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角度节约财政开支问题

点赞:13233 浏览:56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财政透明度不断上升与纳税人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开始感知到税收与财政支出的本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而非为了国家自身的存续.税收开始成为公民实现自身权利的一种对价,财政支出也成为了公民保障自身权利的一种诉求.文章从税收的角度来谈财政支出,恰是对“取之于民”又何以“用之于民”问题的探讨,也是对于“宪政”理论应用的一种展望.

关 键 词 :税收 财政支出 节约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58-03

一、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一)从财政意义定义税收

一国政治的全部经济内容就是财政,而税收则是财政的核心内容.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财政意义来定义税收,德国的财政学家瓦格纳认为:“所谓租税,从财政的意义上讲,就是作为公共团体提供设施的一般报偿,根据一般的原则与标准,按公共团体单方所规定的方法,对另一方按所规定的税额,以及公共团体为满足其财政上的需要,以其主权为基础,强制地向个人征收的赋课物.”{1}

(二)从纳税人角度定义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力进行再分配的活动,是解决由国家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财富的价值如何安排使用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怎么写作型”政府的概念,这正是给政府的职能下了一个标志性的定义.政府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自己不可能创造任何剩余价值,不可能达到多劳多得的生存状态,相反,它只能依靠纳税人以牺牲自己的财力作为代价来维持正常的运作.因此,财政支出的目的正是满足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政府来管理自己的生活政府,要求其为自己提供高质量的怎么写作和提供必要的公共品.

(三)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1.税收与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表现为财政支出是税收的最终目标,即财政“用之于民”是税收“取之于民”的前提.财政支出将形成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目的,而税收则是满足其需要的手段.

2.税收是财政支出的保障.对于任何一个政体来说,税收都是其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两种邪恶就会随之而来,或者人们遭遇无止境的掠夺,或者国家陷入致命的衰败.”{2}

3.税收在支出规模上也制约着财政支出.政府自身并不产生任何社会剩余价值,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公民对于公共品和公共怎么写作的欲求,税收恰是控制其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4.税收的性质也间接的影响财政支出的性质.正因为所谓“索取”本身隐含着侵犯国家所意图保护的公民权利的危险,所以财政支出应包含肯定每一个公民能够获得合理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怎么写作,实现对每一个公民合法权利的保障的性质.

二、我国税收与财政支出的现状

(一)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

从我国现状来看,当下的财政支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财政支出效益低下.政府的各项举措都代表着纳税人的利益,但就审计署最近公布的几项审计公告看,单就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国社会保障资金这几项,就都存在大大小小的财政支出问题.可见当下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资金背后,也存在着同样庞大的财政支出流失.如2011年审查的66个市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则发现占总数约44%的单位违规拨付或滞留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3.33亿元;占总数约33%的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注册资本验资和市政工程建设等.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则发现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社会保障资金共17.39亿元;部分经办机构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或报销费用共18.52亿元.且审计署在2012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其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涉及各领域人员300多人.类似这样的审计结果每年都会上演,仿佛是对于国家审计署网站最醒目标语“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最有力的回应,但也是最刺眼的冲击.

2.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我国“赤字问题”逐渐涌现在公众视线,尤其是个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庞大,使得合理规划财政支出问题迫在眉睫.直至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6500亿元.并且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馀额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其逾10万亿的地方债务占当年GDP的比重达四分之一以上,这就像是一颗“”,不得不去警惕.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同时,政府的所有行为也都会反映到财政上,所以无论是还是地方政府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在花着纳税人的钱,而当下对于保障民生的各方面公共财政支出,并没有高效的利用纳税人为了社会公共需要而放弃自己一部分用于财政的财产,同时政府也没有因为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而更加有所作为.

