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公共治理社会化

点赞:34098 浏览:1575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社会组织在这一改革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在政府社会管理改革和公共怎么写作市场化的推进进程中,社会组织承接着政府让渡出来的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社会组织;公共治理;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8-0029-0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广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1]说明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大部门体制下“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出现,众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怎么写作性的微观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将逐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和转移出来,需要由社会组织来承接.这种现实客观上要求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怎么写作的职能.

一、社会组织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的有效载体

在现代社会的三元结构中,政府主要是制定公共政策与制度,从事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发展.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创造丰富的物质产品,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组织主要承担政策赋予的社会管理事务,提供怎么写作,反映诉求,规范行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利益需求出现多样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怎么写作方面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要求,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在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博弈中,发展社会组织,有助于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推进公共治理社会化.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社会团体191946个,比上年增长12.3%;全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161303个,比上年增长8.8%;从地域分布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数量超过1万的省份有浙江、广东、四川,超过3万的省份为山东省.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1369个,比上年增加19.67%,是三类社会组织中增长最快的.其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怎么写作、社会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目前,社会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大包大揽,对经济、社会事务管得过多、过死,产生诸多严重弊端.经过30年的改革,这种状况虽然已有很大改变,但是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中,政府不是万能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转移出去,剥离政府包揽的或不该直接从事的那部分社会怎么写作与管理事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以承接过去由政府对整个社会所包揽的、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提供多种社会怎么写作.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公共治理社会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今天,需要社会管理多元化和社会怎么写作的多元化与之相对应.社会组织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当部分的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社会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渐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给社会组织,连接企业、个人和政府,承担“无限政府”所不应承担、不能承担的职能.

2.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组织是反映群众诉求、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权利意识、意识、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社会组织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可以有组织、有目的的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社会动员,整合和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及利益表达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另外,社会组织还为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渠道,保障公民利益表达的畅通.

3.有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目前,社会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进城打工者、下岗职工、退休、失业者、老弱病残妇孺等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面向弱者,在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再分配机制看: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第一次分配,政府按照“公平原则”进行第二次分配,社会组织则按照“道德原则”通过募捐和资助进行第三次分配,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资助.如我国慈善总会,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3万个(其中慈善超市4632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城市的社会捐助网.全年民政部门、慈善会直接接收社会捐款共计83.1亿元,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3亿元,所有捐款之中各级慈善会共募捐资金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8%,使3259.1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特大冰雪气候、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8.0级特大地震的时候,社会组织迅速反应,积极组织社会捐助和志愿者,作为政府紧急救助的重要补充力量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底线是必须有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利益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上积蓄了大量的矛盾和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社会组织的自治性、民间性、志愿性、组织性、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相似度检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尤其是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如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援助,通过基金会、慈善协会、、志愿者组织等开展社会怎么写作、慈善活动及其他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公益职责,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开展各种社会救助和帮扶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二、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组织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总体数量偏少,规模较小.在国际上,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截至2006年我国有13.14亿人口,有各类社会组织35.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只有2.7个.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也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2.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滞后.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目前只有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政部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和民政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等,总体上层次不高,数量少,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而且部分法律法规已经滞后.关于社团年检内容,操作程序等无立法规定,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最基本的社团法或结社法以及相应的商会法、行业协会法、公共怎么写作组织法等一系列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机构、治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未出台.

3.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不力.主要问题是监督主体多元化与监督不力.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民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作为社会组织的监督部门,《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会应当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从理论上讲,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和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可能会使政府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督不力,产生不同主体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尴尬状况.

从总体看,我国社会组织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怎么写作社会功能和自律性、诚信度还不足,外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还比较突出,发展空间和环境还不够宽松,作用发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

1.加大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的力度,建立社会组织体系.只有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逐步建立门类齐全、覆盖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体系.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突出重点、分类发展.着眼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合理布局进行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加大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的力度,确定培育发展的重点,增强社会组织设置的科学性.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组织.二是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三是加大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力度,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四是适应社会管理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的要求,支持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2.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规体系.社会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民政部李学举部长指出,社会组织的自律必须与较为宽松的法律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本国的道德、文化传统、观念相结合.因此,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规体系,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解除认识障碍,营造支持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法制建设,抓紧修订出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两个条例,以及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剥离的行业管理职能的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推动行业协会等单项立法,开展社会组织立法研究,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的社会怎么写作功能,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三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强化双重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不同类别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并使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权限制度化,解决许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的问题.

3.加强监督,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机制,是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一是要明确政府对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作为对社会组织管理的重点.二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对社会组织“重登记、轻管理”、“重行政管理、轻依法管理”的局面,政府要实现依法管理,避免行政权力对社会组织的随意干预.同时,政府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采取平等的姿态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实现政府与民间社会组织良好合作的基本前提.三是在制度层面上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在保障对社会组织正确管理和引导的前提下,政府主动地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的一些职能交还给社会,从而为社会组织的生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民间组织管理方式方法,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完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登记管理机关要与业务主管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发挥管理效能,形成高效、有力的管理监督体制.二是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制度,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可以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以外,所有社会组织都必须依法由民政部门统一登记.对于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民间组织要严禁成立,针对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境外某些民间组织进入我国从事渗透颠覆活动的新情况,要切实加强涉外民间组织的管理,完善监控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以县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心,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共同参与的民间组织监督网络,把政府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总之,我国已进入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类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要政府正确引导,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发挥其提供怎么写作、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功能,社会组织必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政府和企业共同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