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能成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灵丹妙药吗

点赞:19933 浏览:849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入2008年CPI月均数据更是超过了7%,物价持续上涨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倡导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认为升值能减轻成本上涨的压力,还能够抑制出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那么人民币升值真的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吗?

关 键 词 :升值;通货膨胀;政策;补贴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与分析

通货膨胀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物价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较快且不断增长的上涨时期.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半年近十年间,消费指数(CPI)增幅都保持在4%以下,但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CPI开始出现较快增长.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的快速上涨,食品消费指数同比增长幅度都在15%以上,并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食品类商品内部,涨幅最多的是猪肉和食用油.2007年7月以来,猪肉月同比增长幅度平均达71%,食用油为40%,蔬菜为23%,粮食仅为5.3%.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3月份猪肉已出现稳定与下降的迹象,但食用油受国际市场的拉动,自2007年10月以来同比增长幅度已经超过40%.

人民币升值能成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灵丹妙药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要正确认识中国近期和未来食品的上涨趋势必须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国际能源上升和生物质燃料发展是推动世界和中国食品上涨的根本原因,这些因素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拉动了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农作物及相关农产品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深农产品与能源市场的联动关系,使许多食品随石油上涨而上升.另外,各国粮食等农产品的贸易干预及市场投机行为和预期心理进一步拉动了食品的上涨.

二、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伴随着本轮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也出现了不断升值的趋势.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元整数关口,走进“6时代”,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达17%.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具有紧缩作用,可以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缓解通货膨胀.在加息空间受到制约的条件下,较多使用汇率工具,降低进口成本,更受学者的青睐.于是,在国际大宗商品高涨、输入型通胀显著的局面下,国内一些学者倡导让人民币加速升值来“医治”通货膨胀.

首先,可以考虑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减轻输入型成本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化解全面通胀的可能.以原油为例,一方面,原油是以美元标价,因此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减小了这种压力,另一方面,原油的上涨也将促使我们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的力度.

其次,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出口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加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外汇占款的压力,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抑制通货膨胀的全面爆发.

最后,尽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但比较其他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以及人民币对欧元等货币的贬值状况,仍有较大升值余地.鉴于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日本是我国最大进口原产地,可以考虑促使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升值,以此来更好地应对通胀的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局限性

虽然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可以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缓解国内通货膨胀,但不能高估升值对降低通胀的作用.对于香港、新加坡这些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依靠进口产品满足自身消费品需求的经济体来说,升值抗击通胀的效果相当明显;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满足国内消费品需求的国家来说,其效果就相当有限了.从数字上看,虽然中国目前的进口额大约占国内消费的60%,但我们的进口中有一半是加工贸易(这些产品最终还要出口到国外),真正留在国内使用的进口产品只占到国内消费的30%.这其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原材料或投资品,而并非最终消费品.

虽然进口原材料和投资品的下降,也可以通过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来降低其生产的最终消费品,但前者下降的幅度能否全部传递到后者,却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同时,从前者传递到后者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见得能立即解决目前抗击通胀的燃眉之急.即便对进口消费品来说,汇率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的下降,能否全部转化为进口商品零售的下跌,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在通货膨胀预期较高的环境下,汇率升值的好处很可能会被很多中间商所“截获”.

这些并不是要否定升值的紧缩作用,而是说在中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升值有时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紧缩作用.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只能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

四、抑制通货膨胀切实可行的措施

2007年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原因确实很复杂,有总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总供给推动的因素.总需求拉动的主要动力是过度的投资、过大的贸易顺差以及过多的流动性.总供给推动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上升,比如工资上涨,石油上升,以及粮食上升对食品的成本推动.此轮通货膨胀是在绝大部分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的,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同时作用,但以成本推动为主,需求拉动为辅.由于影响本轮物价上涨的因素复杂,加之未来几年食品还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控制:

第一,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预调和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增幅,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窗口指导,控制投资过快行业的信贷规模,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引导社会投资预期.

第二,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政策作用.通过财政补贴和减税手段,减轻企业面对的成本上升的压力,支持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提升劳动生产率.

第三,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作用,努力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进口,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采取短期

和适当的进口补贴;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项目建设应适度超前;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投资权直接下放给企业,加强市场机制引导投资的作用,国家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调控企业投资方向.

第四,应允许粮食等农产品在适当的范围内上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来控制农产品不是上策,它在长期内是无效的,而且过度干预粮价还将为未来粮价突发式的上涨埋下隐患.控制食品上涨和保障粮食安全,其最根本措施是增加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科技、灌溉等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等的投资.

第五,政府应继续出台各种减免优惠办法,加强宏观调控管理,执行临时干预措施和加大监测预警,提高对市场的监控能力;并进一步扩大城镇低保人群的范围和提高低保水平,加大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食品补贴,缓解物价上涨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第六,适当控制出口增速,改善出口结构,从全局出发,大幅度减少资源性产品尤其是原油的出口量,继续坚持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