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概述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点赞:18643 浏览:824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教育的起源,进一步引导出社会教育的内涵.介绍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外延并分析社会教育的特点.文章最后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相结合为切入点,基于对社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的解读,就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了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深刻影响.

[关 键 词 ]社会教育;青少年;德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0-2

一、社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教育的内涵:广义的社会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

事实上最早的,最早的教育功能是由社会教育去实现的.在原始社会,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及日常社会生活中,有氏族公社的成员通过互相的言传身教,或由有经验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间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以后随着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现,直至学校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才开始逐步地分化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这三种独立的教育形态.

广义的社会教育可以说是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为家庭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的大家庭的成员.狭义的社会教育概念,我们在这里强调社会教育实施的主题,即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无论它的创办者是政府、团体或私人,只要它是对社会成员实施了影响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概念的外延:狭义的社会教育从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所谓社会传统的教育,指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于个体的发展所具有的无可言喻的教育性;所谓社会制度的教育,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所产生的一种塑造的作用.一个各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形成和发展;所谓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获得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的特征

社会教育主体的多样性.社会交易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这决定了只要是社会全体成员施以影响的各种活动的主体,都可以看做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政府、团体或私人(主要是通过他们所设立的文化教育机构来进行)等都是社会教育的主体.

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对于社会教育的对象总称之为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社会全民等还是分开提到青少年、儿童或承认,都反映出了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可以一言以蔽之,社会教育的对象就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社会教育对象已日益普遍,社会教育怎么写作对象已远远超出青少年,而扩展到了全社会.

社会教育概述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和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已打破了学校教育那种封闭式的教育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社会教育内容纷繁和复杂,虽然带来了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但也带来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难以确定性.现代社会教育内容包括了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政治法律、道德、文学、体育卫生以及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准确确定社会教育内容,这是社会教育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促使了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在以往社会教育的开展中,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都是社会教育进行的重要场所,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培训班式、讲座式、函授式、媒体传播式,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影院等,展馆式,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自学式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教育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网络社会教育将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由于社会教育在实施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20世纪后半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等观念的逐步出现并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仅仅凭借在“塔”中学到的知识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且可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社会教育作为对学校所接受教育的重要补偿方式,作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关于社会教育是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并列的教育领域,这已经是共识.现代的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表现出同社会的政治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娱乐活动的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社会教育领域越来越广阔,社会教育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理论上,人们对这种“小教育观”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在“大教育观”理论指导下,构建青少年德育一体化体系.在实践上,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看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各自为政的缺陷和不足,已明显阻碍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现在一些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等纷纷呼吁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德育一体化机制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指导,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及其作用

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相结合.把家庭这一微观系统放在外在的和宏观的系统中加以考虑而提出的.个人和家庭的存在与发展都同社会这一外在的、宏观的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即社会德育是家庭德育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社会是个大家庭,是所大学校,是位无形的指导教师,它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因此,家长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地走进社会中去,为青少年的发展作出必要的贡献.主要做法:家长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或一些教育机构等外在系统,对学校的教育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过程中,也决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相互结合的原则.

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相结合.如上所述,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学校德育所具有的特点,也使它在德育中可以把社会德育的内容合理化和理论化.要使学校与社会建立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方式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学校可以与一些社会组织或机构结成联盟,建立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社会机构融入到学校,这样学校和社会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主要是指学校与当地的一些企业、工厂、博物馆、科技馆、动植物园等机构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机会.这样有助于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青少年学生对知识、能力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深化和升华.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校教育就是社会教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因此,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可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配合的“三位一体”,只有这样才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在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时,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德育一体化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应打破传统教育思想中认为教育青少年只是学校的事情这一浅见,应避免出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应该认识到他们彼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其次,正视在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配合上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麻烦.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所引起的家庭结构和个人生活的变化等,都会对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再次,要真正地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一体化体系,还必须对政策、制度、领导、组织机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思.如果在青少年德育中没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强有力的领导、相关组织协调等,那么我们所提出一体化的做法就很难在社会上、在人们的心目中激起涟漪,形成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詹栋梁.现代社会教育思潮[M].台北:台湾五南出版社,1991: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黄继新:女,长春市希望学校,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