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相应

点赞:4620 浏览:158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社会都在提倡尊老敬老,老年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不仅来自于他人,更来自于自己.曾几何时,在国人的脑海里老年人一直是德高望重的形象,是道德的规范者和践行者,甚至于很多地方老者的责骂可以遏制泼皮无赖的行径.我们大多数人儿时都接受过老人诸如讲礼貌、守规矩的教导,“行端守正,善恶有报”至今仍是老人在我们耳边缀念的警语.然而近年来老年人这一高大形象正在被颠覆,老年人的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并一度引发了道德危机.

去年11月四川达州一蒋姓老人摔倒后反诬上前搀扶的三名小学生将其撞倒,后经四川警方查实,该老人系自行摔倒,并有多名证人证实,对蒋老太的讹诈行为,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天处罚,其子处以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首开全国此类事件先河.结果似乎很美好,整个事件却发人深省.这种令人扼腕的事情其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老人讹人,实际上反映了老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在各项保障和社会救助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大部分老人,尤其是体制外老人、农村老人,通常是家人的负担,是累赘,仰子女鼻息生活,谨小慎微,取悦子女,生怕由于给子女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和麻烦惹得子女生气、责骂,以至于处境雪上加霜,甚至遭到冷遇;一旦发生不慎摔倒等致伤事件,老人想起高额的治疗费用、子女冷漠的表情就不寒而栗,于是,其中一些老人出于自私和自保,采取讹人的方式,嫁祸于人,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减轻来自子女的责怪和冷遇.

其次,老人讹人,说明不少老人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显然,讹人涉嫌敲诈勒索,是违法行为,明知是自己摔倒而讹人,可见,有些老人连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也不具备;当然,如果我们想想现在60、70岁的老人出生于上世纪40、50年代,以及当时的受教育水平,对此或多或少也能给予理解.

第三,一些法律的边缘地带恶性发育了.11月16日,老婆婆的家人背着她找到江先生家.“当时有一个是她儿子,另一个好像是她孙女,背着老婆婆来到我家,将她丢下就走,扬言不赔医药费老人就不走,一直住在我家”,江先生说.老婆婆在江先生家住了两天,江先生不堪其扰,甚至准备收拾东西搬家.“她这样天天住在我家里,我给她好吃好喝,还怕她在我这儿再有个三长两短.”江先生的9岁儿子是被讹诈的主要对象.子女抬着老人讹诈苦主,这样的场景我们也并不陌生,除了老人,还有尸体,也都是理想的勒索道具.

第四,老人成为危险人群.从前,未成年中小学生救火、救人,是好人好事;后来,人们意识到未成年学生自救不暇,更缺乏救人、救火的能力,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救人和救火,这是一种进步,因为水火充满,危险水火无情;后来,学校教育学生的一条常识是,别和陌生人答话,这也是对的,因为陌生人也是危险人群,有各种不可测的因素;四川达州小学生被讹案出来后,或许,有些学校在教育学生时,会增加一条“不允许随意扶助摔倒在地的老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估计整个达州的家长都忙着教育孩子别去多管闲事、扶助倒地的老人了.

“讹人”事件之所以被如此关注,是因为这个事件背后道德生态的堪忧.但即便如此,那些基本的常识也应被坚守,乐于助人的品格必须得到坚持.真善美总是在与检测恶丑进行较量.遗憾的是,有时真相被蒙蔽,善心被侮辱,美好被污染.此前很多事例表明,在面对这类讹诈行为时,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常常失灵,有时甚至形成反向激励.

近年来,好心扶起摔倒老人却反被老人污蔑的的行为屡见不鲜,这样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我国公民的的公共道德待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方面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支持条件.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并将其体现在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的细微之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才能形成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和谐社会氛围,从而增强全体公民履行道德义务、培育个人道德品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引导功能,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制度设计.各类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及时掌社情民意,分析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创新制度设计,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验和尝试,并将成功的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久地开展下去,形成以制度促建设的长效机制.

然后,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抓好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不能仅向公民提出道德要求,而应从公民的内在道德需求入手,从公民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这一中心环节,将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在自律要求.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等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更加不能放松,他们因其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强大的示范效应,一言一行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相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老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最后,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评议活动.道德评议会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创造,是公民道德建设收到实效的实现形式,具有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进行自我道德评议、强化道德教育、促进道德水平提高和社会风气好转的作用,是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可以通过道德评议会将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生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抓住那些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采取耐心疏导、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解决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缓和人际紧张关系,让人们在参与道德评议中实现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

要社会道德困境,改善社会道德环境,法律责无旁贷,切实保护助人为乐的好人权益,才是社会最急迫需要做的.政府部门也应当强化社会组织结构,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志愿者怎么写作队伍,可以以“好青年”、“好市民”等模范人物牵头,联系高校学生或是其他人员组建队伍,甚至可以吸收表现良好、获得减刑的释放人员,责令其为社区怎么写作若干年限,还有助于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可,重新融入社会.这些在国外均有良好经验可以借鉴.加强社会组织对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化解他们心中的戾气,再通过政府加强措施、改善民生、降低社会生活压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老太讹人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在割断着社会善良、文明、向上之根,如果我们对老太讹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敬畏自己的社会责任,敬畏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才能真正是我们形成实现“孝亲敬老,弘扬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