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

点赞:28970 浏览:1327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HTK]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了责任意识低下、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整合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丰富培育内涵、创新培育形式、健全培育机制,是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社会责任感;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健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3-0028-04

[作者简介]吴雪芬(1979―),女,江苏武进人,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呈现出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多元生态.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但部分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责任意识低下、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经营、怎么写作、管理等一线岗位的技术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整合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丰富培育内涵、创新培育形式、健全培育机制,是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丰富内涵,营造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空间

(一)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一种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缺失了这种人文精神,人们就很难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看,出于市场需求和就业压力,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在人才培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理解和贯彻这一理念,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感恩意识是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只有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才会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周边的人和事,因接受恩惠而感恩,因感恩而负责,从而更加努力地去改善身边的一切.1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感恩意识的弱化直接造成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中国自古即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以这种古朴的传统美德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就是感恩教育.加强感恩教育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培养学生爱父母的同时还应教育他们尊敬别的老人,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感恩还包括感激国家的培养之恩,建设祖国、报效祖国,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再次,感恩还包括感激社会的仁爱之恩,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大学生怀有对社会感恩之心.最后,感恩还包括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人类首先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源泉.

(三)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爱国主义是公民对祖国和民族的一种深厚情感.千百年来,它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为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提供了不竭动力.就目前高职学生的情况来看,爱国情感往往只在重大政治事件中才明显体现,平时生活中,他们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大事甚少关心.高职学生爱国情感的尘封,造成其行为往往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生源差异较大,学生之间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等也不同,学校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提升为其浓厚的社会责任感.

(四)公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社会公德是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就目前高职学生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由于体制变革的冲击、传统道德的缺失、重智轻德的教育偏差,学生公德失范、社会责任感丧失现象也时有发生.2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加强学生的公德实践,提高学生公德素质,成为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

二、创新形式,拓宽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一)加强各类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教育活动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结合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比赛,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用富有时代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劳模人物和学生身边的“责任典型”教育激励学生,使他们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广播、校报、板报及宣传栏建设,积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树立模范榜样,用平日接触的事例来感化学生.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使学生在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大课堂

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之一,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在引导大学生时,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及早接触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感受到自身的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怎么写作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心理上和行为上真正形成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如大学生在采访老革命、老战士后,会产生民族自豪感以及作为一名和平年代青年的责任感;参加“爱护运河”活动后,会比原来更进一步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一方面感受到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福利院等,与不同的人群直接接触,从而触发自己的责任心.特别要提出的是,除了一般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还应该组织学生走进车间、走进企业,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技能,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方面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体验式教育

高职院校由于在师资力量、学校设备、学校经费等方面相对薄弱,体验式教育更需要注重实效性.通过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情景式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来开展体验教育,从而通过团队合作、情知统一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引导与监控

互联网作为现代媒体工具,为高校的责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建设以责任为主题的网站,积极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活动,开展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网络的传播、舆论优势对大学生责任感进行引导和监控.如,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布宿舍卫生状况,评选出每个时间段最好的几间宿舍与最差的几间宿舍.一些高职院校的班级教室是固定的,大一时要求学生必须在自己的教室上晚自习,这就可以及时评选出文化氛围、纪律氛围、卫生状况最好和最差的班级.这些方式看似类似于高中的管理,其实不然.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弱,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及团体合作精神.

三、健全机制,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效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育手段.同时,还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3

当前,最重要的是大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积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使责任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高职院校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增强学生从我做起的意识,通过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责任意识的层次提到新的高度,从而领悟自己对自身、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二)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培育上的协同机制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巨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在欧洲一些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到了六岁即开始在家中担负的责任,并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规定了不同的义务.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应有之义,企业要求员工有责任感,学校只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达成和企业一致的目标.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互相孤立甚至对立的,而应该是一种协同的关系.整合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资源,三方应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宽容和发展空间,教导他们尽量多去考虑别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4]同时,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自觉地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协同机制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

学生干部的作用应当是联系普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包括班主任、辅导员,除了和学生干部熟悉之外,对一些普通学生甚至叫不出名字,可见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相当少.有些老师将学生干部“助手”的作用不正确地扩大化,甚至将很多工作布置给学生干部后不闻不问,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欺上瞒下,有的通过学生干部的身份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学生干部因此成为特权身份的象征.因此,选择适合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尤为重要.老师应该主动关心、指导、监督学生干部的工作,通过学生干部更好地接触、关心普通学生,在学生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还要做好学生干部,尤其是党员学生干部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正确认识到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真正发挥好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

(四)建立社会责任感评价和考核体系

学校教育应该把社会责任感作为学生评优与升学中的一项重要考察科目.同时,在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体系中,应当精简和优化社会责任感的考核指标,使其在实践中可行.除了在学校,在其他领域,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作为一项必要的考核内容,如在公务员的录用与政绩考评、企事业员工的录用与晋职加薪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