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资源促进专业

点赞:7729 浏览:315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也解决了学校与企业诸多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中职校平面设计专业印前排版方向的专业发展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更好地促进中职校专业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 平面设计专业 印前排版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校均在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校企合作往往仅仅停留在表层,有名无实.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学校和企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校企合作的引入固然解决了诸多校内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中职校的校企合作不等同于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学校与社会的过渡实践,其仍然仅是一门课程,在引入企业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一)合作校企观念不一致

很多企业在进驻学校的时候未能和学校达成统一的认识,只是把学校当成廉价厂房,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从来不加思考.一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与企业不相关.企业在利益和教育面前毅然选择了前者,把学生的教育当成了负担,这样的校企合作价值大减.

(二)教学模式与企业运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中职校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课堂中难以将自身的定位迅速由学生转变为学员或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既不能用学校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也不能完全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由于平面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的短期教育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项目化制作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在老师和企业人员的共同帮助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师傅的教导下边学习,边进行项目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环境中快速提升自身的工作与学习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企业利润无法最大化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如果将主要力量投入现实的校企合作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且,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这样必然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热情.要想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进行下去,只能摸索出一套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

引入社会资源促进专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企业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合作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由于印前排版行业本身的原因,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校企合作,但是其本身没有能力和精力从事行业前沿技术研究,仍停留于早期的设计及加工技术.他们只是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学校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学校寻求不到大的合作单位等因素,借着校企合作的名义进行岗位培训,筛选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合作形式违背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初衷.

二、引企入校,多种形式共存

职业学校的老师承担繁重的课业负担,如果在现有工作的同时再加入企业调研、行业探究等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系提出“请进来,走进去”的口号,即引入企业进驻校内进行校企合作,教师走进校内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我校信息技术系自2009年成立平面设计专业以来便尝试实行校企合作,先后与南京旭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印刷分公司、沃设计室、苏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学生在排版综合实训课程中承接企业实际项目,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其中、宣传、设计、照排、制图、装订、校对等岗位全部由学生担任,学生完整亲历企业业务流程,在学习的同时承接企业内刊、报纸、杂志、个人博客、小说、诗歌等个性出版物的设计及制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一站式数字印刷怎么写作.短短三年的时间,教学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初见成效.我们是如何引企业入校,让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在综合实训课上共存的呢?

(一)股份制运作,互动双赢

学校前期投入固定资产,在校内建有与企业生产密切吻合的生产实训基地,并投入基础设施,以此为股本引入优秀的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投入相应的专业设备、成熟的技术及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呈现前校后厂的格局,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专业的建设.在此过程中,由企业主导,学校配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训教学,与企业共同管理.在顶岗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行业认知得到了改善.同时由于企业与学校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因此企业必定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学校的教学与日常管理,从而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租赁形式,灵活多变

以协议的形式与企业建立租赁关系.这种方式较为单一,学校以教学为目的,通过租赁的形式引入行业先进的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企业负责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对机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此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技术及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我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印后工艺加工便是采用此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校内专业师资缺乏这一瓶颈.

(三)订单式培养,高效快捷

订单式培养又称为“人才”.在专业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行业内部有很多企业岗位较为分散,且留不住人才.企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对新进人员进行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训的过程中将岗位进行细化,学生在进入岗位前进行自主选岗,定期轮转,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此方法将企业的培养期放在了学校,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学生入职后从容应对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仅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模拟项目,并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修订,深受企业欢迎.

(四)专家指导,学生创业

职业学校,特别是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职业院校中经常会涌现出个别有创业理念和创业热情的优秀人才,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行业经验,如果直接进入社会进行创业会走不少弯路.但是我校教师有别于国外的职业教师,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此时引入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创业团队进行指导,与学校一起共同扶持,帮助他们注册公司,解决公司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入行业的技术和理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被接踵而来的挫折压倒,才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平面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不仅仅是一堂课,在这里四种培养模式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确立了“行动导向、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与合作企业一起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有机整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突出职业素养培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岗,让其在喜欢的岗位上发挥特长,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中等职业学校印前排版专业校企合作规划蓝图

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职业院校必然要经历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有机融合,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推动我国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呢?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在运用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摸索,不断进行总结,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叫得响,易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以政府引导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要想让我国的平面设计行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政府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政府应主动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的平台,而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或企业单方面寻求.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行业优秀人才进学校当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要求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规定:企业人员在正式入职前要有相应的岗前培训,且培训必须交给职业院校完成,而非自行培训.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对于校企合作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学校进行校办企业的建设,在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只有政府各部门在政策、法规、人、财、物上对校企合作给予充分的支持,才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企业愿意加入校企合作的行列,互利共赢的校企合模式才能在健康的状态下走得更加长远.

(二)选择知名企业,实现校企联动培养

所谓的校企联动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具体的合作合同,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专业的人才.具体的做法是,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方向、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制订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学校提供特定的技术支持,优先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学生.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例如南京展望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企业对于新进员工都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安排顶级的培训师进行入行指导,即便是员工转正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培训.校企联动可节省企业的培养成本,可见实现校企联动的重要性.

实现校企联动后,学校不用考虑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现有的教师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同时实现校企联动后,企业也因为员工在学校已经接受过企业的相关技术学习而缩短岗前培训时间.同时企业还会有新生力量不断补充,从而变得生机勃勃.

总之,实现校企联动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采用信息化实训方式,以生产带动教学

由学校根据企业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流程开发出一套适合企业实训管理的软件,该软件中包含企业办公自动化、企业数据处理、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企业市场调研、自主学习及考核等一系列模块.学生依据企业的分工按岗位各司其职.岗位考核合格后可自主选岗学习新知识,进入新一轮考核,合作双方管理层进行有效管理,所有操作不受时空的限制.

这种信息化实训方式,使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实训工作的前提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四)通过开发多元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和教师是技能和素养的引领者,企业定期给员工传输先进的知识,将最前沿的技术传递给学生.教师定期组织各类专题报告(讲座)、参观考察、交流讨论、师生座谈.还可聘请各类专家进行授课,如“企业讲坛”“职业规划”“美学赏析”“经营管理”等.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理性返回感性,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