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中国崛起

点赞:5974 浏览:213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国的崛起,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119-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国的崛起,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我国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令举世瞩目.当前,我们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收入分配、医疗、教育、社会治安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崛起的内在要求

(一)只有社会和谐,才能激发实现中国崛起的内在活力

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认为,我们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和矛盾,关键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不断前进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正是永不停息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增加和谐因素的历史过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只有社会和谐,才能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为实现中国崛起创造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怎么写作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怎么写作.只有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比如,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旧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会影响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最终会延缓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三)只有社会和谐,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就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随着社会和谐程度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由理论认知转化为现实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四)只有社会和谐,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要靠经济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发展经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重视社会发展同样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社会和睦氛围和“又有集中又有,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更好地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 国力.

(五)只有社会和谐,才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几代领导人不断向世界郑重声明中国的和平立场.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中国亦以一个负责任的国际体系建设者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心尽力.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为探索解决这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方向.

和谐社会要走在和谐世界的前头.我们首先要致力于解决好中国国内的矛盾,要提升自己的力量,完善内部的治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本身就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大贡献.中国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世界,要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推动建立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崛起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地解决社会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崛起.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经济繁荣,社会就稳定,社会也就不断进步;经济停滞或倒退,社会就动荡不安,甚至导致社会动乱和崩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正如所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中国崛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是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统一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前者是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促进科学发展,后者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促进社会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够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克服过去在思想认识和某些实践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化和绝对化.科学的发展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强调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而不能彼此分割、各行其是,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责任编辑: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