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革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点赞:3751 浏览:108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称之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明确了这一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即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从界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从理论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要处理好两类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等等,这些光辉的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是搞好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从综合的十大关系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另一类是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种因素的关系.


对于前一类矛盾,虽然突出了三方面的关系,但实质上都是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为核心展开的.在这方面,苏联虽有40年的经验,但长期以来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至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水平,市场上日用消费品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忽视了人民的利益.而深刻了解事物的辩证法,理解既要工业化又要人民的一致性,提出要适当调整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从而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其结果也必然会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用同样的道理来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对于内地工业当然要大力发展,改变其落后状态,但是对于沿海工业也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其原有基础,特别是轻工业,而不应采取消极态度,才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同样,加强国防工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多搞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工业的基础.

对于后一类,是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出发的.他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不要只顾一头,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等等,认为有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认为,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也要努力做转化工作,对待人民内部犯错误的人,要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革命总是多一些人好,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尽管5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些光辉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如今天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方针,实际上正是继承与发展了的上述思想.

的改革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关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社会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富于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首先,在中国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需要从一个最大的客观存在出发,从当时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无论粮食、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需要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决不可以嫌人多、嫌人落后、嫌事情麻烦难办,似乎人越少越好,圈子越小越好,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博大胸怀的,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的.

其次,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根据国家迅速发展经济文化的迫切需要,党在文化艺术上和科学领域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也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三,我国存在着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党派,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的产物,也是它们和之间具有长期共存与彼此监督的政治基础所决定的,因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第四,从我国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一很大的矛盾出发,我们必须长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这是一个有重大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方针.

第五,我国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必须解决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资金问题,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问题.因此,以农轻重为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兼顾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将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道路.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它自然会带有初创阶段的不尽完善的特点,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如主要着重于政治思想方面的矛盾、而对经济社会方面的矛盾论述不够,主要用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而对用法律和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的手段认识不足等.而且它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尽管如此,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仍不容低估.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很大提高,从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目前,我国社会正从以自然半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农业封闭社会,转向以工业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变.

特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日益突显、日益复杂,如资源紧缺、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等叶也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任务更加突出,正如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本文编辑 张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