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

点赞:2771 浏览:89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人们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概述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俗地说,荣辱观也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从其基本内涵来说,荣辱观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或他人的社会行为产生的一种内在的思想感受、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古往今来,思想家们都强调荣辱观对人们的价值导向作用.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检测如没有这种羞恶和崇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来.”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喻荣晓辱、尊荣斥辱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人们评价、判别并从而鼓励或约束自身或他人行为的重要道德标杆.

社会主义荣辱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荣辱观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荣辱观来源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是不同社会集团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在道德上的反映.因此,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获得了一致性,因此,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根本区别于剥削阶级社会的荣辱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荣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荣辱观又具有继承性,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乐善好施、团结互助、明礼诚信等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于“荣誉”与“耻辱”问题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一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集中概括.他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怎么写作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求,其中的“八荣”,是从肯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的精辟概括;其中的“八耻”,是从否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深刻阐释,它切中时弊,揭露了种种社会丑恶现象.“荣”是积极奋进的追求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对调节和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对维护道德秩序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前瞻性的理论创新.中国是知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着仁义道德、荣辱廉耻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礼”;孟子有“仁则荣,不仁则辱”的荣辱观念;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这些关于修身治国的格言名句都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对荣辱观的认识与看法,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而历史上所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统治者以德治国的表现.

正是受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多少忠臣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如贾谊、魏征、包拯,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牺牲生命,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刘胡兰、夏明翰等.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光辉写照,从而流芳百世.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是非、辨善恶、别美丑,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与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提倡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倡的“以德治国”等思想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呼声、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创新.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现在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二者同时存在的关键时期,为适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准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为了温饱而疲于奔命.现在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富裕了的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关心精神文明,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正好顺应了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