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社会的公平

点赞:14423 浏览:668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效率受到重视的同时,公平则日益成为被社会广泛关切的重大问题.贫富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化、显性化与阶层化是无法回避的基本现实.因此,重新反思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特别是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切实保证社会公平,是一个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关 键 词 】 公平效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ttention of the efficiency, the fair bees a major problem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The enlargement, undergoing and class of the wealth and ine gap are the unoidable basic reality. So it is an urgent task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nd guarantee the social equity especially in not damaging the efficiency premise.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所谓绝对公平的社会,公平从来都是具体的、动态的.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空谈公平不仅不能达到所谓的公平,反而会导致严重的效率危机与更大的不公.因此,在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中国,客观考察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就不能不以市场经济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从小农性自然经济的和计划经济的幻想出发来认识目前的公平问题,就只能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情绪性的宣泄.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出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贯彻的竞争法则,势必将效率置于优先位置上,对任何一个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而言,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都和效率密切相关."效率就是生命"这是市场经济对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的基本要求.

第二,市场经济把机会、规则等起点的公平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所谓商品经济是天然的平等派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也就是说,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公平更多是形式与规制的公平.

第三,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结果公平,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自由竞争,没有自由竞争就没有效率,看不见的手就无法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尽管自由竞争可以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无法否定的人类差别(智力、机遇、性格、遭遇等),即使在同样的规则下自由竞争,人们获得平均的结果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必然导致社会分化和贫富悬殊.必须借助市场之外的力量的干预,才能在结果上实现相对公平.

再社会的公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导致公平与效率失衡的原因

导致不公尤其是结果不公的因素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体制之内的,也有体制之外的,既有可以为大众暂时接受的,也有为大众完全不能认可的.

2.1经济发展客观条件的差异

尤其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与收入悬殊的重要原因.在中国,沿海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沿海地区势必获得普遍竞争优势.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是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在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的.因此,因为自然条件所造成的结果不公可被视为大众不能不接受的不公.

2.2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导致的结果不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一条先沿海后内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沿海地带作为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沿海尤其是经济特区比内地发展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内地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牺牲.由此造成的结果不公可视为可以理解和暂时接受的不公.但如果这种政策长期化、制度化,不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后作相应调整与弥补,这种不公就会逐渐成为无法接受的不公.应该说,这种不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已经得到一定的程度的缓解.

2.3体制转型过程造成的不公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一个必须支付改革成本的相当长的过程.在以渐进为特征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在特定时期维持双轨制,如计划与市场并存等.这种双轨制一方面可以减少激进改革带来的震荡,但同时也为各种寻租现象提供条件.少数人可凭借其垄断的希缺经济资源而暴富.倒卖生产资料、土地批文、股市指标先后都成为一些人暴富的秘诀.由此产生的结果不公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若不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遏制,将使改革失去公正性并最终失去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支持.这也是目前公众最无法接受的不公,因为这种不公是源于机会上、规则上的不公.

3.建立效率与公平统一的新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不可能设想一个从起点到结果完全公平的社会现实,但只要市场机制健全,政府职能清晰,就有可能在机会、规则公平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结果相对均等的社会.在建立这一新体制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必须强调的:

3.1发挥政府职能

一般说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以下三个基本环节,使之成为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主体:第一,通过制定无差别、无歧视的法律法规实现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在竞争机会与规则上的公平.从这一要求看,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某些所谓土政策从一开始就是歧视性的或特权性的.当我们感叹越来越大的城乡差别时,我们应该清楚,这些差别在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下是必然的.因此,废止那些显失公平的法规和政策,制定适用于所有自然人和法人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第一步.第二,通过提供非赢利的公共怎么写作尤其是公正司法来维持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以实现经济活动过程的公平与公正.最重要的是要严格限定政府的职权,所谓“用足市场,慎求政府”应该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尽量缩小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范围,政府机构的效率应该主要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效率,而非企业式的纯粹经济效率或效益.第三,通过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社会福利体系,实现经济活动结果的相对公平,缩小因市场机制导致的收入两级分化.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无论起点如何平等,过程如何公正,但其结果总是与充满竞争性的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有先后胜负之分.因此,政府必须从公平与公正这个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建立合乎国情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只有在以上三个环节上政府都能有效作为时,社会公平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对政府而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该成为可以接受的活动原则.

3.2完善市场机制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基本细胞,企业经济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全社会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的多寡,因此,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这个基本逻辑出发,在企业微观经济活动领域内,当然应该遵循效率优先的活动法则,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逾越法规,企业完全有权限根据企业实际决定本企业内部的分配.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要考虑是否公平,其结果往往是公平没有实现,效率也受到损害.就目前中国而言,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比较合格的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主体,而还有不少国有企业因体制的原因,还在履行维护社会公平的政府职能,这些企业也不可能成为有效率的市场主体.因此,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合格的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需要理顺政企关系,主要由政府来覆行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只有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才能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体制.

社会稳定和政府的权威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更取决于政府能否妥善地行使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职能.因此,转变思想观念,使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让公平和效率各有责任主体,才能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使目前不容乐观的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最终建立起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政治经济新体制.

(作者单位:李丽秋双鸭山市园林管理处初晓丽双鸭山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