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党关系和谐

点赞:9235 浏览:345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同各党派在革命和建设的合作实践中形成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实现利益的整合和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在维护社会的廉洁公正及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 ]党派;政党关系和谐;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12-03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新世纪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奋斗.我国各党派作为参政党,同中国有着长期共存、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搞好同党派的关系,促进中国同各党派间政党关系的和谐,对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党关系和谐对社会和谐的价值分析

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框架下,中国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各党派作为参政党,与西方的在野党或反对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政治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义务和职能,同中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是题中应有之义.

政党关系和谐有助于促进社会利益的整合.人类对利益的追逐永不停息,诚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不断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细致,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如果民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得到恰当实现,必将导致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并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必须对社会多元利益进行整合.政党关系和谐为其提供了重要途径.在我国合作的政治格局中,中国代表社会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而一部分群体的特殊利益,则可以通过党派来表达和实现.由此,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与代表着一些特殊群体利益的参政党间实现和谐,就能使社会在多元利益诉求相冲突的时候达成平等坦诚的交流与协商,使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表达自己利益的组织和渠道,并且推动这种利益表达合法有序地进行,从而缓解各种矛盾,避免因各种体制外的利益冲突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安,使社会各阶级在利益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党关系和谐有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民众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但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并非人民影响政治决定之充足条件”,大量的参与有时也“是一个政治体制内部发生深刻冲突、崩溃之征候.”[2]尤其当容纳和汇聚多种利益要求的政治机制尚不健全时,社会个人和群体的政治行为就可能冲破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从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当前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达到中国与各党派间关系的和谐化,这是因为,和谐的党际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协商性.这种协商性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全社会范围内绝大多数民众平等参与的机会,使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代表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倾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广泛的讨论与对话,达成共识或找到最大的利益共同点,在理性的讨论和协商中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最终把不同的政治诉求联系起来,吸收并同化于一个共同体中,使民众在有足够政治认同感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党关系和谐有助于克服腐败,维护社会公正.权力腐败和分配不公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并努力消除一切不平等待遇,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党关系和谐在这两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政党关系和谐使党派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有了宽松的政治氛围,这有助于它们监督水平的发挥和提升,曾经指出,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因而“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3]而且党派的监督由于产生于政党体制之内,“能够对于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不容易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于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4]因而对维护我党的廉洁和自律具有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党关系和谐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公正的实现.我国各党派虽然都是特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代表,但其成员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胸怀天下,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视为自身立命之本.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在履行职能时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特殊利益,而善于从大众利益出发,解决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并积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技扶贫、卫生下乡等,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政党关系和谐有助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总战略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解社情、反映民意、凝聚力量和维护团结等多重功能,它是中国的重大法宝,也是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的愈发细致化,当前统一战线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要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我党就要努力建立同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良好关系,显然在政党关系和谐的氛围中,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有了可靠的保证.由于中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三个代表”是其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因而本身具有无比的先进性,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根本前提.而各党派作为参政党,它们可以通过政治协商、监督等各种途径向执政党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实现自我的诉求和价值,这有助于促进它们积极主动地扩大联系面,将更多的党外人士纳入到统一战线之中.由此,以政党关系和谐为基点,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团结与和谐,以推动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二、当前我国政党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注重搞好同各党派的关系,并根据社会历史环境的改变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党派的参政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政党关系和谐的实现.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党同各党派的关系是十分融洽与和谐的,但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当前我国政党关系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参政议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在我国,坚持中国同党派和谐共存是巩固和发展合作制度的首要前提,中国应尊重各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赋予其足够的参政议政环境.但在处理现实的政党关系中,的有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党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缺乏应有认识.有的对党派仍然存在偏见,对党派发展成员和开展活动采取不帮助、不支持的态度,甚至还进行干预和限制,致使党派在有些单位发展成员难、开展活动难;有的对党派总是不放心,对党派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不能正确地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党派的关系.

