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状况

点赞:3696 浏览:104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台湾下层阶级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们.台湾下层阶级在经济上呈现出长期的贫困化趋势,在社会上是弱势阶层,在政治上缺乏自主性,在认同上缺乏坚定性.易变的政治性格注定了台湾下层阶级难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导力量.

关 键 词  台湾下层阶级 社会经济状况 政治性格

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来临,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的议题成为民进党批判国民党的政治工具,甚至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两岸关系.民进党以台湾社会中下阶层的利益代表者自居,试图通过刺激台湾社会的阶级阶层分化来博取选票.民进党在选举中炒作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的议题对于国民党的施政成绩造成了负面的宣传效应,也容易激发中下阶层的民众对于国民党执政的不满,进而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对两岸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因此就误以为民进党是中下阶层的代表,或者认为民进党更有能力解决中下阶层的贫困化问题,那显然是背离事实的检测象.本文利用台湾统计部门的相关资料分析台湾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分析台湾中下阶层贫困化的原因,揭露民进党操弄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问题的实质.

台湾下层阶级的界定

台湾下层阶级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们,其核心的标志是经济地位的贫困化倾向.台湾下层阶级在经济地位上处在社会的底层,当然,也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态度、方式和倾向.虽然台湾下层阶级在经济地位上是弱势阶层,但是他们与其他阶层一样拥有一人一票的权,因此,台湾下层阶级同样成为国民党和民进党极力拉拢的对象.

台湾下层阶级的较为明确的界定是台湾“社会救助法”对于中低收入户的相关定义.根据台湾当局2010年底修订、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救助法”第4条的规定,低收入户是“指经申请户籍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审核认定,符合家庭总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费以下,且家庭财产未超过、直辖市主管机关公告之当年度一定金额者”.中低收入户是“指经申请户籍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审核认定,符合下列规定者:(1)家庭总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不超过最低生活费一点五倍,且不得超过前条第三项之所得基准.(2)家庭财产未超过、直辖市主管机关公告之当年度一定金额.”可见,无论是对于低收入户还是中低收入户的界定,标准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第一,每人每月收入在最低生活费以下或不超过最低生活费1.5倍;第二,家庭财产未超过一定金额.在具体的划定标准中,台湾各县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低生活费标准和包括动产、不动产的家庭财产限额标准,并且对低收入户作了更加详细的分类.

在台湾当局的严格界定和掌控之下,台湾社会登记的低收入户及其人数并不多,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台湾登记在案的低收入户为110682户,仅占总户数的1.39%,低收入人口为268428人,仅占总人口的1.16%.可是,从90年代初以来,台湾低收入户的户数和人数都在逐年增长,2011年第一季的低收入户的户数比1998年增长了1倍,低收入户的人数也比1998年增长了1倍多.

2010年底,台湾当局修订“社会救助法”,把救助低收入户的范围扩大到中低收入户,把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以下的标准扩大到最低生活费1.5倍以下.随着条件的放宽,台湾当局预估将有31.2万户、85.2万人纳入“社会救助法”的照顾体系.

然而,台湾“社会救助法”规定的中低收入户的户数和人数远远低于台湾社会的实际收入分配中的下层阶级的人数,也远远低于台湾民众的自我评估.在台湾,月收入在3万元新台币以下的有360万人左右.在2011年7月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民意调查研究中心举办的相关民调中发现,有38.14%的民众自认为家庭月收入在6万元新台币以下.这也说明,收入和财产虽然是定义社会阶层的主要根据,但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台湾下层阶级作出明确的定量化的界定并不容易.


台湾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

台湾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台湾的最低层,是资本主义社会绝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被剥夺了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能力是绝对贫困本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低收入户仅仅比无家可归、朝不保夕的游民阶层处境好一些.根据台湾当局的统计,2010年度台湾各地方政府处理游民安置等情形共计32837人次.除去游民阶层,台湾中低收入户的贫困化趋势并未改善.台湾下层阶级的贫困化倾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根据2008年“高雄市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的分析,“单亲、高龄衰老、身障、教育程度偏低为低收入户家庭人口主要特征”.当然,整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也会造成台湾下层阶级的贫困化倾向更加严峻.

1.台湾下层阶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限制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随着各种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于从业者受教育的要求更高更重要.“教育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社会流动方向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在工业社会,教育制度成为影响很大的重要制度,科层制的扩张导致选人用人日益依靠教育,受教育程度或文凭学历等成为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教育本身也存在着阶层差异,“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与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密切相关.”社会资本是受教育者无法选择的先赋性的身份地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了便利.社会流动依赖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然而,教育环境中的阶层差异又制约了社会的纵向流动.2008年台湾内政部门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低收入户家计负责人为国中、初中以下程度者占70.40%,高中、高职以上程度者占29.60%,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2008年高雄市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也表明,在低收入户的家计负责人中,将近60%为国中或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

台湾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状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下层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台湾下层阶级的家庭结构普遍不完整,影响了家庭的生产功能的正常发挥

家庭是进行社会生产与家庭生产的基本单位,下层阶级普遍呈现出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支撑家庭经济的主要生产者的特点,也阻断了下层阶级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根据2008年台湾内政部门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统计”,低收入户家计负责人为未婚、离婚或分居者比例达61.31%,低收入户家庭组织型态中39.73%为单身户,35.99%为单亲家庭.根据2008年高雄市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低收入户家庭组织型态以单亲家庭所占比例最高,达45.8%,单身户居其次占32.9%,核心家庭占10.8%;在单亲家庭中女性单亲占62.3%,单亲家庭呈增长趋势,从由1994年的12.0%增长到2008年的45.8%.低收入户家计主要负责人有工作的占49.4%,没有工作的占50.6%,其中包括有工作能力而没有工作的占4.4%,没有工作能力而导致无法工作的占46.2%.高雄市的 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户主要家计负责人有半数以上没有工作,主要原因是没有工作能力而导致无法工作.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缺乏主要的生产者,也使得下一代的扶养与教育受到影响,使得下层阶级的纵向社会流动更加困难.

