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

点赞:18378 浏览:824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弱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文章针对现状,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市场经济几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 键 词 社会责任感 社会培养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就曾提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应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十分注重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但部分大学生在德育教育缺失的背景下更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忽视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完善.社会责任感作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一种自主选择,对于大学生成才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毋庸置疑,当代主流的大学生以积极进取、追求独立为显著特征,以刻苦读书、发奋成才为首要任务,以热心公益、奉献社会为时代缩影,以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为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的大学生,在祖国遭遇自然灾害、奥运圣火遭受冲击等一系列事件中,作为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一次又一次的爱国热潮.然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众多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淡漠的趋势,甚至在某些个体上表现为责任感缺失.

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环境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偏重个人价值实现.在教育层面,社会习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种考分激励机制下,教师难将有限精力分配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这类德育构建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更为急功近利,狭隘地将教育孩子等同于为孩子报各类辅导班提升成绩.这是青少年价值观的错位的环境因素.山东经济学院于洪良在调查:“毕业后为什么而努力?”时,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9.7%,而不太明确的占10.5%.这些调查即可说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没能有机联系,部分大学生偏重个人理想的实现,弱化个体的社会价值的现状.

其次,消极影响的时滞性使高校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重塑的困境显现.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易受到成功标准庸俗化、物质化等片面观念的影响.同时我们注意到,消极理念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幼年时期对社会形成的片面理解,由于行为主体的社会性未成熟,因此较少作用于社会,但随着行为主体更全面广泛地与社会接触,即青年阶段这种片面的理念将直接作用于社会,并呈现出突发式的特征.据一项对上海重点大学的学生调查显示:73%的大学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①这一调查结果,正是当代大学生在幼年对改革初期分配制度未理顺、经济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片面理解的时滞性响应.而这类时滞性响应,仅靠高校中的德育教育很难取得显著效果.

再次,当代家庭的构成模式诱发社会责任感弱化.当代的大学生多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的构成模式客观上使得独生子女们独享了家庭全部的爱与照顾,在亲人的呵护中,常常忽视了对家庭的感恩意识.对家人和社会的期望相对高,对自我要求相对低;权利意识相对强,家庭责任感相对弱.从小在层层保护下,遇到的困难挫折少,生活阅历简单,缺乏社会实践,抗打击能力不强;认识事物比较片面,多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所看到的事物现象及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析能力,进而容易走向极端.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从而无法产生对社会负责并为社会发展而奋斗的动力.

2.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政策建议

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下面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建议.

首先,在家庭层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只重视子女的学业观念,提高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独立自主的精神,重视孩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社会责任感相关品质的教育.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能力.

第二,从在校教育角度,应加强不同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建立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德育档案.以此全面记录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包括学生接触社会的形式,在参加社会调研、社会考察和志愿者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道德操守.这样既及时疏导了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困惑,又为分析时滞性影响提供了可信的依据.但这样一种德育档案的操作仍存在诸多难题,尤其是德育教师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德育档案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德育教师对各阶段德育教育任务的把握、自身道德标准的高低、扑捉对学生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德育事件的敏感度、不同德育教师对同一事件的差异性评判等等都密切影响着德育档案的连贯性、有效性.因此要将新时期师德标准的建立与德育档案的建立同时并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从而以培养更多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第三,在社会层面,社会各界积极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提高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大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立法和制度规定上进一步明确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主流文化,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信仰,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的同时,加大对背弃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和批评,形成一种有力的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 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德育论坛,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