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点赞:5881 浏览:204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前,社会的快速转型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对于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矛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我们应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关 键 词 】社会转型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当前,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社会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和调整,作为中国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且这种取向也会深刻影响中国的未来.笔者通过对本地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社会转型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社会转型,概括来讲就是指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具体来说,从经济形态看,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从社会结构看,从单一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换,从单一价值观念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变等,从社会形态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

社会转型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渐进性,社会转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它蕴含着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蕴藏着现代因素由外到内、由名到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二)矛盾性,在社会转型期,许多事物的表层、形式上的是现代的,但内在的、实质的却是传统的,形成名与实的矛盾,(三)复杂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转型的渐进性,导致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化和分散性、单一性、多元化相互重叠、并存交织.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特点

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价值目标的多元化.转型时期的社会深刻变革,必然通过学校、家庭等渠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伴随着困惑和迷惘.这是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裂变在校园里的典型反映.但应指出的是大学生价值目标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方面,即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外,还将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追求目标.他们更注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更多地彰显自身价值以求得社会的承认.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77.8%的大学生表示集体先于个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怎么写作,19.5%的大学生表示集体与个人并重,也愿意为集体、他人怎么写作,但要求得到回报,2.7%的大学生则认为好心得不到好报,对他人比较冷淡.

价值主体的个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下,人的价值是通过财富的物化关系来表现的,在此过程中,价值观中个体意识也在逐渐生成,这为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强化提供了社会基础.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他们不愿被淹没在群体中,相反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大学生价值观中个体意识的强化和多样化,相对过去的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压抑泯灭个性是一大进步.但大学生价值主体个性化也表现出一些错误倾向,如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体意识,不关心集体,不关注社会,还有个别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当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以个人利益为先.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追求价值主体个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个人主义的趋势.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价值抉择的矛盾化.在现代社会中,利益分配格局差别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形成,使得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充满对社会的困惑,导致价值抉择的矛盾化.主要表现为:认识与实践的矛盾,即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功利,校园内外环境的矛盾,即在学校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上却是低水准的道德行为在蔓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抉择向个人倾斜,向功利主义倾斜,这与长期以来他们形成的人生理想形成一个巨大矛盾.当代大学生在价值抉择上存在“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矛盾心态.

价值评价的包容性.随着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社会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在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会运用自身价值判断做出评价.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守旧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主流与边缘等并存,整个社会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因此,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现象的认识,对各种社会事件价值评价,也呈现出包容的趋势,大学生在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等问题的选择上不愿偏重哪一边,而是寻找结合点,期望“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事业和利益兼得”等.

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有很多是合理和进步的,但同祥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价值取向必然是受当前社会生活现实的影响.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处在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转型阶段.面对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由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等,人们的思想也由求稳向求变转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价值体系被削弱或否定,当传统价值观念所维系的社会凝聚力减弱后,整个社会出现理想动摇、道德滑坡,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等.这种社会变革反映到大学生身上,受个别现象或观念迷惑,他们往往形成其特定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在谱写物质辉煌同时会给人们思想带来不完全美好的东西.伴随着对外开放,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但各种社会思潮也涌入国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精神文化”,必然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他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价值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生吞活剥地吸收了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思潮和不健康的价值观念.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社会转型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拜金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好像是谁提思想政治教育,谁就阻碍发展市场经济,谁就是思想不解放,谁就“左”,就“守旧”.学校教育多年形成的教化往往受到某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大学生们就会迷茫、困惑.以上种种,就使得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巨大变化.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

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他们的价值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探索有效措施和途径.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改革开放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裕,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通和统一的.开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高校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导者,高校教师必须把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情况,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爱国敬业之德、为人师表之行、与时俱进之品和尊爱学生之情.全体教育者既要看到自己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又要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来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自身的师德建设带动学生的德育.

第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质量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②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多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社科部,本文系2009年盐城工学院校级研究课题成果,编号:XKY2009090)

注释

①陈秉公:《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演变轨迹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②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