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日食的发生对社会的影响

点赞:10570 浏览:439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于现代人来说,日食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然而,在两汉时期,日食的出现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灾异.上到君主,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为了“救日”而进行一系列活动,以此来弥补自身的过失以及取得“天”的庇护.另外,日食的发生也会关联到臣下及后宫.

【关 键 词 】日食;救日;修德

两汉时期,日食(蚀)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灾异.日食一般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有一定交角,所以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有可能提前或者推后一天.提前一天就是晦日,即月末;推后一天即初二,古人称为“二日”.朱文鑫先生在其《历代日食考》中总结出两汉间日食次数,“两汉四百二十五年,日食之见于史著者,凡一百四十有二.”其中《汉书·五行志》中五十四次,《后汉书·五行志》中七十二次,其余的在本纪、传、注中时有出现.“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天下无之.” [1]而“刘向以为日、月蚀及星逆行,非太平之常.” [1]日食的出现,对于统治者及普通百姓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救日”与统治者“修德”

在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产生之前,古人就认为天能干预人事,“天子”作为上天在人间的写作技巧人管理人间.人的行为,特别是统治者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统治者若违背了天的意志,上天就要通过异象来发出警告,若执迷不悟,天就要降更大的灾祸,甚至另行安排写作技巧人.“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2]上天所表现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对人们来说,日食既然是灾异的征兆,那么为了避免灾异的发生,人们要进行“救日”活动.早在原始社会时,人们认为日食是太阳遭到某种动物的侵犯,就敲锣打鼓帮助太阳驱逐动物,很快太阳就恢复了,人们就认为这种方式达到了一定效果,这算是最原始的“救日”活动.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认为日食并不是简单的动物侵犯,也许是出于上天的意愿,象征着人世间会有灾难发生.人们逐渐开始祈求上天,举行祭祀仪式,希望上天不要降祸于人间.《春秋》曰“日食,鼓,用牲于社.”可知,春秋时期发生日食时,人们除敲锣打鼓外,还要用牺牲祭祀土地之神.形成一种较为正式的祭祀仪式.

汉代统治者认为“救日”很有必要,“日食必救之,阴侵阳也.鼓攻之,以阳责阴也.” [2]汉代的“救日”仪式相比前代更为庄重、复杂.有了祭祀的领导人“执事者”,且在衣着裤袜等服饰上特别讲究.《后汉书·五行志》引挚虞《决疑要注》曰“凡救日食,皆著赤帻,以助阳也.日将食,天子素服避正殿,内外严.日有变,伐鼓闻音,侍臣著赤帻,带剑入侍,三台令史已下皆持剑立其户前,卫尉卿驱驰绕宫,察巡守备,周而复始.日复常,乃皆罢之.”每当发生日食,天子穿素服,不到正殿上朝,并有侍卫守护,直到“救日”成功.由此可见,在人们观念中,日食的发生受到从统治者到黎民百姓的特别关注,可谓真正“天大的事”.

日食的发生常常被认为是君主“失德”引起的.《史记·天官书》云“日变修德,等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天下无之.”一旦出现日食,则意味着君主举措失当或犯过错所致.司马迁提出四种补救方法,其中以“修德”、“修政”最为重要.所谓“修德”,就是皇帝要亲自反省自己的过错,检讨自身行为,修养自己的德行.最重要的表现是皇帝的“罪己诏”.

文帝二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文帝下诏“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等匄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3]文帝把日食发生的原因归为自己的“失德”而下诏“罪己”,并让臣下上书直言,举荐人才,以此纠正自己的过失,文帝也成为史著记载中首位“罪己”的帝王.又永平八年十月,日有食之,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等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4]于是百官上奏,各陈其辞.“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 [4]基于这些情况可知,一方面,日食发生后,皇帝颁布“罪己诏”,首先会认为是自己“失德”所致,并做深刻检讨,继而令百官各司其职,令臣下上书直言,或是推举人才等,通过这些方式,以此来“修德”,减少或避免日食带来的灾祸.另一方面,对皇帝来说,在日食出现时发布“罪己诏”,也可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大度、敬天重礼、直言纳谏.


二、日食与臣下

在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下,皇帝的权势至高无上,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因素可以制约他.除利用日食这一自然现象,使统治者认识到日食是自身“失德”所致,并迫使其去“修德”外,臣下们也希望通过日食的出现,来劝诫君主、限制君主权力,给帝王以警诫,使他们对天产生畏惧感,不致于产生重大过失或是胡作非为.所以说,发生日食时,是臣下向皇帝进谏的最好时机.和帝永元四年,窦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擅威权.“(丁)鸿因日食,上封事曰:臣闻日者阳精,守实不亏,君之象也;月者阴精,盈毁有常,臣之表也.故日食者,臣乘君,阴陵阳,等” [5]丁鸿借天有日食之机,向和帝进言,让和帝提防窦氏一族.

两汉日食的发生对社会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日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有时,日食的发生也会牵连到臣下.“日食从旁右者,君失臣;日食从旁左者,亦君失臣;从上者,臣失君;从下者,君失民.” [3]元狩元年五月,日有食之,“京房易传推以为是时日食从旁右,法曰君失臣.明年丞相公孙弘薨.” [3]明帝永平十三年冬十月日食,“三公免冠自劾”, 三公因自责而辞去官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东汉时,三公没有实权,但是却要承担各种天灾的责任.

在我们现在看来,日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会有预测人事的作用.但是,在古人眼中,基本上每次日食的发生都会和一定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日食的发生预示着臣下的反叛,这在史著中屡屡提及.如:高帝三年十月燕地方向发生日食,两年后,燕王臧荼反;光武帝三年在河南方向发生日食,当时帝在洛阳,赤眉降贼樊崇作乱;七年三月日食,秋隗嚣反;灵帝熹平二年十二月日食,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专权;献帝初平四年正月日食,是时李傕、郭汜专权.就两汉而言,一般比较大的反叛出现在西汉建国之初、东汉建立之初及东汉末年,这三个时间段都是国家不太稳定、内部矛盾活跃之时,叛乱的发生不足为奇.所以,其实臣下的反叛与日食并无关系.若日食果真有预测叛乱的功能,那么统治者则会在日食发生后马上削弱、打击叛乱者,确保天下太平.这充分说明日食在当时人们观念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灾异的符号,每次日食的发生都会对应一些对皇权不利的事情.

三、结语

两汉时期,在人们眼中,日食作为一种令人敬畏的灾异.一旦发生日食,对君主到百姓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救日”,人们会进行大型的祭日活动,统治者则认为是自己的“失德”,因此要“修德”.日食的发生也会关联到臣下及后宫发生的事情上.其实,并非每次日食都能找到对应的灾难,即使勉强能把某次日食与灾害挂上钩,也存在时间、地点上的不一致.除敬畏天命外,一些大臣也希望借助日食的发生来约束君主的行为,并借此进谏君主,以防君主发生大过错,在这一点上,日食的发生对政治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天官书[M].中华书局,1982.

[2]范晔.后汉书·五行志[M].中华书局,1965.

[3]班固.汉书·文帝纪[M].中华书局,1962.

[4]范晔.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M].中华书局,1965.

[5]范晔.后汉书·丁鸿传[M].中华书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