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经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点赞:15643 浏览:697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走在宽阔整洁的乡村水泥路上,看到的是道路两侧一排排高低错落、绿树成阴的绿化带,一趟趟整齐划一的标准化边沟大墙,统一的房屋外墙粉刷,干净整洁的家庭院落,一处处绿化景观带尽收眼帘,休闲健身广场上老人锻炼身体,孩童嬉戏玩耍,一片祥和景象.集安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松劲,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从2006年开始,集安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确立了重点抓好试点镇、村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全市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推进村、示范村和样板村总数达到70个,其中省级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达到19个,市级样板村4个.

打造经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农村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集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各机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7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项目1500多个.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农村清洁文明工程”和“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所有村屯均达到达标村标准,其中有50个村达到先进村标准、28个村达到标兵村标准,建设了50个省级绿化美化示范村和1000户省级绿化美化示范户.青石镇秋皮村、榆林镇地沟村、凉水乡石村被确定为省级生态示范村,青石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通化市开展的“十佳乡镇”、“十佳魅力村庄”评选活动中,清河镇、太王镇、麻线乡江口村、太王镇果树村成功入选.该市连续三年荣获通化市农村危房改造优胜奖,连续四年荣获省和通化市新农村建设一等奖.

在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同时,从增强“造血”功能和新农村建设后劲出发,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镇财政实力增强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人参、山葡萄、五味子、食用菌、蔬菜、水果、以及渔业、林蛙、蜂、鸭绿江鸭等十大特色种植和养殖基地,重点抓好人参、山葡萄、五味子、食用菌、蔬菜、鸭绿江鸭等六个基地建设,同时做好其他四个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划分阶段,区分重点,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十大产业基地全面发展.重点实施了榆林镇复兴村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该基地占地260亩,设计蔬菜标准化日光温室100栋,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主要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并结合治安溶洞和新农村建设,将该基地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检测、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积极鼓励各乡镇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农特产品加工业,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加快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对选项准、前景好、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和优先扶持,大力培育人参、山葡萄、五味子等资源转化型企业.

集安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改造.126个村基本实现水泥路“村村通”,部分乡镇实现“屯屯通”,部分村达到“巷巷通”;沿主要公路两侧、旅游景点周边、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重点村屯实现了边沟大墙标准化,庭院硬化率达到98%以上;绿化美化覆盖率达到99%以上;房屋累计改造10263户,基本消灭泥草房;改造建设农村卫生厕所31700座,其中生态卫生厕所12700座;村屯卫生由专职人员负责,配备专用清理车辆,实现了日产垃圾日清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推进,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农村程控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电网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怎么写作网络覆盖率达到85%.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优化整合教育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治体系,在乡农民实际参合率达到99.2%.扩大对农作物、养老、财产、人身伤害、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民的参保率.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有4个村建设了秸秆燃气站,实现了生活用火燃气化.加强气象怎么写作工作,灾害性天气预警和监测水平不断提高.146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7.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98%以上的村都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健身休闲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