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点赞:3665 浏览:103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关 键 词 :品德 社会 教学方法

新理念教育的认识

新课改理论认为: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要具有以下的理念:


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

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

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上述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专业课教育的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和地理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和地理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和地理学科能力的发展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思维能力视为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2.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知识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3.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品德与社会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知识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课本问题;

4.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5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使学生经过课本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课本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素质观教育的探索

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的特点: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以训练思维为核心品德与社会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社会本身和品德与社会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社会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社会,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关键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以史料运用为方法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社会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社会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社会,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5.以周密设计为前提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6.以教师引导为形式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学科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品德与社会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