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帝的社会文化因素

点赞:4367 浏览:1454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内部,皇后参政的事屡见不鲜,但是真正登上皇帝宝座的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九五之尊,撇开她本身的才华和政治手段,应与唐初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唐初开明开放的社会风气,士族与庶族之间的争斗,以及佛教的舆论支持无疑为武则天的称帝创造了难得的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促成了武氏政权的建立.

关 键 词 :武则天 社会风气 佛教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女性称孤道寡的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女皇帝,除了她本身的才智和胆识,与唐初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唐初开放的社会风气、佛教的舆论支持为武则天的称帝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开明的社会风气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与当时社会软环境、特别是社会风气分不开.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汉族作为中国当时的主体民族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融合了沿边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进入中原地区,将胡文化 融入到汉文化之中,并以其固有的文化特质对汉文化系统加以充实和丰富.北方女子泼辣外向的性格,北方人士多靠妇女管家.夫妻之间,你我相呼,不讲妇人敬夫的礼节,淡化汉民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妇女的社会地位因而也相应提高.

唐明的社会风气基本表现为:

(一)开放的婚姻风气

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首先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时对自由和对美满婚姻的大胆追求上.《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配开了绿灯.

其次,唐代妇女婚前失贞并不构成婚姻的困难,而离婚再嫁也并不受歧视.《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若夫妻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而且是针对男女双方而定的,妇女离异后再嫁也不受舆论谴责.由此可见唐朝的婚姻开放程度.

另外,唐朝婚姻中鲜卑之妻继母、抱寡嫂遗风尚存.《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建成传》中有确切记载“建成、元吉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连被称为明君的唐太宗,亦循鲜卑旧俗而收继弟媳.也正是在唐朝开放的婚姻风气下,武则天才能冒天下之大不惟,二度进宫,拜昭仪,立皇后,从而为其一统天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唐代女性重文风气浓厚

唐代是我国社会文化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唐人也主张女子读书识字.在唐朝宦门女子中习文风气尤为浓厚.如柳宗元祖母尹太夫人七岁时便晓 《毛诗》及 《烈女传》,贞观时齐州刺史张宾女“幼闲内则,少习女师”,及长,“探颐机辩”,“文章卓荤”.武则天出生新贵,其母能“明诗习札,阅史披图”,其父通晓兵法,懂得为官之道,武则天在这种家庭熏陶下,入宫前就已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此外唐代帝王文化水平较高,对后子的才学十分重视.据史书记载,当时在宫内设有文学馆,备有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和笔札几案,并令宫中有文学才能者任学士,教习宫人学习书算众艺.唐高祖皇后窦氏“读女诫、烈女等传,一过辄不忘” [1].太宗长孙皇后,喜读书,能著述“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2]入宫后的武则天,同众嫔妃一起学习,又因常侍太宗身边,古今权变、文韬武略等也已知晓,这为武则天以后的参政准备了基本的修养.

(三)宫廷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参政议政是男子的特权,女子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然而在唐代这个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的时代,女子参政议政却格外地活跃和普遍.

长孙皇后,在太宗即位后,常常规谏,补太宗理政之缺失,贞观十年(637)长孙皇后病危,与太宗辞决,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妙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覆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长孙皇后临终,还以大局为重,劝谏太宗重用贤臣,不要重用外戚.太宗晚年好大喜功,外伐高丽,内兴土木,重繁赋,百姓负担加重.贞观二十二年,徐贤妃上书劝谏太宗,息兵宽民,持俭戒奢,太宗深为感动,及时改正.[3]

高宗皇后武则天,则把唐代后妃涉政推向顶峰.武则天作为一名女性,“素多智计兼涉文史”,[4]她当了昭仪想当皇后,当了皇后还想当皇帝,这不仅与当时正统儒家观念背道而驰,而且遭到实力壮大的关陇贵族的极力反对.武则天以其绝伦的才智、顽强的毅力以及令人发指的手段,压倒宫内的萧淑妃、王皇后,战胜朝内佐命元勋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冲破宫闱,干预朝政.从显庆年(656―661)开始,唐高宗由于视力下降并患有风眩病,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证柄渐操武后之手,“上每视事,武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称皇帝和武后为“二圣”.675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开始独揽朝政.683年,高宗病死,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690年,武则天终于走到前台,自称圣神皇帝,改唐易周,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帝的社会文化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皇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佛教的舆论支持

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并存,武则天为了使改朝换代名正言顺,费尽心思的寻找根据制造舆论,最终她选择了佛教,把它作为她登基和巩固统治的舆论工具和精神支柱.

