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建构视野中社会怨恨情绪的传播

点赞:6371 浏览:215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怨恨情绪是重要的社会情绪之一,更是重要的民情.社会怨恨情绪的产生根源于个体,形成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中,同时也是媒介建构的结果.一方面,媒介系统传播呈现社会怨恨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强大的自我生产与自我扬弃的指涉功能建构社会怨恨情绪,形成社会怨恨情绪新的表征.

一、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众社会情绪对国家制度的贡献最大,因为“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①社会情绪则是民情的重要体现,在目前的风险社会中,社会怨恨情绪又是重要的社会情绪之一.关于社会怨恨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个人与社会理性与情绪的解读是一个重要的视角.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用“合理性”的框架来解读社会怨恨情绪,认为怨恨是一种“不依托理性的合理性”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之一.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个人与社会在合理性上的矛盾凸显.②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在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看来,社会结构的失范往往会带来社会个体内心的不安定,这种不安定往往是怨恨的源头.德国学者舍勒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通攀比”的社会,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个人只有把他自己与“他者”进行了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其个人价值,除此之外没有“自在”的价值.因此,现代的政治观念所秉承的“平等”与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一旦处于“攀比”的杠杆上,人们所感受到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就会使个体的内心产生出社会怨恨.③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全面铺展且已深深嵌入现代生活的媒介技术,在拓宽人们的知识、信息来源与交往互动的空间和解构传统社会的同时,也为社会怨恨情绪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媒介建构现实已是一种传播共识,对于媒介建构论者而言,媒介远不只是一种技术工具,目的在于把信息从发出者传送到接受者,媒介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社会系统理论的奠基人鲁曼认为大众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使用复制技术来传播沟通的社会设置,更具有一种自我指涉(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为具有同一性的一种自我生产行为)和异己指涉(系统内建构或生产异己的信息或差异会瓦解自我指涉系统的逻辑)的特性,即媒介具有一种自我生产与自我扬弃的能力.④ 媒介因为具有这种生产能力而凸显了自身独特的地位,而“现实”成为一种不同于实体的关联物,一起成为媒介建构思想的锚定意象,在媒介建构指涉系统里,现实划分为虚拟现实与社会现实,而虚拟现实是社会现实与媒介互动建构的结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陆晔教授认为:“当今社会、文化所处的情境便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即‘媒介真实’.现代社会文化意义的创造与分享,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替代或参与而进行的.”⑤

二、

社会怨恨情绪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紧张关系的结果,也是媒介建构的产物.媒介与社会怨恨情绪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状态:一方面,社会怨恨情绪通过媒介表达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媒介将社会怨恨情绪纳入其传播框架,通过阐释、整合、划分形成新的社会表征,建构不同于自然属性的社会怨恨情绪.同时,在不同的媒介环境中社会怨恨情绪的媒介建构有着不同的逻辑路径与锚定意象,社会怨恨情绪新的社会表征成为媒介技术的隐喻.简而言之,媒介技术首先解决了社会怨恨情绪表达与媒介表达的张力问题,也就是公路与跑道的问题,其次形成新的社会表征.

社会怨恨情绪的媒介表达有两种模式:“解压阀”模式与“压力锅”模式.一般来说,大众媒介的社会情绪呈现功能表现在充当社会情绪的“解压阀”,具有一种宣泄功能.社会情绪通过媒介这个“解压阀”排泄出去,减少结构性的怨恨和紧张感.传统媒体环境下,社会怨恨情绪表达与媒介表达之间的张力非常巨大,社会怨恨情绪表达遵循着大众媒介适度表达的逻辑与规则,扩散与传播的通路非常狭窄,而且出口非常少,形成高压态势,也就是所谓社会情绪媒介表达的“高压锅”模式.

