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

点赞:10695 浏览:446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众体育消费的现状、消费特征和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众体育消费意识欠缺,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单一.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收入水平等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 体育意识 体育消费 社会因素

体育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行为,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等对体育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是人们为了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体育物资产品,购写各种体育彩票和参与健身运动、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怎么写作产品的过程.尽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居民的价值观念、消费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体育消费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并逐步认识到了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也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来讲,人们的体育消费力度不大.据资料,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仅为397.42元,在体育消费结构上依次表现为:购写运动服装鞋帽,平均204.37元;购写体育器材,平均92.09元;去场(馆)参加活动,平均56.78元;体育图书,平均26.28元;购写体育比赛门票,平均17.85元.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1993年群众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为人均36.57元人民币,(参阅1994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文件之一,广东省体委主任董良田的大会发言稿).这个体育消费水平只有美国1998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的1.97%.据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30%~40%.当今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认为,体育消费应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体育消费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而且,我国的体育消费仍主要集中在对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上.人们的体育消费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观念、收入水平、教育文化层次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本课题将对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议.旨在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以及报刊、书籍、文件、网上信息等相关资料,对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

2.逻辑分析法对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消费现状

(1)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意识就是人们对体育消费这一社会现象及其功能作用的认识与反映.这种意识的形式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一是物质基础,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文化基础,即社会的教育过程.我国目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收入微薄,加上业余时间少,传统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各地方运动场地、运动条件的数量和质量较差,导致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就此也可出一些我国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特点:

首先是不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由于落后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体育的片面理解,导致人们对体育产生了一种模糊认识.许多人认为体育就是竞技,那是运动员的事,与自己无多大关系.特别是年轻人,因此不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也就谈不上主动性了.

其次是目前由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较低,空暇时间又少,家务劳动繁重,再加上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的限制,即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轻松的娱乐项目,如看电影、电视、打、跳舞等.最后想到的才是体育活动,所以,体育运动对一般的人来说,是无足轻重.

第三是人们的消费观念陈旧落后.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重实物消费,轻非实物消费,虽然近几年改革开放,人们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业余时间也逐渐增多,但人们的消费目前只满足于穿戴、吃喝、 娱乐等方面.

(2)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的.体育消费水平表现一定时期内人们体育消费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即反映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消费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仅仅集中在100元以下.人们受收入水平影响,体育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的消费水平主要在50元以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1000元~8000元收入水平的人群主要消费水平在50元~1000元之间.据资料,浙江省金融系统职工的年收入约为3.802万元,月消费额为1160元,而月休闲体育消费额为26.80元,占总消费额的2.31%.当今美国体育水平已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差距和潜力.又如:我国重庆市大众月体育消费小于10元的占28.0%,11元~20元的占12.4%,21元~30元的占6.8%,31元~40元的占3.0%,41元~50元的占6.1%,50元以上的占4.5%.可见我国西部城市大众整体体育消费支出水平较低.


(3)体育消费形式及特点 体育消费形式分三种: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也称精神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也称参与性消费),目前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体育信息消费和健身消费比例相对较低.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去向是以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这表明,我国人民的消费不尚奢华,注重实用和耐用,重视计划和积累,体现出量入为出的节俭实用的消费特点.长期以来,体育是由政府投资的一种社会福利型事业,这种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产生较深刻的烙印.这些充分说明我国群众体育价值观和民族的传统价值文化理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具有深厚的认同基础.

①体育实物消费 所谓体育实物消费是指个人用于购写体育服装、鞋、袜以及运动器械等体育实物消费支出.目前,我国实物型体育消费比例最大,消费额也最高.据国家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63.8%的家庭在体育方面有经济投入:年投入在20元~60元之间的占有体育投入家庭的71.2%,在60元~80元之间的占25.3%,在100元以上的占18.7%.他们在体育投入的取向依次为:购置“运动服装鞋袜”占79%,“健身器材”占11%,“体育书刊等”占8%,“其他消费品”占2%.据资料,浙江省金融系统职工体育实物消费支出(根据选中率)排序为体育服装类占36.61%,场馆使用费占16.37%,其它消费占15.58%,体育器械占13.79%,体育报刊费占9.13%,体育比赛门票占4.46%,活动报名费占4.07%.又如,江西省居民在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9%,占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比重高达4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实物消费在体育消费中占主要位置.

②体育信息消费 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为获得有关知识、信息而购写体育期刊、书报或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消费,也称精神性消费.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年平均购写体育书籍、报刊的费用为42.1元,占信息消费的64.1%,用于观看体育比赛的费用平均在23.6元,占信息消费的35.9%,这类消费共为65.7元,约占年总体消费的18%.可见,进行精神性消费的人比较少,负担能力还较低.

