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能融入社会么

点赞:22583 浏览:1046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将来成为更有用的人才,更为了自己有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何胜任自己想要的工作?这是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2008年年末,一年一度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活动进入“冲刺”阶段.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冻结或减少了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某门户网站调查,四成以上的网民认为,“高校连年扩招,大体素质下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使他们迟迟无法融入社会?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经历

“从去年拖到今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不同于2009届的应届毕业生,邓志,在2008年6月就已经从武汉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了,实际上,他找工作的经历从2007年就开始了.按理说,邓志的条件并不算差:男生,名校毕业,英语、计算机证书齐全,学生会干部.他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就业,用他的室友李信的话说,就是“他太懒了,而且,眼高手低”.

从2007年9月开始,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各大银行都来到邓志所在的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只要碰上有合适职位的宣讲会,我们都会去,但是邓志一直心不在焉.后来,我们去宣讲会的时候都不叫他了.”李信说.

“其实,我也去参加了一些校园宣讲会.碧桂园公司也给我打了,通知我面试,但是我不喜欢房地产公司.”邓志说.邓志心仪的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所以,对这些企业的招聘,没有放在心上.“我还是觉得公务员最好,体面、稳定,薪水又有保证.”

就这样,拖拖拉拉中,时间就到了2007年12月,很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已接近尾声.李信签约到某网络游戏公司做策划,已经开始实习了.邓志说是在准备公,实际上他每天无所事事.

2007年12月底,武汉开始下暴雪,很多招聘会取消了.邓志每天足不出户,在宿舍里守着电热器.2008年1月中旬,国家公成绩公布,邓志没有过面试分数线.“当时我有点慌.但马上要过年了,我就想先回家再说.”

春节后回到学校,已经是2008年2月底.邓志开始着急了.然而,这个时候,知名企业校园招聘的“黄金时间”早已过去,来中文系要人的变成一些学校、出版社等专业对口单位.但是,邓志没有出版社的实习经历,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他,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去中学试讲过几次,也没了下文.看着周围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都已经尘埃落定,邓志每天在宿舍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也开始跑招聘会,在网上“海投”简历.结果,大一点的企业,邓志往往是几次面试之后就被婉拒;小企业,邓志又看不上.

大学生,你能融入社会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就这样,时间到了2008年4月,各省开始招录公务员.邓志报了好几个省的公,开始了坐着火车去考试的历程.笔试,邓志考得都不错,可面试时他总是发挥不好.“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我总是说不到点子上.”邓志说.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月,邓志的时间都用在了毕业论文上.6月,论文答辩结束,大学“散伙”聚会来了,邓志是学生会干部,几乎天天有“饭局”,每一次都少不了“一醉方休”,根本顾不上找工作的事.这个时候,中文系正好有一个教学秘书的位置,系里问邓志愿不愿意留校,邓志拒绝了.理由是自己还年轻,想出去闯闯.

2008年7月,邓志从学校毕业,决心南下深圳.然而,深圳的工作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多,针对应届生的岗位很少.“投几百份简历,也不一定有一个笔试机会.企业都要求工作经验.”邓志这才体会到找工作之难.“以前,看到同学去校园招聘会,投简历、笔试、面试、签约,觉得挺容易的,没想到社会上都要求工作经验.”


在深圳磕磕绊绊两个月,邓志没找到工作.从深圳回到武汉,邓志每天都在网上投出数百份简历,一些北京、上海的企业也曾对他有意向.“他们给的薪水太低了.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个月两千多元,根本没法生活.”而武汉的工作机会又很少.邓志没有办法,决心再战国家公.

2008年10月,又一轮应届生校园招聘开始了,邓志这个往届生也参加进来.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缩减了应届生的招聘名额.而且,“我这个拖了一年的往届生的简历,更不受欢迎了.”2008年12月,邓志又一次参加了国家公.1月中旬,成绩公布了,他还是没有进面试线.

大学生,社会“多余人”

像邓志这样,大学毕业之后无法及时转换身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社会“多余人”,不在少数.这类人有大学文凭,书本知识学得也不错,为什么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呢?

《新财经》记者来到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随机采访了几位来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记者发现,八成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当下就业形势不好,自己应当“先就业再择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后,再图发展.当问及择业中他们最看重哪个因素时,四成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只要有企业能签约,工作了再说.

在两成想过这个问题的大学生中,多数学生说自己最看重的是有前途又有“钱途”的行业或大企业.在这种单位从底层做起,感觉未来会很有希望.对于薪酬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得比较理性,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能接受的薪酬大约是1500元/月,重点大学毕业生可以接受2000元/月.

一位人才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2009年的就业形势比2008年还要严峻.但是,总体而言,人才的结构性不平衡依然存在.本科生多半希望做稳定的办公室工作,这类工作供不应求.而大量技术性、操作性强的工作却没有足够的应聘者.这位负责人说,某些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类专业,整个应届毕业生早在出校门之前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了.而二、三类院校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则非常严峻,往往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参加招聘会的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邱女士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非常直率地表示,“80后”青年在她看来有些“荒唐”.“在今天的招聘过程中,有好几个年轻人来到摊位前就说,进公司想直接当主管.而很多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觉得我适合做什么?”邱女士认为,青年人应该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不检测思索地盲目求职收不到好的效果.“我想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问这种问题员工.”

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人,要有理想,如果只是抱着想发财的心态是无法成功的.另外,还要有实践经验.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半是书本知识,一定要积累社会经验,然后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李开复寄语大学生几条箴言:第一,要积极主动,不要让别人掌握你的抉择,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第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事实上,这正是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大学生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刻板的书本知识,没有人告诉他们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教他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掘自己身上的潜力,将自己的能力投入到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去.他们既不太了解社会,也不太了解自己,只知道一味追求所谓“体面、稳定”的工作.而这一切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看起来,大学生们面临的绝不单单是就业问题.就业难,只不过是让这些复杂的问题集中凸显了出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体制、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诸如此类,靠学生自己、靠学校、靠企业,恐怕都无能为力.最终还需要在政府正确政策的引领下,全社会达成共识、协同合作才能妥善解决.到那时,继续求学深造也好,做公务员为人民怎么写作也好,到大企业卧薪尝胆也好,自主创业也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才真正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