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点赞:18018 浏览:8140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一学生进校因初中历史学科被边缘化 ,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边缘化的科目拉回历史的轨道,讲清“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意义,决定历史学科具有不可代替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动机和兴趣.

关 键 词 :历史学科意义;社会价值;动机与兴趣

历史学科,在我们初中三年的学习中,都被边缘化,副科是它的代名词,中考开卷考试,分数的高低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其中D等为不合格,因此,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历史的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以为然,有很多学校因历史教师师资配备不足,非历史专业老师完成该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更有部分学校,为抓中考成绩,干脆把历史课安排为所谓的主科教学,多种因素造成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肤浅.无疑初中三年的历史教学方式会给上高中的学生学习历史增加了很多困难,比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深度、广度、难度在初中的基础上增大,讲起课学生在时间上混乱,空间上凌乱,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非示范性校的普通高中学生,更是增加了教育教学不少困难.纵然,困难重重,也要必须突破瓶颈,顺应历史学科潮流,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方向,找到出路.

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何为兴趣?我个人理解为人们的需要和喜好.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需要和喜好它呢?本文从学习历史意义和学习历史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出发,探讨这个问题.

一、 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

对于非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讲,学生中考分数在普通高中最低录取线上徘徊,除去五十分的中考体育分数,文化分数所剩无几.学生的基础不言而喻,与之相同步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较差,认识不到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踏进我校我所教班级高一新生,第一堂历史课有必要给讲清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使学生从本身来讲体会学习历史的意义,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那么,学习历史学科,究竟有何意义呢?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刚进高一的学生,历史知识结构欠缺,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是死记硬背过去的历史,唐太宗的这句名言彻底否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史记硬背历史史实,历史现象,参加考试,应从历史史实,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中的得失、兴替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现实的活动.

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现实生活和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便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①简单说,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开始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②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因此,学习历史,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类才需要学习历史.

追寻 “史鉴”和“史师”,决定了历史学科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代替的社会价值.

二、 学习历史学科社会价值.

1、“以史为鉴”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导人们现实的社会实践.

司马迁《史记》:“考行之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光《资治通鉴》:“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既包括国家的兴衰存亡,也包括个人成败得失.比如楚汉之争后,刘邦赢得天下,他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在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当今中国学习前苏联改革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中国梦”.学习名人传记,了解个人得失,指导个人现实实践.

因此,不管是从国家层面来讲,个人层面来讲,还是社会发展层面来讲,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社会实践.


2.温故而知新,传承文化.

历史学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是文化价值的结晶,决定了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的价值.它引导现实的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批判并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时代,提出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传承古今中外文化的精髓见证,是实现复兴中华民族风向标.

3.继往开来,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

马克思把人类历史比做一部“历史剧”,人们既是这部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③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虽从未断裂历史轨迹,但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却出现无数次,每当生死存亡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激起无数仁人志士继往开来的壮志豪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面对《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众多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的签订,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孙中山疾呼:“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振臂“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枚不胜举.唤起中华儿女投身革命,力争实现独立、民族和富强.

历史是知识的宝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一切知识成果都由它储存着,促进人类智慧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通过熏陶学习历史的意义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作为高中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之栋梁,更需要学习历史,学好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注解: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②《史学概论》绪论第1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