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古歌的社会功能

点赞:25413 浏览:1187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承载着布依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本文试着从其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社会功能.

【关 键 词 】布依族;古歌;社会功能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布依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承载着布依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布依族古歌所展示的真善美的道德观念对促进布依族的稳定与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布依族古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既是美的产物,又是美的载体;布依族古歌的内容与广大布依族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基础.

一、布依族古歌的认识功能

布依族古歌表现了布依族先民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讴歌了布依族人民热爱本民族,敢于同社会和自然作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从而能够生动形象地帮助人们认识真善美和检测恶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布依族人民认识到了古歌中所展现的一些道德观念对促进布依族的稳定和发展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需要继承和发扬.但一些保留至今的陈规陋习阻碍了布依族的发展,需要革新或摈弃.


1.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1)勤劳勇敢

自古以来,布依族先民就依山傍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期的生产劳动,养成了布依族人民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古歌有云:“勤快的人,粮进家;勤快的人,粮满仓”.在布依族人民看来,勤劳者,投入的劳动量多,收入就多,反之,懒惰的人,投入的劳动量少,收获就少.所以,直至今天,布依族人民都是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布依族民间歌谣《插秧歌》中唱到:“阳鹊起早唱山头,田野到处战歌幽.男男女女闲不住,忙得汗水夹背流.”由此可见,在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中,都是以劳动为乐的.

古歌《辟地撑天》中这样唱到:“从前的时候,天是什么样?古老的时候,地是什么样?从前的时候,天连着大地,古老的时候,大地粘着天,哪个最聪明,把天地劈成两半,翁戛最能干,他用大楠竹,把天地撑开.从此以后,地才成大地;从此以后,天才成青天.”从中我们知道,布依族先民正是凭借大无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劳动,勇于探索,揭开了大自然之谜.这正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能干.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应该努力.

(2)团结互助

在布依族的诸多古歌中,有许多是表现布依族人民群策群力、团结战斗的精神的.如《十二个太阳》、《造千种万物》、《赛胡细妹造人烟》等.《十二个太阳》里这样唱道:“从前有十二个太阳,石头熔化成水.众人上山躲避,家门空无人,人们逃进洞,无人住家中.从前有十二个太阳,天下乱纷纷,城里人吃饭,盘古去干活.栽秧不生长,种粮种不成.从前有十二个太阳,天下乱纷纷,天上乱腾腾.”面对这种生产受阻碍,人们不能正常生活的自然环境,布依族先民不是消极地顺从,坐等自然的恩赐而是在受尽折磨之后,终于认识到自己“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在远古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仅靠个人的力量去拼搏、去战斗就更难取胜了,射日英雄布杰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于是召集大家商量,群众深受十二个太阳的折磨,所以抗灾情绪格外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万家会制弓”,“魏家会造箭” “布杰力气大,能射死太阳.”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副群策群力、团结战斗的画面.这当然不是布依族先民当时就有了很高的意识,而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看到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面对严峻的现实,只有“团结战斗、共同对敌”了.布依族的这种团结互助,有助于巩固布依族地区的安定,在客观上推动了布依族社会的发展.

2.革新或摈弃陈规陋习

(1)“安贫乐道”的观念

团结互助对维持村寨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但这一群体凝聚力积蓄得过于深厚,那就会对社会的进步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会吞没了每一个人的个性,群体融化了个体,和谐抑制了竞争,恪守传统规条严重地压抑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的发挥.只有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才可能产生振兴民族的愿望,才会为之而奋斗.

大凡地理环境封闭、经济水平落后的布依族村寨,由于长期居住在山区,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并且受到诸多传统道德的影响,他们不习惯讲汉话、着汉装,不去接受也无法接受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们习惯于传统,在传统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曾在布依族中流行的“种地为吃,织布为穿”、“喂头肥猪好过年,喂鸡下蛋换盐巴钱”的朴素的自然经济观念今天仍然存在.虽然近些年,布依族村寨也涌现出一批工作骨干、生产骨干,他们正在接受新观念、新技术,开始向旧的传统观念挑战,但由于观念上的原始性和保守性,造成的特定心态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对布依族的发展仍然是一种心理屏障.这种观念上的传统性,致使布依族人民在婚姻上也趋于保守,对大多数布依族妇女而言,她们的婚姻观念一方面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桩桩也要守”,对家庭的责任与奉献,胜过自己对幸福与快乐的追求,特别是一些包办婚姻,就算是婚姻生活不幸福,她们也会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抚养子女.另一方面,多数外出打工的女孩,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嫁给本乡本族的男子为妻,她们认为本乡本族的人更诚实、更可靠,彼此建立的家庭更为稳固.而布依族男孩也认为娶妻要娶本族女孩,因为本族女孩较外族女孩而言,更孝顺父母,对家庭更为忠诚.因为布依族人民认为,离婚是件不道德的事情,会受到周围的谴责和嘲笑,后患无穷.这种婚姻观念上的制约性,导致某些布依族青年不敢也不会去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生活,致使本族与外族通婚较少、交流也较少,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得不到改变,这对布依族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布依族古歌的社会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先民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对待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上,布依族人们更倾向于用他们自己的道德原则去解决问题.在较为偏僻的布依族村寨,人们遇事时,往往都通过家规、寨规或族规来解决,甚至由寨老发话来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感情因素、人为因素较重,难免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相矛盾.道德由人们提倡或反对,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要决定其兴衰,不必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不允许有任何规避法律行为的存在,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它要依法对违法犯罪分子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但在布依族村寨,族规的权威性可能大于法律的权威性,人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这会给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2)迷信鬼神的思想