3.台湾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有强烈的依附性,在经济上更加依赖政府的救助

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中缺乏主要的生产者,导致低收入阶层的贫困化倾向难以改善,也使得低收入阶层对于政府救助的强烈依赖.2008年台湾内政部门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低收入户家庭平均每户每月收入约为2.3万元,其中67.43%来源于政府补助,22.82%来自于工作收入.2008年高雄市的低收入户生活状况调查也表明,平均每户每月收入为20473元,其中55.5%来源于政府补助,32.6%来源于工作收入,10.0%来源于民间补助.虽然台湾当局在选举的压力下不断降低社会救助的门槛,提高社会救助金额,但是救助金额也只够保障最低生活费用,无助于改变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属性.

4、台湾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具有脆弱性,更加容易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冲击

虽然台湾经济发展环境在改善,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显示马英九当局仍然努力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敦促公营和私营企事业提高工资,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但是台湾经济仍旧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所谓的“无感复苏”抵消了马英九当局的努力成效,另一方面台湾中下阶层的“有感痛苦”仍旧在提升,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持续不断.物价上涨是使得广大民众感受经济的最直接指标,即使薪资和社会救助金额有些提升,往往也赶不上物价上涨带来的直接的“有感痛苦”.而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恶化又使得台湾下层阶级陷入更加艰难的生活困境中.

马英九上任以来,由于面临国际金融风暴,台湾失业率节节上升,从上任之初的3.84%上升到2009年8月份的最高点6.13%,一直到2010年下半年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到2011年5月下降到了4.27%,失业人口为47.6万人.6月份因为许多应届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使得失业率再次上升到4.35%,失业人口为48.6万人,受失业波及人口达92.5万人.2011年5月份工业及怎么写作业受雇员工每人月平均薪资(含经常性与非经常性薪资)为42062元,经常性薪资为36746元,是低收入户月收入的将近2倍.而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被称为22K,因为起薪点只有22000元新台币.事实上,不仅下层阶级,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和劳工阶层同样面临艰辛的生活压力,而台湾下层阶级面对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台湾下层阶级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性格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下层阶级的社会特征,贫困、受奴役并不意味着政治上的觉醒,无知、粗野和堕落反而有可能倾向于政治上的保守性和反动性.

1.台湾下层阶级具有社会边缘人的性格,政治参与的比例不高

台湾下层阶级处在社会的边缘,为维持日常的生计而挣扎,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属于政治冷漠的阶层.在台湾社会,完全不参加政治活动和选举活动的人口比例高达30%左右.2008年4月台湾当局“研考会”的民调显示有33.7%的民众属于完全不会参加政治和选举活动的群体.台湾下层阶级缺乏政治参与的动力和手段,对于政治参与所能带来的收益也抱持极低的预期.

2.台湾下层阶级具有政治依附的性格,政治倾向的自主性不强

台湾下层阶级在经济上具有极强的依附性,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补助,这种经济上的依赖性格也反映到政治上也具有依附性.因此,台湾下层阶级并不具有强烈的变革要求,相反具有一定的政治保守性,倾向于维护既有的政权体制.当然,由于台湾社会救助金额标准的确定和发放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实施和完成的,也造成台湾下层阶级对于地方政府的认同度高过“政府”.马英九当局虽然通过修正“社会救助法”降低救助金发放的门槛,增加救助金发放的额度,扩大救助金发放的范围,但是一方面救助金的发放是通过县市政府完成的,南部民进党县市的中低收入户未必回馈马英九当局的好意,另一方面台湾下层阶级的政治参与的比例不高,使得马英九当局通过提高救助金争取台湾下层阶级选票支持的效果有限.

3.台湾下层阶级具有政治脆弱的性格,缺乏政治认同的坚定性

台湾下层阶级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生活上,对于政治参与普遍冷漠,政治知识不多,政治热情不高,具有较为脆弱的政治性格,缺乏坚定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往往在政治倾向上缺乏自主性,既使参与也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煽情和个别政治事件的影响.台湾下层阶级的缺乏政治认同的坚定性的脆弱性格,既是台湾历史上游民――“罗汉脚”个性的体现,也是流氓无产者性格的反映.这种政治性格也体现在台湾下层阶级对于两岸关系的政治认同上,缺乏自主的理性思考,易受泛绿阵营煽情的欺骗性的宣传蛊惑;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易受短期的利益诱惑.这种易变的政治性格,也注定了台湾下层阶级难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导力量.

结论

台湾下层阶级的人数大概在100万左右.他们在经济上呈现出长期的贫困化趋势,在社会上是弱势阶层,在政治上缺乏自主性,在认同上缺乏坚定性.台湾下层阶级的贫困化既有结构性的原因,也有整体经济环境的因素.一方面,台湾下层阶级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冷漠症,另一方而,台湾下层阶级易受泛绿阵营煽情的政治宣传蛊惑.缺乏坚定的政治认同感的政治性格注定了台湾下层阶级难以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责任编辑: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