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形成的影响

点赞:30943 浏览:1432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探索和艰辛的开拓.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与构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溯源于

(一)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首先,社会主义矛盾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1.其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价值规律作用的思想.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上针对陈伯达等人主张废除商品、货币的错误,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货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又进一步论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另外,改革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之际,就认识到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总的说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今天仍有重大的思想启迪意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形成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理论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第一个提出“以苏为鉴”,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刚刚建国的时候,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惟一选择.随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比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1956年4月,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后来又提出,在新主义革命胜利后,要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努力寻找符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构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一)从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是农业国,根据这一国情,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来发展国民经济.在八大开幕词中说:“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2强调“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他提出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六亿人口”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写作.他探索新路,强调发动群众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二)注重既借鉴苏联经验,又突破苏联模式,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突破苏联模式,探索新的社会主义体制,这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的另一重要思路.这种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方面,坚持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所有制结构上,他提出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在分配问题上,他不满意苏联过分强调物质鼓励,提出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都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管理体制上,他提出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说集权太多了,是束缚生产力的.他认为“什么东西统统集中在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3当时国有企业都是国营企业,所有权不能变,“独立性”只能在经营权方面,实际上触及到所有权同经营权相分离的问题.在计划工作上,他认为经济计划是一种相对平衡的计划.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上,他1958年一度困惑.随后批驳了“废除商品生产”、否认价值规律的主张和做法.他说为什么怕商品,无非是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不是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方面,指出人民进入社会主义后,其性质已是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思想文化方面,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外开放方面,《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向外国学习”.

(三)注重调查研究中国特点.这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当时苏联推行“统一的社会主义式样论”是同马列主义的内涵相违背的.真正符合马列主义的绝不是“统一式样论”、“单一模式论”,而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民族特点论、各国特色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并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不断更新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同他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更新紧密相联的.进入社会主义后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他深感不突破旧观念、不形成新理论是不行的.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的思考.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说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完善而不断得到解决.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样,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动力、社会改革的方向和根本任务方面,提出了和斯大林不大一样的看法,揭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篇章.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探索和论述.坚持贯彻唯物辩证法,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本思想,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创立了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反复阐述过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也根据对现实经验的正确总结,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明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这一论断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没有停留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表面层次上,而是把它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概念,创立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两类社会矛盾学说,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认识、调整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关于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源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理论和实践上有过失误,但他在总结这些失误和曲折后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4在这里,明确提出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思想.这一思想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源头.从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理论的提出,再到新时期提出和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归功于对的一些闪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中国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最早指责在学习苏联中的教条主义做法,最早感觉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缺陷.主张在巩固全国必要的集中统一的前提下,要考虑向地方下放一点权力,使地方和企业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在这期间所提出的珍贵的、闪光的思想,决不仅限于上述方面,而是包含着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内容.例如,他提出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关于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安排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关于“全国一盘棋”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原则等.

四、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开拓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更深层面上综合来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开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提出了中国独特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思路.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推动其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此,除了重视经济工作、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外,十分重要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怎么写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的思路,是同时代苏联、东欧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所没有提出甚至没有认识到的,可以说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而且这些思路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点.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党的领导集体正是在进一步总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同时对的失误及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汲取经验教训.开始进一步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次,他创造了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在1956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领导党和国家创造了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均不同于苏联和东欧的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可以将这一模式称为“模式”.在政治体制上,我国采取人民的国体.这一点是与苏联、东欧实行的无产阶级国体不相同.从经济体制上看,在农村,当时确实是想探寻出一个与苏联、东欧的集体农庄制不同的中国农村特有的社会主义模式来.在工厂、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工会监督制,这一点与苏联、东欧的企业有区别.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继承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正确理论成果并在新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结果.正如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同志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5从历史的实际联系与理论的实际联系这两方面看,理论来源于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许多现实问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正是当年所遇到、探索、解答的问题.作为先行者,当年取得的成功经验自然值得我们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时予以吸收并发扬,他失误的教训也值得我们予以借鉴.研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与构建的思想,对于理解思想与理论的统一性以及我党在实践中继往开来的特点,对于研究二十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对于我们解答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对于我党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都具有历史镜鉴作用.○

注 释:

[1][3]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4.273

[2]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

[4]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5]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