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会:必然的未来

点赞:30091 浏览:1420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第六部分:低碳社会:必然的未来

文/ 姜克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越来越强烈,低碳未来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碳可以有多种解析,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发展等,这均是在未来实现低碳排放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


别无选择的未来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地走向“低碳经济”.

什么是低碳经济?就是要使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有各种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的投入、实现低碳经济的政策努力、公众参与度等.这样可以较全面反映各个国家的努力程度.

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有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去年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指出,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很多发达国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目前推行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根据能源所IPAC 模型组的研究结论,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因此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

中国的难题

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且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停下来,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

在当前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排放量的增加.情景研究表明,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到2030 年有可能达到53.6 亿吨标煤,2050 年达63亿吨标煤.煤炭将仍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CO2 排放量在2030 年和2050 年分别为31.3 亿吨碳和33.8 亿吨碳.如果采取较强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则有可能减少能源需求,2030 年可以将一次能源需求量降为42 亿吨标煤,相比下降了21.3%.2050 年能源需求量为48 亿吨标煤,下降了24%.相应的,CO2 排放量将分别下降30.8% 和35.5%.

“减排”不是苦差事

二氧化碳的减排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他们拥有比较关键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全球来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中国已经经过20 年的发展,很多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尽管目前有很多减排技术需要从美国和欧盟进口,但我们在这方面很多技术已经具有成本效益.

中国有自己的节能政策,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的减排政策,近期可以继续推行.中国2006 年就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未来规划目标,今后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会翻番.还有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和纯电力汽车今后很快会投入到中国市场,而且会比当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丰田混和动力汽车便宜很多.根据情景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降低会让更多的汽车厂商把低价节能汽车投入中国市场.据预测,203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有可能会达到4 亿,但是考虑到小汽车效率提高,以及公共交通大力发展,非机动车出行增加,有可能在每增加1 亿辆小汽车的情况下,石油消费仅增长3000 万吨到4000 万吨.在考虑排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并制定相关法规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还需看到,生物燃料正在中国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开始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最突出的特点是投资过热,因此,应当将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通过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来抑制投资过热.例如可以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根据中国不同城市人口数量来确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如对于地铁的规划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问题会得到很大缓解.

一个更好的未来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还在于成本优势.和日本、欧美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例如在发电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颁布条例要求新建火电站必须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然超临界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恰恰因为中国存在投资过热,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资金问题不是很大.

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在2030 年之前,中国仍然会排放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因为这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技术组合对减排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中国可以用来发展超临界技术的时间不多,因为需要尽快进入下一代先进发电技术,即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好为普及碳储存和捕获技术(CCS)打下基础.中国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对IGCC 的技术非常重视,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自有资金用于这项技术的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对于中国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Tips

碳排放取样

碳排放量计算结果来自于BP 碳排放计算器(露伊丝除外)

1.杨笑侬16.14 吨/ 年40 岁,私人飞机经纪人

公共交通中,大家可能会觉得地铁最环保,认为坐的士不环保.人们得出这一结论往往牺牲了效率,我的法则就是几者相互平衡.除了出差,我一年有一半时间待在长沙,家离公司就500 米远,平时一般都走路上班.虽然是做私人飞机写卖,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还是我那两辆汽车,一辆是排量1 升的威姿,另一辆是排量2.4 升的本田.我感觉在市里开威姿就足够了,有时甚至比大排量的车还快,油却省了一倍.至于本田,除了商务接待等必备场合我一般不用.这算是为低碳生活做了点儿贡献.

2.粥粥4.5 吨/ 年27 岁,插画作家、环保爱好者

我每年大概乘十几次飞机,主要往返京沪,但平时大多自行车代步,偶尔也会打车.插画工作早就实现无纸化了,商务策划的文稿也多打在废旧纸张的背面.我家常备3、4 个水盆,存下洗菜水、淘米水等,来浇家里的4 棵盆栽.除非有客人来,平时不常开空调,了不起开风扇.对每个人,希望尽量减少电子类产品的更新换代――电视机不是高清,又怎样?”

3.鹿怡33.28 吨/ 年22 岁,空乘

我的职业就是飞,每周都要随国内航班飞几次,工作本身的能耗确实挺高的,所以我的碳排那么高,不能全算在我头上.但我的生活能耗并不高,我和同事们住在4 人间的宿舍里,用太阳能热水器.我的车是排量1.6 升的尼桑骐达,平均每周我都要往返北京和天津两次.全球变暖问题挺严重的.一年比一年热,这确实值得大家关注.而且在一些电影大片里也能看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确实非常恐怖.