大众媒介想通过调控与引导来解压,但大众媒介置身于观察者的位置,抽离于社会怨恨情绪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外,自说自话地一厢情愿去减弱或消解社会怨恨情绪,表面上是一条理性的逻辑路径,实际上是媒介的一种自我理智而不是建构理性,究竟是蜜蜂理性还是苍蝇情绪,无法锚定意象.究其原因,是社会怨恨情绪表达与媒介自身表达功能双重扭曲造成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怨恨情绪表达与媒介表达之间的张力明显减弱,新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使得社会怨恨情绪的表达通路得以打开,起到了“解压阀”的作用.互联网引发的群体传播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只要身边有电脑、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认知判断传播到网络上,再经过人际群体的作用核裂变式地传播开去.这样反复循环,个体的某种情绪便能通过媒介公开传播,在暗示感染等机制的作用下,放大为整个社会的集体情绪.表达通路由公路变为跑道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怨恨情绪不仅是底层民众体验强烈,而且在社会上弥漫开来,现在大有演变成德国学者舍勒所谓的‘怨恨式批评’的态势”.充斥于网络的一片谩骂、否定之声即是明证.“所谓怨恨式批评,就是缺乏任何积极目标的不分皂白的批评.等不会对内在价值和品质做出任何的肯定、赞赏和颂扬,仅是一味地否定、贬低、谴责.”表现为单纯地以不满情感的宣泄为特征,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和中肯的评价.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的怨恨情绪相互激发、相互震荡,使得社会怨恨充斥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几乎成为这个社会的基调性情绪.

三、

同时,新媒体介入社会怨恨情绪生产与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社会怨恨情绪发生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甚至成为社会怨恨情绪本身,出现媒介情绪,进入社会怨恨情绪的多重循环中,再次放大风险,无边界的扩散叠加内涵的扩容,使得新媒体对社会怨恨情绪的构建无法锚定意象.具体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怨恨情绪社会表征的形成,笔者是基于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视角.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是西方早期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理论的一个经典范式,体现了西方早期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向社会学视角转变的努力.斯梅尔塞把微观的社会心理分析和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任何集体行为、社会运动的产生都是由以下六个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构性诱因、结构性怨恨、一般化信念、触发性事件、有效的动员、社会控制能力的下降.正是由于话语与认知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没有直接现实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底层群体中的很多人虽然受到相对剥夺,但很难认识到相对剥夺的存在,很难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而其被剥夺感的体验、不公平、不公正感的产生、政府不当行为、结的认识往往是受到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的灌输,其中大众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⑥

媒介建构视野中社会怨恨情绪的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注释: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58页

②【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85页

③【德】马科斯舍勒著,罗弟伦译:《道德建构中的怨恨》,载刘小执编,《价值的颠覆》,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页

④【美】彼得伯格 卢克曼著,汪涌译:《现实的社会构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⑤陆晔:《作为现代社会文化情境的“媒介真实”――试论电视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⑥朱志玲:《结构、怨恨和话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宏观条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斯梅尔塞加值理论的思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版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资讯

微信本掀“免费通信”猜想

虽然贴着“免费”标签的通信软件不止一个,但都没有像微信本这样掀起轩然大波.腾讯最近发布的微信本3.0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让人们产生对“免费通信”的向往.与之前的实时对讲功能不同,这次的微信本使用了单独的客户端.使用微信本拨打,需要通话双方都下载这个客户端并开通免费通话功能.下载客户端之后,在Wifi环境下,你就可以接打“免费”了.不过,如果你要拨打的对方没有安装微信本,或者没有开通免费功能,还是享受不了免费通话.

去年,由于微信带走了运营商的大笔短信收入,就曾经传出运营商计划向微信收费的消息.如今,微信凭借一个本已经超越短信,直接触碰到运营商的核心地带――语音通话.

微信本到底能走多远?“能量”会有多大?对此,各方意见并不一致.一方认为微信本可能严重威胁电信运营商的传统语音业务,是在“虎口夺食”,另一方则认为,流量通话类应用暂时还不能对拥有垄断地位的运营商产生巨大影响.不过,一个共识是:微信本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威胁运营商,但是给运营商敲响了警钟,预示着新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高亢 华晔迪/新华网20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