2.合作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合作的制度和规范上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宪法等法律及有关文件的颁布,对合作制也作了相应的论述,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从国家政策的层次上作出的原则性和宣示性的阐释,对合作中党派如何参政、参政的底线和尺度等具体问题则缺乏必要的规定,这导致目前党派的参政实践缺乏应有的标准,反而带来了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各种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还不够充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合作制度的根本体现.曾深刻指出:“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把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作为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政治是人类历史上最优越的一种政治形式.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受制于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政治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建国后国家在制度与法制建设上的滞后使得政治长期没有走向规范化,这间接导致了各种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再加上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熏陶,民众、开放的思想还较为淡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当前我国政治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也使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环境.

三、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路径选择

针对目前的现状,笔者以为,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强化政党关系间的和谐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本身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动政党关系的和谐,各政党间就要树立一种政党关系和谐的意识.中国同各党派有过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光荣历史,现在又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双方都应珍惜这种关系,保护和发展这种关系,并积极在合作中融入和谐的理念.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在执政为民思想的指导下,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主动争取各党派的合作与建议,真心诚意地接受各党派的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积极帮助党派解决实际困难,支持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在政党关系和谐中做好榜样.对于党派来说,则要不断提高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和作为参政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同对应阶层与群体的联系,增强自身的利益表达与代表功能.在参政实践中,努力克服明哲保身、歌功颂德,凡事“拥护”、“照办”等错误观念,做到敢于直言进谏,以树立崭新的政党风貌,为政党关系和谐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念根基.

2.推进合作的体制建设.完善的政治体制是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前提.建国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沿袭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惯性,同时又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这一模式虽然在特定的年怎么发表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如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职能不分等.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国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6]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上述弊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党关系能否协调好,首先在于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但同党派作用能否发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权力配置不科学,一切权力都集中于执政党,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清,直接处于执行者的地位,那么党派的参政议政事实上就会沦为一种摆设.这种情况下政党关系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相反还会损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要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执政党就要不断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走向政治权力的科学化和化,以兴利除弊,为党派的参政议政营造良好的政治文明环境.

3.推进合作的立法工作.法制是实现和谐的基石.二战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政党政治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以规范和调节政党活动及其关系.尽管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与我国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其理念和做法对我们的参考价值.事实上,强化立法也是当前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必然诉求.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合作的制度规范上也有了显著进步,但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国家政策和政治惯例的层次上,尽管宪法对合作已有所涉及,然而其仅仅停留在原则性和宣示性的宏观视角上,这对政党关系的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促进政党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如制定合作法,以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组织、活动、责任、权限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更为明确的规范,从而保证中国的领导与各党派参政的法制化运转.这一方面有利于依法治党,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依靠政策、以党代政到依靠法律、依法执政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各党派的积极作用和合作制度的优势、特点,以根本抵制西方轮流制对我的不良影响.当前,党应充分认识到立法在合作中的重要意义,适时地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使其早日出台.

4.保持中国的领导与各党派独立性的平衡.在合作的格局中,中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党派接受中国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二者共同致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中国对党派的领导,“决不意味着我们党把它们当作附属的团体,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命令、干涉或控制它们.”[7]相反,执政党也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执政.在政治实践中,党要充分认识到党派在组织上和法律上享有的独立和平等地位,认识到自身对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路线方针上,双方不是简单的上下级隶属,而是亲密友好的同志关系.党应当努力维护好党派的参政权利,保证它们的独立地位.否则,政党关系的和谐便会因为失去参政党的重要功能而无从谈起,进而更会威胁到领导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因此,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需要我党克服一切越位干涉或消极推诿的不良习惯,积极做到自身领导与党派参政的独立性间的平衡,使二者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为推进合作事业的和谐发展而奋斗.

82

[2]塞谬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0-78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5

[4]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5

[5]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党关系和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6]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7]李维汉.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要和文献[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