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归因

点赞:30293 浏览:1348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其中某些“负能量”冲击、消解着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致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从学生主体、和外部环境进行归因,可以找到对策,从而增强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市场经济责任意识归因对策1992年在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抉择后,中国最终旗帜鲜明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中国的经济高歌猛进,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思20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些东西还是很值得去总结、去回味、更应去深刻反省:在取得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却成为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块短板.这已经传导到高校,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做努力不可谓不大,但收效却不甚理想.大学生比较普遍地出现了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文化建设层面要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群体是开创我国未来发展新纪元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融入社会,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不同领域的工作者、领导者与开创者.因此,培养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剖析

2012年是南巡讲话二十周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20年培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市场经济普遍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市场经济的接纳程度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客观来讲,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亟待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亦有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现实的经济体制,20年来的实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却用了这样一个词来概括:“半统治经济半市场经济”.他直指我国当下的市场经济弊端:“政府权力过大”导致的权力寻租进而腐败不可遏制;在提供公共产品及“法制的环境”方面的“政府缺位”.这与倡导建立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层面就概括为“自由、平等、公平、法治”.而这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归因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归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时的方向.大学生社会意识的缺失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外,更多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

1.外在归因

(1)社会因素

①社会日趋“多元”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这二十年,社会各成员原有的依附关系被解构,利益关系在巨大的调整之中,由此带来的是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思考,也逐渐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体”向“个人本位”转变,人的独立意识、功利意识、自主意识被大大的倡导和放大.人们似乎“很好”地理解了的那句经典“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过程几乎是与我国社会的“多元化”同步,他们经历了社会转型和社会传统道德体系受到冲击的全过程.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势微,而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尚未建构,这让新生代的大学生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无所适从,心灵无所皈依.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使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这是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历史与现实均证明这种选择的理性.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释放的消极因素却远不能低估.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竞争来使利润最大化,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并具有天然的趋利性的经济形态.在这种无处不竞争的社会中,“利益”的“标签化”使得参与竞争的每个主体很容易成为“经济人”,工具理性盛行,人际关系冷漠,是非善恶标准模糊混乱,人们在物质极大满足的同时感到精神家园的空虚.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社会逐渐形成了“金钱至上”“个人利益第一”等畸形心理.加上权力与金钱“联姻”,官员腐败一次次的冲击的社会成员(也包括大学生群体)的神经,这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塑造自身的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③西方思潮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日益消解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思潮、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也日益激烈.受西方自由主义观念和经济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今的社会由原来的同质社会转变成了异质多元社会.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断层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旧的道德体系消解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在此社会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国家、社会、民族观念淡薄,文化身份认同感减弱,其结果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④大众传媒对社会黑暗面的过度“聚焦”及德育评价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中的“聚焦心理”原理揭示:当受众在社会阴暗面,社会道德现象中的“负能量”的持续刺激下,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表现为相应的心理反应链——灰暗、悲观、焦虑、怀疑、对社会丧失信心.一些大众媒体不能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明朗,对非责任现象进行有力的批判,甚至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康的成分等,这些对那些缺乏辨别力和批判力的大学生在责任意识的规范和责任行为的选择上应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迷失方向.

(2)家庭和学校因素

①家庭教育的失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从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人的世界的”“父母缺乏责任感疏于教育是人性的堕落”.从马家爵、“钢琴杀手”、职业考生张非等悲剧式大学生的身上,我们却真实地看到了这种“人性的堕落”.现在90后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比较多的带有以“自我”为中心、执拗、自私的脾气及不良习惯、不善于团结、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的个性.现在有些家长忙于打理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引导,容易使孩子养成些不良习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更别说更高级的心理品质社会责任感了. ②学校教育的失误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绝非个体一时的顿悟,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中小学教育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智育培养,只强调培养学生的头脑.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莎士比亚所倡导的“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的那种情怀.故以“升学率”的高低和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校、学生的标准必须改变.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存在问题.例如,教学方式的简单化、灌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矮化,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不能体认理论的说服力,反而说老师在对学生“洗脑”;有些老师在讲课中联系社会实际时,大讲我国现今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不和谐方面,批判不可谓不犀利,甚至慷慨激昂,但却忘了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怎样去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和分析,理性地看待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内在归因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就是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劳伦斯·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他认为只有少数人在20岁后能达到第水平.整个发展趋势是从个体水平,经由社会水平向道德理念水平发展的.大学生涉世不深,认识片面,观念偏颇,还不能有效分清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利益一致与利益对立,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一部分还处在由个体水平向社会水平发展的这一层次.他们的认识往往被自己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所牵制,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的社会,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互相承担责任,把握不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而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难以确立,社会责任意识难以提高,正是因为道德判断水平不高,道德意志不强,从而影响了其对外界的抗干扰力的提高,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追求难以为继,缺乏力度.

二、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有其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需要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1.正本清源,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党的十八大中纪委报告首提政治清明,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给中国的吏治带来一股清醒的气息,也让人们欢欣鼓舞.“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清明了、政府清廉了、干部清正了,优良的社会风气就可能蔚然成风,人人讲文明、人人讲素质,“敬业、诚信、友善、团结”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形成.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就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

2.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走出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形成合力.

(1)强化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在《我们在儿童身上延续自己》一书中说到“身为父母而缺乏责任感,疏于教育,这是人性的堕落”.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家庭因素,既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除了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外,还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而在众多的品德中,责任意识教育是重中之重,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走向成熟的一种手段,更是造就人才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探索,才能帮助大学生把握住处成长中的这一关键期,积极地促进其顺利健康的社会化.

①选拔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合格、责任意识强的德育师资队伍

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设计人”的这一伟大工程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加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就能够产生“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在选拔教师队伍过程中,要摒弃那种唯职称、资历的标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②创新教学方法,使高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

今天,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再吸引学生,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在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远没有被发掘出发来,这非常不利于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易产生“似乎教学也只是教师完成任务,与我何干”消极心理,功利色彩鲜明.

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转变成老师与学生思想交流、交锋和碰撞的平台

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如教育部长袁贵仁所强调的培养大学生自身“富国家,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批判社会,而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性分析.在教学中,切忌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而一味地迎合学生.

④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短板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为我们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3.重构社会道德体系

上述市场经济的“负能量”已经对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极大的冲击.时不我待,迫切需要重构新时期的社会道德体系,重构社会秩序构,建社会普遍的核心价值体系,帮助人们从工具理性中解放出来,重新唤回人们失去的内心深处的无价的良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归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结语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观察学习,强调社会变量对人的深层次行为养成的影响.只有当失范的社会道德体系被重构,只有当失去的人性光辉被重新唤起,大学生群体才能在他们自己观察社会、体味社会的过程中去找到正确的、健康的坐标去选择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代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