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社会的困境

点赞:7454 浏览:308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该书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的著作,着重讨论了河北等地在进入近代化时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推出作者严谨的理论和概念.作为海外研究的典范,阅读该书是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必备书目,而理解书中所写的文化权利网络、内卷化等概念是关键.

关 键 词 :文化网络;国家;权利结构

本书属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印度裔美国学者杜赞奇.杜赞奇,早年就学于印度,后赴美国求学,师从著名汉学大师孔飞力.本书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力,作者主要利用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撰的《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做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细致的个案研究,向我们展示了1900—1942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般状况.这本书篇幅不多,共8章.作者力图打通历史学和社会学的间隔,提出了“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利的文化网络”两个中心概念,进而推出 “内卷化”的问题.

这本书主要研究了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即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利结构的影响.作者通过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调查《中国惯行调查报告》(简称《惯调》)等资料反映出山东、河北一些县乡的情况,从而印证书中的理论.

杜赞奇教授的这本书与其他海外历史研究方面的作品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中也包括他的老师孔飞力),就是书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论以及概念出现,这些理论和概念都是在论述前抛出,然后在后面论述和解释这个理论.通过一些实际情况、史料、史实将理论完善形成一套独特的逻辑便于读者理解和后人使用.这些理论和概念往往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概括性,不是凭空想象而来.从书中我们发现作者的几个理论和概念都是从大量资料中经过思考总结而来.这样的写法我觉得比大部分中国学者的先写事实和史实最后写总结形成理论,或者不形成理论的写法更难理解一些.本书提出的“权利的文化网络”即由多种组织体系,包括宗族、市场、等方面,既有地域为基础的强制义务团体,又有自愿组成的联合体,还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经纪统治”即官僚机构对下层吏役缺乏控制,因为它无非控制这些吏役们的收入.知县也渴望从吏役上得到“礼物”以至于不会严格执行规定.这种利用下层吏役进行治理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国家经纪体制.“国家政权建设”就是随着1901年清末新政的推行,国家政权建设日益现代化,或者从世袭官僚制转向合理化官僚制的过程.作者指出,成功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逐渐加强;二是在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在逐步扩大.在明确阐述了“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这一概念之后,他把晚清和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与近代早期欧洲国家的实践相比较,指出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指出国家政权在某些方面的加强亦会导致自身的腐败和革命的发生.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晚清民国时期现代化努力失败乃至崩溃的原因.“政权内卷化”即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化是国家政权无能力建立有效的官僚机构,不靠提高旧的或新增机构的效益,而是靠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通过这些理论论证出中国在进入20世纪后国家权利的扩大极大地侵蚀了地方权威的基础.对地方权威基础的侵蚀部分是文化网络受到攻击的一个结果,“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政权完全忽视了文化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其实这就是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种种变革和种种矛盾的体现,在本书中通过精辟的概念和几个县乡的史料,以小见大的展现了华北乃至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出现的问题,用下层民众的农村生活反映历史在大变革之际的景象,将乡村领袖阶层的转变与国家政权相联系.在宗教、乡村领袖、国家干预的作用下呈现出了普通农民百姓对现代化生活是否欢迎,为什么会不欢迎或者欢迎的问题和答案.从市场体系、婚姻圈、水利组织、宗教与祭祀(关帝、龙王)乡绅、摊款、宗族和家庭这些几乎每个县都司空见惯的东西推演出“政权内卷化”、“国家政权建设”这些具有深度的理论,大到解释历史演变的种种现象;小到每几个乡村都有特定的理论概括总结,便于今后其他学者其他区域村庄.

本书也提到并引用了许多其他海外学者的研究,如施坚雅、黄宗智、杨懋春等人的理论,其中有相似也有不同.但可以看出作者是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而这些人也是研究社会史的著名学者,特别是在华北都有自己著作.同是海外研究作品,我个人认为本书相比于杨懋春的作品《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村》的理论深度更强些,更能引人思考,却没有杨的作品便于理解.杨懋春的书偏重叙述和社会学方面,而且有更多的实地考察,这样的作品更有利于成为其他学者准确无误的引用.本书如果作者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更多的村庄实地考察就更加完美了,不光对书的理论有了更强有力的支撑也使读者读起来感觉更加有吸引力.与中国相关的社会史著作相比,则有另一种感觉,拿王笛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一书来比较,二者都表达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在某一个特点区域下层民众的反应.不知是因为中国人写法、阅读习惯相似还是书中插图让人兴趣盎然,读完《街头文化》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本书却少些.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本书的价值和高度.

走向现代社会的困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文化、权力与国家》这本书在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应该是经典之作,几个乡县、21万字就将中国在近代历史的演变中的问题如此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并且形成一套独有的科学理论.不仅体现了社会史的价值发挥了社会史的作用,更为我们今后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全新的角度.


作者简介

赵泰(1988-),男,河北怀来,汉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院中国史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