布依族先民在生产力落后、认识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自然力顶礼膜拜,认为万物有灵,把看到的高大的树、奇形怪状的岩石、山泉、水井等都视为神灵,加以崇拜.布依族普遍崇拜祖先,他们认为祖先虽然离开了人世,但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只有得到祖先的保佑,才能人畜安康、五谷丰登,否则将灾祸不断.这种对自然的崇拜,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祖先的崇拜及其产生的畏惧心理,使得人们谨小慎微,不敢开拓创新;各种祭祀活动的进行,使人们把生产与崇拜联系在一起,造成布依族人民在财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新思想的传播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进而阻碍布依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

二、布依族古歌的审美功能

马克思曾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布依族古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既是美的产物,又是美的载体.因为布依族先民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审美观点,创造了古歌,同时,又可以从古歌中看到布依族先民的审美观点.

布依族古歌的美,来源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美.如古歌《十二个太阳》就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美――“大家来商量,商量造太阳,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闹嚷嚷.有的捞升子,要照升子造太阳;有的拿葫芦,要照葫芦造太阳.”“哪个最聪明,高声把话讲?布杰最聪明,高声把话讲:‘我看筛子圆,就照筛子造太阳.’”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民歌中有很多新鲜和纯朴的地方,而这就足够供我们的美感来欣赏.”而布依族古歌正洋溢着朴素自然的美,遇事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古歌《起房造屋》中唱到:“公公又把火烧旺,寨邻亲友围坐火塘旁,太阳偏西就谈论,月亮当顶还商量.”“坎上家伯伯出主意,对门的舅舅想办法:‘一个人的力量小,人多能把山推垮.快到四乡八寨请后生,把砍到的大树抬回家.’”“众人真齐心,上山抬木头,两人抬根檩,脊背弯得象鱼钩;四人抬跟柱走起路来打扭扭.六人抬大梁,走路打踉跄,大气呼呼出,汗水股股淌.”

总之,布依族古歌体现了布依族人民进步的美学观和审美理想,蕴藏着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审美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

三、布依族古歌的教育功能

布依族古歌的内容与广大布依族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十分稳定的社会基础,它是布依族人民进行各方面教育最方便、最重要、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之一.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时说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这话对于布依族古歌来说也十分适合.

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布依族主张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并把这一思想纳入自己的行为规范之中.《敬老人歌》中这样唱道:有什么?有什么呢?有布须有布扣,有锅须有三角架,说玩说笑倒可以,还须得尊敬老人.照你讲的这些话,照你说的这些话,句句都是真的,句句都是准确的,我们来讲的必须提到锅,说的也必须说到三角架,说玩说笑也必须尊敬老人.因为在古老的时候就兴起来了,在老远老远的年代就兴起来了,这还不是我们祖先兴下来的.

尊老爱幼是布依族的美德,古来有之.这里用了较为形象的比喻:有布就得有布扣,有锅就得有三角架.由此可以联想到,人类的繁衍,有父母就有子女,有子女就必须想到老人.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说玩说笑都可以,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尊敬老人”.布依族的这种美德是“古老的时候就兴起来了,在老远老远的年代就兴起来了,这是祖先们先兴起来的.“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明尊敬老人的普遍性.这是布依族人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代表了该民族的群体现象;二是说明尊敬老人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一代一代往下传.布依族人民不仅尊敬老人,而且也对其子孙后代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之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继而具有美好的品德.“布依族后代,要学老祖先,为求幸福,不惜把身献,布依族子孙,要学老祖先,要想吃饱饭,就勤快种田,要想衣裙美,就勤种蓝靛,双手勤劳动,日子才会甜,祖先的榜样,永远记心间”.所以,现在布依族儿女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的美德,应该说是祖辈加强教育,代代相传的结果.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尊老爱幼的内容也随之有所变化,但尊老爱幼的基调没有变,始终表示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宽慰和尊敬,表示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在今天,孝敬老人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法律义务,不仅不能消减,反而应该以法律的、道德的社会文化的形式予以加强,赋予它时代的内涵.许多布依族村寨,为了使尊老爱幼成为社会公德,群众自己订立“乡规民约”.有的书写成条文,安民告示,有的刻于石碑,老幼皆知.布依族正是由于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从而使布依族村寨更加和睦、健康的发展.

布依族古歌又被称为古史歌,布依族人民一直将它作为信史来看待,有俗话说:前人不摆古,后人忘了谱.因此它是布依族人民进行传统历史教育的教科书,通过它,使人们明白天地产生、人类起源的知识,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先民萌芽状态下的历史意识帮助后人对本民族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可以这样说,布依族古歌是形象化的民族发展史,它鼓舞着世世代代的布依族人民,继承祖先艰苦创业的宝贵传统,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艺研究室,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印. 民间文学资料(第四十五集)[M]. 1980.

[2]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M]. 北京: 三联出版社,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