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点赞:31607 浏览:1457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变过程.当前,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优越性 应然 实然

应然与实然是分析问题的一对范畴.应然是从规律的高度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科学预测和判断,它揭示的是事物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实然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它说明的是事物现实的存在状态.事物发展的应然性与实然性是统一的,应然性决定实然性,实然性体现应然性,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应然到实然转化的过程.用应然和实然这对范畴来分析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从理论上透彻地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这对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又能够解释在实践中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应然状态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最初并不是来自于对社会主义的经验性感知,相反,它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这种批判与反思,起初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讽喻和文学描述,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活畅想,接着是从自然法的角度批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期求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然后是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揭露私有制的非人性本质,在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谴责和批判的同时,天才、大胆而细致地构想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然而,这些尖刻的批判和天才的构想,因为没有正确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结果沦为了情感的愤怒和宣泄,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描述也只能成为一幅空想的图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论证.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自然史,新社会取代旧社会如同自然界新陈代谢一样,而每一个新社会形态都要比前一个社会形态优越.旧的社会形态之所以能够被新社会形态所取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因为“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资本主义社会要比封建社会优越百倍,“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它“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①.生产力为了给自己开辟道路,必然要冲破资本主义关系的外壳,社会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如同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一样,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它继承了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而又克服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弊端,要比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第一,它突破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狭窄的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资本主义社会有极大的提高.第二,它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任何人不能因为其占有的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劳动的异化性质消失,劳动成了人的本质的展现、成了人的第一需要.第三,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商品经济将为有计划的产品经济所代替.第四,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人的体力、智力和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第五,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国家消亡,社会成了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人第一次成了自己和社会的主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这些认识,是基于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推论和归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也就是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科学的预测,而不是经验的总结,这些优越性只是理论上的应然性,尚需经过未来的社会实践才能以实然的形态表现出来.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表现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从理论上的应然转化为实然确立了制度前提.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在短短的几个五年计划内就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即使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年代,苏联经济也以爆发式的速度在增长,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也派出专家到苏联考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优势.在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总量迅速上升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不仅捍卫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僵化的苏联模式对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在苏联社会制度发生剧变和国家解体之前,它仍然在两极世界中充当着有影响力的一极,是平衡世界政治格局和保持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的,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间,尽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但是还是在艰苦条件下建立起了工业化的基础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这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试爆了和氢弹,生产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表现更为突出.首先,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提高.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其次,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多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1位,吸引外资总额居世界第1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再者,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已由温饱不足到2000年步入总体小康.2009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5000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这30多年来二者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左右.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改革开放30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空前释放的时期,是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

在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社会动荡和国家信誉危机,更有甚者出现了国家破产,在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冲击波使国家财政和金融体系受到重创,国民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失业率直线上升,广大中低阶层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支撑经济发展的新自由主义理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2009年的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率先出现了经济恢复向好的势头.这不仅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强了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面前,新自由主义理论沉默了,没有了惯常的诋毁与狡辩,以“唱衰中国”著称的一些西方“智库”转而开始研究中国道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对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对中国党和政府的快速、冷静、果断的决策机制倾注了研究精力,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也开始借助于160多年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来解读这场危机,一时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西方国家畅销起来.可以说,在这场危机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

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以来,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已经不再只是理论上的应然,而是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了,连一些顽固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士面对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也不得不承认.但是,我们清醒地知道,“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②,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既要坚信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同时更要脚踏实地地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地转变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僵化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中解放出来,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来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测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成熟形态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之上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应然形态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所对应的是成熟状态的社会主义,实然形态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对应的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应然决定实然,但实然与应然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决不是亦步亦趋或一一对应的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是需要条件的.如果用实然的不完美性来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者用理论上的应然来生硬地裁剪现实,都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所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只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不放,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性质,更不能简单地用应然的优越性为原则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社会主义优越性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发挥的,只有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应然来引导实然,用实然来表现应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身具有优越性,但是这种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需要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才能达到.坚持改革,就是要不断革除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持开放,就是要面向世界,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③因此,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以发扬社会主义,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维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市场主体地位,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优势,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力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不仅表现在它能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更要表现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第四,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已经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关键阶段上,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总之,社会主义优越性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形态与应然形态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现阶段,我们只有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社会主义优越性才会发挥得越来越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越来越有吸引力.(作者为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288页.

②《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