4、露伊丝8.61 吨/ 年26 岁,法国学者

我生于法国罗讷河畔的古城里昂,对于环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很敏感.崇尚自然的生活,更乐于生活在绿荫之下,即使在家里也更多使用蜡烛照明.对环保的关注在偏左的学术背景加持下更为坚定.我没有汽车,坚持走路、骑单车,偶尔搭地铁.唯一高排放的是每年一次的度检测旅行.

5.王焱6.64 吨/ 年34 岁,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是我的职业,植物精通,生态略懂.无论设计公园、社区,我都劝甲方多用植物,木本、草本混植,这样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节约水源.我家里有两辆车,排量都是2.0 的,这点很惭愧,因为我了解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工作需要,所以挺矛盾的.平时我能不开就不开,一年也就一万多公里吧,出差也尽量不坐飞机.听说牛是气候变暖的一大原因,因为它们打嗝放屁甲烷含量很高,而甲烷也是温室气体.这是真的么?如果是,建议大家都少吃牛肉吧!

6.蒋虹1.81 吨/ 年32 岁,公务员

我是一名单车爱好者,家里有3 辆自行车,自从2004年接触了自行车运动,一年四季的旅游都以自行车为主,远途出行也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我还是素食主义者.我觉得,减少食用肉食不仅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对于缓解脆弱的地球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个好主意.我家的空调、冰箱等电器,都是绿色节能产品.

7.黄滢5.35 吨/ 年31岁,中医临床医师

低碳社会:必然的未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我没有车,也不打算写车,因为我把房写在了工作的医院附近,每天步行上下班.我们中医讲究平衡,比方说人要健康,心理和生理都应该达到某种平衡.人和自然也应该是这么一个道理,保持一种平衡,不能对自然资源索取无度.据说因为温室效应,高山上的雪都化了,连珠穆朗玛峰都变矮了.我生活挺环保的,从来不待机耗电,写电器都写节能的,注意垃圾分类回收.我去年飞了趟贵州旅游,哇,没想到飞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这么高,真的挺意外.

8、和强5.53吨/ 年30 岁,汽车工程师

我家乡在丽江古城,住那种传统的二层木楼.我真不喜欢北京的环境,空气太差了.每次回丽江,一抬头看见湛蓝的天,总有不想再回北京的念头.我是做汽车的,自然知道尾气对环境污染很大.北京的汽车太多了,拥堵又厉害,空气不糟糕才怪.我看过《后天》,海洋停止循环这种事情真的会出现么?我工作很忙,喜欢在网上泡着,所以电脑总开着.每年也要坐飞机往返丽江一两次.但我暂时还没有处处节能、节电的习惯.低碳我没听说过,低碳钢倒是知道.

9、颜军利3 吨/ 年38 岁,地震救援培训教官

我们是3 口之家,住在40 平方米的旧公寓,并没有空心墙、保温隔热层和双层玻璃等.我和妻子都是骑电动车上下班,每天来回差不多20 公里,当然,有时候也开车,因为单位离训练的场地很远.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的纪录片《不能忽视的真相》我看了很多遍.要改善全球变暖的状况,政府一定要有作为,制定相关政策.同时,公众也得控制自己行为,节电、节水,从小事做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10、邬志国13.73吨/ 年30 岁,市场部经理

我的工作是销售汽车电子零配件,工作性质决定了我的碳排放量.生意人嘛,每个月都要出差一两次,有时是飞机长途去欧洲;有时是火车,在国内转悠.我的交通占了碳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所以碳排放量揭晓的时刻大家不要吃惊.工作高能耗是迫不得已的,我的居家生活可是够低碳的了.虽然工作与车息息相关,但我没写车,怕麻烦,也为了争做环保尖兵,平时上班基本坐公交.在北京已经有了一套一居室,我这单身贵族可是时刻不忘环保,比如洗澡水留着冲厕所.

专题后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 年,我们在科技、经济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然而在这些辉煌之后,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危机.全球的气候变暖促发的“低碳生存”将带来全新的游戏规则,这对我们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挑战.如何成就“绿色生活未来”?我们在推出本期“低碳生存”专题的同时,也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合作,推出了“我就是新知客――环保榜样评选”活动.让我们倡导“新知客”的生活方式,号召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团体及个人参与环保事业,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活动主办: 中华环保联合会 《 新知客》杂志

评选启动时间: 2008 年9 月25 日

活动主题: 环境保护、绿色生活、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

活动网站: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