税收的角度节约财政开支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财政支出不透明.2011年7月23日,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的一次“强震”,甬温线上200余人的伤亡,让我们不得不冷静的思考,高铁的超速发展是否走得坚实?是否对得住财政下拨的那每一分纳税人的血汗钱?2012年8月,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坍塌,总投资高达18.82亿元,通车尚不足一年的大桥造成多人死伤,是否能为责任方拉响一个“长鸣”的警笛?2012年国庆小长检测来临之前,铁道部12306票务网站因强行“排队”成为全国热点,此般的用户体验与该系统一期造价超3亿费用的鲜明对比又成为了大家争议的关键点.而上文列举的情况却没有一件是在财政支出透明化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管理与监督.相比对收入的关注,财政支出能更加直接的反映这个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怎么写作的水平,更能准确的反映一个政府的施政方向和它与人民的距离,因此,只有建立在财政支出透明化上,政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 (二)税收与财政支出总体数据比较

根据财政部资料统计,2012全国税收收入完成100601亿元,增长12.1%.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收入都是呈高增长的趋势.

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1257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4亿元,增长15.1%.近五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平均为20.5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1为近五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国民生产总值为472881.6亿元,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9720亿元约占GDP的18.97%,非税收入14020亿元约占GDP的2.96%,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约占GDP比重约为23.04%.全国的财政支出高于税收收入约4个百分点,我国财政整体“用之于民”多过于“取之于民”.

通过以上总体数据分析,我国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当下税收与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探讨.我们将数据扩大到近五年,加之考虑到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背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是近些年来的通用手段,而用相对扩张性的财政支出与紧缩性的税收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是值得探讨的.的确,我国现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实行结构性减税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正如2013年国务院为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发布的新“国五条”二手房交易征收差额20%个人所得税细则,或是正在改革的房产税等,却恰是以税收增收作为对价,与增支减税相违.

2.缺乏完善的预算稳定基金制度.在我国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一系列严重的突发事件后,引发了人们对预算稳定基金的思考.一个三口之家都会将部分资金用于保险或是预留以备不时之需,更何况我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更需要这样的财政工具积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国在2007年建立起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但关于该基金的制度规定还不完善.目前的的财政收支是基于财政赤字、地方负债等诸多隐性债务上的扩张,2011年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92亿元,约占该年GDP的0.61%,但如此规模的预留金与财政扩张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数据,都带着异常醒目的单位“亿元”,即使是百分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与其相乘,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要,所以增加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并且规范其管理监督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节约财政支出的现实意义

关于财政支出,存在着如图1这样一种怪圈循环,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个人,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正处于这样一个负循环中找不到出口.哈里·基钦说:“在缺乏直接面向公众的受托责任安排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合规性控制作为杠杆,支出机构和公众官员很容易受到诱惑而向不安全的支出领域扩张,他们通常拥有的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将驱使他们投资于与政府职能相冲突的新资产方面,包括沉溺于豪华办公帝国的建造和浪费性的支出行为.”此时我们可以用相对缩小财政支出规模的方式,削弱政府部门的“趋利性”,因为抑制住了政府支出的,也就抑制住了政府征税的,同时消除了一部分侵犯国家意图保护公民权利的危险.

因而,节约财政支出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财政支出的控制是合理解决当下矛盾的关键

我国经历了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皇粮国税”阶段,而后我们不断地沦为各种权力的奴役,但当对黄炎培的提问做出这样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3}的时侯,我们看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曙光.如今,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权利和自由的需要,同政治体制能够提供的保障空间过于狭小的矛盾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只有当纳税者认为其是财政支出的受益者并且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支出决策中来,能够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感受到政府为实现“社会”在不断努力消除混乱的财政支出的决心,才会对税收和财政支出拥有一个较为积极的心态.


(二)节约财政支出可以最大化体现公平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温家宝总理如此肯定的坚信.的确,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商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写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在整个社区里.”{4}政府利用财政支出可使公民平等的无差别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品,即使目前社会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即使现在对于公共品的提供也缺乏衡量的标准,但在公共品与公共怎么写作方面,如“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障性住房与公用设施等,人人平等.通过节约财政支出的运行成本,将支出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公平最大化.

