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洞穴理的社会价值

点赞:10601 浏览:450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柏拉图的洞穴与影子的比喻出现在《理想国》第七卷当中,他通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向人们做出了这样的检测设:有一群囚徒,从小就被囚禁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他们的手跟脚都被镣铐锁了起来,无法扭头,只能直视前方的墙壁,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一堵矮墙和一束火光,在这墙与火光之间有一些人在表演类似于皮影戏一样的木偶戏,那些人或者兽的影子被投射到囚犯前方的墙壁上.久而久之,囚犯们把这些影子当成了真实的物体,从未产生怀疑.直到有一天一个囚犯挣脱了枷锁,逃出了地牢.最初的他见阳光十分刺眼,什么都看不到,并且非常痛苦.后来他渐渐适应了光芒,也知道了真相,因此不愿意再回到地牢中.他对于自己感到庆幸,也为其他人感到悲哀.而如果这个人到地牢中告诉他们真相的话,那些犯人一定不会相信他,反而认为是他眼睛坏掉了或者脑子坏掉了.

似乎没有人羡慕这个人获得了自由,而是对于他看似胡言乱语的表述感到愤慨与不屑.率先获得自由的人开始对于自己挣脱禁锢感到迷茫与不解,本以为这是束缚命运的终结,不料这却是挑战的开始.在这个检测设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子象征了人类在认知世界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事物所展现出来的表象,这个表象或许与内涵一致,又或许在被感知过程中被扭曲了千万次.不论如何,这影子都只是投射出来的一种幻象罢了,是意识中的自然,并不真实.而这个影子确实牢牢地树立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有着千万的追随者与拥护者.如同在传播学中讲到的“刻板印象”一样,使人们对事物形成一个印象,牢固而又难以改变.所以当人们在穿破这层影子接触到内里之后,会产生一些使人难以接受的感觉.

关于囚徒,锁链,与木偶操纵者,则分别代表了被现有思想和社会文化所牵制的一代又一代人,这个锁链对他们来说是无形的却又是深刻在脑海中的.这些人是现有文化习俗的囚徒,从出生被灌输,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钳制,因为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些,所以人们并不觉得自己是文化的囚徒,并没有被限制,而是生活的理所当然,认为一切看到的便是应该存在的事实.而对于这囚徒来说,木偶操纵者存在于他们背后.对于社会中人类来说,思想操纵者也同样在暗处.他们散播出去各种文化无处不在,借此来统治那些肤浅的受众,来用感官达到控制的目的.

关于太阳与逃脱的囚犯,放到社会中来看,便是影子背后残酷的真理与挣脱思想枷锁的智者.最初去摒弃旧思想深入物质内部时,会困苦不堪,毫无头绪,面对曾经自以为是的真相背后所刺眼的实质,一时间全都接受不了.但毕竟已经冲破了那个表象的社会,所以这刺眼残酷的现象便一点点的被适应,被看轻,到全部呈现在面前.这一小部分智者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之前的愚昧以及仍在愚昧的人感到悲哀,对于探索到的新世界感到惊慌难以想象.但毕竟逃脱的囚犯仍是少数,又要与曾有的公众印象相违背,因此哲学家常常被人称作“精神病”加上柏拉图在最初检测设时用的“逃脱”一词,让我不禁产生疑惑,这样的逃脱就是一定正确的吗?不过是与大多数人看到的更多一些、更不同一些罢了.倘若柏拉图是赞颂这些人的,为何又要用逃脱一词呢?囚犯是指错误的人,逃犯更是不对,那么逃脱的囚犯究竟是人类的幸运还是社会的悲哀?对于这些逃脱者来说,他们获得了真正的快乐还是什么?

我想称为囚犯或许真是有些严苛,为何不能称之为先驱者或者变革者呢?而那些仍旧被束缚的人便好像在安逸稳定的环境中习惯的人,将千百年来所习惯的一切称之为真相并且取决前行,犹豫如木偶般,按部就班.也许在这样安逸存在的环境里,人们生活的舒服没有压力没有压迫没有侵害,思想开始麻木,开始习以为常不再探索.但对于自然界的不稳定性以及千变万化,麻木的状态怎能应对突然到来的天灾或者人祸?也许到了那时,到冲击发生,还未来得及变革逃脱,便已不复存在.