③体育健身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写各种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和消费,也称参与性消费.就目前而言,这部分市场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即使像我国体育消费水平较高的广州市民,用于健身训练,接受指导怎么写作的费用也才占体育消费总额的0.7%,而在日本该项费用就占体育消费总额的14.8%.

2.影响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根据怀特的文化进程理论,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引起观念的变革.因此,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受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而言,经济的繁荣会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经济收入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家庭实际收入的增加才能进行体育消费活动.大量研究证明,当恩格尔系数达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50%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持续增长.我国毕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消费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消费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仍然集中在对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上,对体育怎么写作商品的消费较少.我国部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消费的动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体育消费处于旺盛期.1998年我国人均GDP约为800美元,相比3000美元差距较大,也就是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国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人们必须首先满足生存需要,然后才可以追求发展及享受的需要,当人们的经济收入还不足以充分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时候,人们就不可能去参加体育消费,所以经济收入偏低是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从居民消费结构上看,受收入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大众在消费结构方面一贯表现实用和耐用,不会花费较多的钱用于体育欣赏属于超出家庭预算安排的非常规行为,否则会被认为是奢侈浪费.就目前个人收入较高的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而言,大多数宁可将大量钱财和闲暇时间用于等活动以及炫耀性的消费上.也不会去写一套用于体育活动的运动服、书刊等.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会去投资、赞助和关心体育消费呢?

(2)文化因素文化是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环境因素之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正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去.而每个社会都有它特有的行为思想和观点的体系,这些思想和观点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从小就开始向社会的成员灌输,使社会成员自觉和不自觉的接受这个社会的行为模式.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义轻利”,知足、安贫、不争、克己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一系列的固定的文化心理模式,成为支配人们生活行为模式的普遍理想和要求,其惯性一直涉及到今天,时隐时现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意识、观念和行为,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体育意识的生成和体育生活化的全面推行.同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官为本、钱为本思想仍然主导着人们的生活目标,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价值取向和选择的秩序上把体育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智慧和信仰方面表现为现实利益的实用功利性.人们追求名誉和地位,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并以自身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忽视人体自身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的体育消费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

(3)教育因素

①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不仅培养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缺乏生机的学校体育教育却无法担当起这个重任,致使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便放弃了体育活动.中国人比较注重保健的文化传统,喜欢自娱式的健身方式,在项目选择上主要是健身、健美保健和体疗康复等内容.而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学校体育显然难以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表现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脱节.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和进入社会后体育兴趣的产生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妨碍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的发展.也使得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受到制约.

②家庭教育在我国,受生活水平和传统观念影响,家庭文化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人们的生活方式忽视体育的存在,家长为孩子设计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表现为极强的功利性.其结果是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甚至是过渡的智力开发而普遍忽视健康体育、忽视孩子身体、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同时家长本身的体育意识十分薄弱,对体育健身和健康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体育健身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这无疑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家庭对体育的态度自然会对学生体育消费能力构成影响.

(4)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在开发市场的时候,必须对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进行分析.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人们的收入较低,因此在体育领域可支配的收入低.这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最直接的一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据1997年,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1990年~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0年为1510元到1997年为5160元,因此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按照世界银行划分(以1993年为准)人均在695美元~278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862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因此,我国属于低收入国家.据资料,我国重庆市处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市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制约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原因.体育消费是属于弹性较高的消费,体育消费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体育消费的市场,所以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收入状况,是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关键.国际上一般采用基尼系数来反映收入差距,我国目前公开发布的基尼系数不很一致,但据资料显示,2004年财政部科研所公布的0.458,是比较公认的对我国基尼系数的合理估计值.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可见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诱因.体育消费研究中普遍提出的收入水平低是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结 论

1.在我国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多数人们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总体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主要是以体育实物型消费为主,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仍然远远高于体育信息消费的支出及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

2.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的实际收入成正比,居民家庭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但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3.我国大众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的主观价值评价不高,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不足,有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传统文化造就的小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影响以及家庭和学校的体育健身教育不利等原因.

四、建议

1.促进体育消费,扭转我国人们体育消费滞后,应该科学的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

2.教育人们破除陈旧的体育消费观.指导人们做到适度消费,均衡消费,使之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效果.

3.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人们拓宽体育消费领域,提高体育消费质量及体育消费层次,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增加体育方面的投入,由重短期消费向重长期消费过渡,重实物体育消费向重发展、健康等无形体育消费方面转换,提高体育消费的社会效益,使我国体育消费即能得到尽可能大的自然生理满足,又可以得到尽可能大的社会心理满足.

4.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把健康和健康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和谐的工作、生活、学习模式,尤其是树立为健康而消费的良好观念.

5.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应重视培养人才,加强学校体育,从而扩大体育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