(三)节约财政支出可以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化解财政压力

个人不仅是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在许多情况下还是这些税款的资助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的获得者.一直以来,政府依靠官僚体系为公民提供怎么写作,因其自身机构的特殊性,难免会掺杂官员的自身利益,而在人人都开始想要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阶段,对财政支出控制权力的要求相对而言要比对征税权力的控制更为强烈.一般来说,在实践规则的前提下,合理的财政支出可以实现一种为建立良性的“取予关系”奠定基础.政府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与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将未来打造成如卢梭说的那样:“每一个人服从全体的人并未服从任何人.”且“纳税,在理论上已经不再是公众对统治者臣服的表现,而成为公民在终极意义上利我的表现.”只有政府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入的最大化,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公民也可以通过自身权利,最大程度上的享受公共怎么写作时,“和谐社会”才能被实现. 四、从税收的角度谈节约财政开支的措施

“正如商品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只能接近于而绝不等于其价值一样,政治的决策也总是围绕着一个普世性的价值在或左或右地摸索进行,而决不是嵌定在由普世性的价值铺就的轨道上循规蹈矩.”因此,我国的财政改革即使步履维艰仍旧奋力前行.对于从税收数量规模以及纳税人的角度考虑的节约财政开支问题,没有肯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政理念作为政府行使职能和对其进行约束的最高准绳,没有建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上的立法与监督,任何国家权力的内部分配和授受都只不过是特权集团间的利益瓜分.

基于各国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将比较有助于对财政支出的有效控制:

(一)建立对财政支出的宪法控制

纳税人缴纳税收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权利诉求,作为交换的一方,他有权利决定税收支出的方向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正义的征税权是基于公民的授权,财政支出也不能成为“密室政治”,这都应该有公共辩论.所以,健全纳税人在财政支出中的中心地位,制定合理的宪法保障财政支出的结构,让财政自觉关注民生项目的投入与改进,在制度与意识层面将公共怎么写作的职责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今后改革的重点.

(二)避免税收与财政支出功能调节的重复性

尽管我国在税收方面一直在向税收中性而努力,设法减小税收对于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干扰,同时加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税收仍然会产生经济效应,它将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但这也可以称为一种税收调节作用.税收的调节作用反映在:劳动供给、居民储蓄、投资、个人收入分配等几方面.以税收影响投资为例,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的公告,其中涉及有关民间投资各项优惠政策三十三项,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积极作用,我国在财政支出方面也给予其很大支持.但诸如此类现象却提醒我们应尽可能避免由于财政重复造成的财政支出浪费现象.

(三)坚持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

税收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用来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的成本,也可以视为公民购写公共怎么写作的.正如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所言:“税是文明的对价.”我们要在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一种良性的“取予关系”,从而使得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入的最大化,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也使得公民通过自身权利,最大程度上的享受公共怎么写作.

五、结论

国家机器的不完整性正如生活的不可预知性一样,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本文所述的节约财政开支,是指对于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的质疑,是指对于财政铺张浪费现象产生后的一种期盼.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民对他的权利的警觉性,乃是宪政的第一块础石{5}.”以人为本,要求政府更应抓好公民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更应运行于法的约束.倘若没有宪法或法律的肯定,即使如今再怎么关注民生,由于人民本身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或根本性的改变状况.{6}所以以税收的角度探讨合理的财政支出,是量入为出也是量出为入,其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和限制权利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取之于民”有理,“用之于民”有据,宪政的思想给政府支出划清边界,约束其职能,避免一些过度使用职权之便的挥霍所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

注释:

{1}【德】瓦格纳.财政学[M].商务印书馆,1931

{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3}黄炎培.八十年来[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金冲及主编.传[M](1893-1949).文献出版,1996

{4}【美】萨缪尔森.经济学[M].上卷.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第十四版),1998

{5}张君劢.宪政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孙建波.财税改革的理想与现实——宪政视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