关于洞穴理论的比喻,百度中说“洞穴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以及人们是如何获取它.”我们无法达到大哲学家的境界,我只是在这里看到了简单的关于操纵人们思想以及舆论方向的反映.将它放到传媒界或者新闻界来看,囚犯应该是那大多数不明真相群众,木偶操作者若是指一些不良媒体便是有些言重了,姑且来指网络暴军.影子便是网络暴军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故意制造出来的检测象.至于这逃脱者,便应该是事件当事人或者亲临现场者,他们在接受了刺目阳光的洗礼后也想让众人摆脱灰暗沐浴阳光,无奈势单力薄,白费力气.前段时间在人人网或者微博或者贴吧都流传很久的一句话“明天是父亲节,转发即可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我们不能排除众网友想要父亲健康的心所在,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父亲节是六月的第三个周末.我在转发过那条消息的朋友下边回复了一句,六月的第三个周末.有人反驳道“我转这个是为了他的后一句跟前一句没有多大关系,整天这么较真有意思吗?我这样让父亲健康的心可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你不要再这里瞎说了,哪怕你说的真的是实话”.

柏拉图洞穴理的社会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囚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下确实轮到我哑然了,我在想,这朋友略带愠怒的口气是为了什么?是我的一句话戳中了他没有常识的尴尬,还是当有了快乐或者一部分应该有的好之后,错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在这时,太较真,反而真的成了一个神经病.你因为他人看不到真相痛苦,你戳穿了别人的检测象令别人痛苦.

接下来我们再从网络世界中跳出来,来现实社会中探讨一下这个理论.当我们将其应用到社会发展变革中的时候,较真便显得不那么突兀了.这个理论本是映射苏格拉底晚期命运的,同样不难看出,柏拉图对人类社会命运的强烈关注:“这是一个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被遗弃走向自我拯救的进步神话.”这也说明,人类社会所知的事物绝对性的超过了人类现在所生活的环境.从秦王同意郡县到王安石变法,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光绪帝103天变革,商鞅变法到隋炀帝科举,有成功又失败,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作为率先跳脱禁锢的先驱,率先转身的勇士,率先拯救灵魂的领导者,都能印证这一点,每一次的挣脱安逸的生活的努力,都能推动点点滴滴社会的前行.不能用对错评判改革,只能说明条件的成熟完善与否.

从封建制度的发端开始到清政府覆灭,中国的国门愈发内敛改革越发封闭.越来越保守,中国人民渐渐的习惯了这种关起国门的生活,似乎国门的开闭并不影响到自己,而此时大洋彼岸的社会却早已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社会要发展,先驱必然存在,总设计师成为了近三十年来第一个转身的人,第一个走出黑暗并且重回黑暗来带回光明的人.对外开放决策的实施,对人民发展角度打开了人们的思想,从社会发展角度拓宽了社会发展进程.这次的转身并非一帆风顺,内外环境存在的诸多因素也如那些“囚犯一般嘲笑着看到真相的人”.改革涉及到了多层面,大深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也触犯了一小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人们对这样戳破自己幻象和安逸生活的人表示不解,如破茧成蝶的蚕蛹般,蜕变总是要经历巨大的痛苦.在光芒一点点渗透进黑暗当中时候,人们也要一点点去克服光芒带来的灼热与疼痛感.粗放经济模式,收入差距过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但三十年来的成果证明,我们的咬牙与坚持,还是带我们脱离了禁锢,渐渐的触摸到了真相.毕竟,在糟糕的环境中拼搏一天,也胜过没有工作的碌碌无为.

哈贝马斯说,对人来讲,可怕的不是存在悲剧,而是不存在悲剧意识.如履薄冰,不断探索,才能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