项正常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党内的制度环境就必然遭到破坏.

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正常影响党内和谐

我们党历来强调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其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的权力,只能是被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如果被用作他图,权力就变了质.这会形成党内整体理念与个体行为,整个组织活动与个人活动,党所代表的整体利益与某些个体所追求的利益取向的矛盾.如果放任这些权利,就会导致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滥用权力,就必然在行为过程中和党的组织整体,与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发生矛盾,严重影响党内和谐.

三、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畅通渠道,把握党内和谐的着力点

1.牢固树立党内和谐观念

首先,要树立思想领域的和谐观.特别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党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与巩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其次,要树立党内关系的和谐观.必须克服“家长制”、“一言堂”等倾向,尊重党员权利,使广大党员敢讲真话,形成党内大胆、平等讨论的环境;再次,要树立党群关系的和谐观.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富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

2.不断健全党内和谐机制

要健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激励、争创、评估和监督机制,通过常态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要健全决策机制.包括领导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失误责任追究、咨询等制度;要健全公道用人机制.逐步完善推荐、测评、差额考察、公开选拔、全委会表决、“两推一选”等制度;要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加强人大、、群众、舆论的监督,建立健全教育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全过程.

3.注重创新党内和谐载体

要推进“党务公开”工程.切实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水平,把群众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推行议事恳谈会制度,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纳入议事恳谈会范畴;要开展“党内关爱”工程.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设立“党内关爱基金”,切实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生活遇到困难的党员和生活在农村的老党员,使其真切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原动力;要实施“党群鱼水”工程.通过实施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农村党员义务帮工、流动党校送课到基层等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从而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发展党内以促进社会.党内在政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党内要素的生长及向社会的拓展.因此,以发展党内促进社会的进步,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总之,政治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没有政治的发展就难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可为政治的发展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