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典设计实践

点赞:21082 浏览:943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但对社会主义已做出原典设计;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进行了公式化的概括总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做出过宝贵的探索性贡献,正式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既有对原典设计的借鉴,体现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本质;原典设计;公式概括;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051-02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社会主义尚处于理论阶段,经典作家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做预测性的理论探讨和构想设计,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但关于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是十分明确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变成现实.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既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也致力于社会主义本质等相关理论探索.时至今日,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已家喻户晓,但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是开放的、发展的,是在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与时俱进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间接描述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最大贡献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规律,进而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不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前后有所不同:最初,马克思恩格斯从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入手,在1847年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就明确“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1]683,在次年的《宣言》里强调指出:“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5他们认为,消灭私有制以后“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3]564,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经济思想.关于产品分配,马克思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能够分配的只剩下生活消费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3]434实际确立了“按劳分配”原则.这样,马克思恩格斯从克服资本主义弊病出发,描绘了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这种设想,在后来苏联、中国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在恩格斯晚年,随着资本主义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变化,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发生了变化.1894年,恩格斯在回应《新世纪》周刊“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的请求时说:“除了《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4]666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5也就是说,《宣言》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这句话,连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185等结论,都长期被忽视了.40多年后,恩格斯把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实际是对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对此前关于社会主义构想的否定.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典设计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本质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公式化概括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列宁曾经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先后概括为三个不同的公式.十月革命前,列宁依照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般设想,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归结为: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5]63.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足于俄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付诸实践,在1918年春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大纲中,将社会主义概括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等于总和等于社会主义”[6]520.这个公式,更加形象、具体地反映了列宁对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目标、道路和手段的构想,是一个建设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典公式.1920年,列宁又根据新时代、新实践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新公式:社会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6]364.遗憾的是,列宁1924年逝世后,斯大林未能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有益探索发扬光大,反而因特别注重与资本主义相区别,而将社会主义直接简化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更有甚者,斯大林还滥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先发优势和共产国际的权威,向其他后起社会主义国家强行推销其僵化的社会主义理念,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受此影响而难以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困扰,难以探寻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既注重吸收马恩列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贯论述,取得了如《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正确的理论成果,但由于过于强调社会主义“一大二公三纯”,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窠臼,最终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全局性错误.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没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此,曾说“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对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不甚了解.”[7]1270后来,是紧密结合中国实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从1984年6月到1987年4月,在不同的场合连续四次指出我们并未完全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问题.1990年12月24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8]3641992年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37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既厘清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模糊认识,为凝聚党心、民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指导理论,又客观上为我国一心一意搞建设明确了方向,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新世纪的中国实践中创新发展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继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之后,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为总书记的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呈现出丰富和细化趋势.在2001年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结合新的实践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从此,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紧密联系起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紧跟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系统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先后提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新观点新思想[9]17,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发展,明确指出“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社会形态,进行过不同的阐述,但诸如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消灭三大差别、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却始终未丢;尽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流派曾经给出过数百种社会主义的不同定义,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基本规律,因此这些定义大都只是侧重于社会主义的某些现象的描述或某些情景的想象,而远离社会主义的本质[10];尽管我们的现行教科书已详细说明了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离开原典,把的28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当作刻板定式来单独理解、孤立使用;尽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科学结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发挥过重大而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在这个重大而基本的课题面前取得了终极胜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我们必须结合原典,既要回到马克思,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依据原典,全面系统准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更要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满怀信心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