(一)唐朝佛教的发展

佛教源于印度,西汉末期传入中国,经过南北朝时期各王朝的礼遇,隋文帝的推波助澜,成为当时最活跃,最有影响和最先进的思想体系.佛堂和寺院星罗棋布,寺庙和佛塔的轮廓给城市上空,增添了生气,南方和北方的统治者和上层人物都是佛教热诚的施主,佛教成为各阶层人士的共同信仰.

唐代佛教在隋代的基础上达到了中国佛教的顶峰,与儒、道一起形成了三教鼎足而立的新格局.佛教宗派的教义理论,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佛教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士大夫阶层中崇佛风气盛行.唐初的萧,“专心释氏,尝修梵行,每见沙门大德,尝与之论难及若空,思之所涉,必谐微旨.”

(二)武则天对佛教的接受

武则天的宗教信仰有个转变的历程.在临朝称制前,她顺应唐高宗尊祖崇道的愿望,积极襄助高宗开展一系列的崇道活动.乾封元年(660年),武则天陪同高宗东封泰山以后,接着又巡幸了传说中的老君故里亳州谷阳县.

上元元年(674),武后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伏以圣绪出自玄元,五千之文,实惟圣教.忘请王公以下,内外百官,皆习老子《道德经》,其明经咸令习读,一准《孝经》、《论语》,所司临时策试”.上元二年(675年),高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首次加试老子《道德经》.这些反映出武则天早期崇道的宗教态度.

从嗣圣(684年)到天授元年(690年),是武则天从临朝称制到一步步迈向公开称帝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她从改唐易周和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出发,改变了以往崇道的态度,向佛教接近.

武则天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从大量资料来看,其母杨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杨氏的影响下,武则天从小就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她称帝后曾回忆说:“朕幼崇释教,夙慕归依,思欲运六道于慈舟,炯超苦海”.[5]

武则天接受佛教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当时政治环境对佛教的宽容.唐太宗虽然崇道抑佛,但并非完全排斥佛教.贞观初年,唐太宗诏沙门玄琬入宫为皇后,六宫妃主受戒.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为尼,期间熟悉了佛经的基本宗旨.

被封为皇后之后,武则天继续事佛.显庆元年春(656),武后长子李弘为皇太子是日于慈恩寺斋僧五千人,并遣朝臣行香.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成为玄奘的弟子,玄奘给他起名叫“佛光王”.龙朔二年(662),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出生,“则天乃于殿内造佛事,有玉像焉”.辅政期间,她还捐脂粉钱铸造了今天洛阳龙门石窟中的精品―卢舍那大佛.所有这些都说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是纯粹的利用,她也算得上半个佛教徒.因而她对佛经中关于女子为王的说法,尤其是当时佛教信徒众多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


综观武则天一生的政治生涯,她对道、佛二教的态度,是围绕着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这个总的政治目标而确定的.

(三)佛教对武则天称帝的有利影响

武则天称帝有其特殊性,她要以女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在之前的朝代根本无此先例,为证明女子称帝的合理性,她只能从原始的经典中去寻找根据.中国土产的原始经典,主要有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和道家的《道德经》.儒家经典重男轻女,主张男尊女卑,其中根本不会存在女子可以称王称霸的条文,相反却有女子不许参与政治的戒律.道家经典虽与儒家经典不同,但其中也同样没有女子可以君临天下的说法.

但是,佛教经典中却有女子可以为王的说法.《大云经》说: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等佛告净光天女言: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磐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一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方之一.等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6]有了经典为依据,武则天就有充分理由来证明其称帝的合法性了.

佛教在唐朝有了很深的影响,用佛教经典中的关于女子称王说法来证明武则天改朝换代的合理性,自然是再好不过.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瑞石,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之于洛水,武则天大悦,号此石为宝图.同年六月,又有人伪称得瑞石于汜水,这就是所谓的“广武铭”,铭文中有“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等,暗示女子武媚当为天子,而且是佛的意志.

永昌元年(689),薛怀义等沙门表上《大云经》,并造《经疏》,谓经中所说“即以女身当王国”者,即应在武则天身上.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既然“佛”意如此,谁能违抗“佛”的旨意呢?于是武则天于天授元年“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并于当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就这样,武则天以佛教作为思想舆论稳步登上了女皇宝座.

注释:

[1]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卷76∶后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68

[2]刘.旧唐书卷51:后妃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6

[3]刘.旧唐书卷51∶后妃传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8 479

[4]刘.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226

[5]李斌成.唐代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8

[6]代凯军.武则天谋政经国的九九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172

#91;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报,2001,15(4):24-25

[10]孙晓.中国婚姻小史[M](第一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1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