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变量与中国经济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关系

点赞:24673 浏览:1088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6年的部分财政支出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国家基建支出、抚恤与福利保障救济、文教科技卫生支出三个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调整关系的结论,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财政支出冲击的动态影响.

[关 键 词 ]协整,误差修正,脉冲响应,财政支出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只能由经济的指挥和计划者转变成了经济的调节和怎么写作者.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量较改革开放前较为减低.然而,在新型经济制度的要求下,旧体制中国企的“大锅饭”及社会责任制度逐渐淡化.中国逐渐需要引入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实施新型的财政支出政策来发展经济.于是,这些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使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试图分析主要的财政支出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并对政府实行新型的财政支出政策做出建议.

一、文献综述

对于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国内已有众多的研究文献.董秀良、郝淑媛(2005)运用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支出变量与实际GDP、私人投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牛冲槐、唐朝永、江海洋(2008)对1980~200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赵国旭,邬华明(2008)使用协整理论对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与挤出效应,提出优化财政政策结构的建议.贾文、杨小容(2009)利用协整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财政支持对西藏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藏族在财政支持是受益最大的,否定了某些认为藏族被边缘化的观点.杨敏利,贺利平(2009)对我国1989-2005年的公共财政科技投资与社会科技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公共财政科技投资对社会科技投资具有带动效应的结论.梁蕾(2009)对我国1952-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的财政收入与GDP互为因果关系,(2)中国财政收入与GDP有长期协整的关系,(3)中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小于1.汤鹏主(2009)运用Johansen协整模型的理论方法研究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是投资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动作用基本上要大于财政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动作用.

然而,以上的文献中研究的财政政策支出变量数目较少,没有同时涉及财政变量中科学研究投入、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文教卫生支出、政府基建支出对经济发展的综合关系分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关系.

财政支出变量与中国经济的长期与短期动态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经济发展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实证分析

1. 数据的选取

为了研究国家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以下四个数据.分别是1)国家财政决算支出中的科学研究支出2)国家财政决算支出中的基本建设支出3)国家财政决算中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4)国家财政决算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用 5)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以上五个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与中宏数据库的年度数据库.本文选择了1978年-2006的年度数据,单位为亿元人民币,采用现行计算.数据选取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在这个时期建立的模型才能够反映市场要素间自发的内部相互动态反应,用1978年之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数据来分析是达不到研究目的.其二,本文还考虑研究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其他项目,如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等.但由于样本量不足以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故放弃.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以上五个时间序列变量取自然对数,目的是为了消除异方差现象.经过处理,五个时间序列变量分别命名为:1)LNRE,2)LNFRA,3)LNWEA,4)LNHY,5)LNGDP.

2. ADF单位根检验

本文研究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协整分析进行.根据协整理论,时间序列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各个序列都是同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首先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五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若时间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都不取决于时刻t,则称此时间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都存在均值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因此,这些存在时间趋势项的序列都不属于平稳的时间序列.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可以通过差分变换转换为平稳时间序列.若序列通过一阶差分变换转换为平稳时间序列,则称该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同样地,若序列通过若干阶差分转换为平稳时间序列,则称该序列为若干阶单整序列.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主要方法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在ADF检验中,先通过作图等方法确定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时间趋势项及截距项,再进行原检测设为存在单位根的检验.若结果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检测设,则该序列为平稳的.若不能拒绝,则该序列为非平稳的,需要进行差分变换直到转换为平稳时间序列.

对“1)LNRE,2)LNFRA,3)LNWEA,4)LNHY,5)LNGDP”作图,确定其是否存在时间趋势项及截距项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滞后水平采用SIC信息准则自动设定,检验结果如下:

注:D指差分运算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5%

检验结果表明,LNFRA,LNWEA,LNHY,LNGDP为一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LNRE为二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LNFRA,LNWEA,LNHY,LNGDP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而LNRE则与其余的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应予以舍去.这意味着,国家财政决算中科学研究支出可能与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

3. 建立VAR模型

本文使用的协整关系检验主要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是以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主要用以研究多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因此,为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首先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


由于研究中所获得信息的局限性,本文只考虑非限制性的向量自回归模型(unrestricted VAR).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含有k个时间序列变量的V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第k个时期t滞后p期的内生时间序列变量,表示第d个在时期t的外生时间序列变量,表示第k个在时期t的随机扰动项(白噪音项),也可称为冲击向量.分别是维和维系数矩阵.

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下文中建立的VAR模型不含外生变量.对LNFRA,LNWEA,LNHY,LNGDP建立VAR模型,使用AIC准则确定滞后期为2,输出结果如下:

小括号中为滞后期,中括号为t统计量

4. Johansen协整检验

随后我们基于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协整关系的主要原理 是若存在两个时间序列和,,,其中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变量、为随机扰动项.


若存在一个向量V () 使得: .其中,ε为随机扰动项,则称与具有协整关系,V为协整向量.

在协整关系检验中我们设定协整方程有截距项但没有趋势项,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LNFRA,LNWEA,LNHY,LNGDP之间可能存在三个协整向量,即我们可以确定LNFRA,LNWEA,LNHY,LNGDP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前文已经检验出LNFRA,LNWEA,LNHY,LN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在这里,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当变量偏离长期均衡水平时,系统对偏离的修正过程.

这里通过前文构建的VAR模型和协整方程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构建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项修正系数为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模型中的协整方程为

可以看到,若LNFRA,LNWEA,LNHY,LNGDP四者的波动偏离了长期均衡关系,则会以误差修正系数的修正速度重新返回长期均衡状态.

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在这里,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当LNFRA,LNWEA,LNHY遭受系统外部冲击时对LNGDP序列的影响.脉冲响应函数的主要思想是对VAR模型中某一变量的误差项施加一正向冲击,并计算另一变量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波动的数值,以得出外部冲击的动态影响.

若对LNFRA的VAR模型误差项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在未来10期内,LNGDP对此冲击的响应如图1所示:

若对LNWEA的VAR模型误差项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在未来10期内,LNGDP对此冲击的响应如图2所示:

若对LNHY的VAR模型误差项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在未来10期内,LNGDP对此冲击的响应如图3所示:

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现象:其一,当国家财政加大基建投入后,在随后的1-2年内, GDP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1-2年后,GDP随即受到持续的正向促进.其二,当国家财政加大社会抚恤及福利保障投入时,在随后的1-2年内,GDP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1-2年后,GDP获得持续的快速增长.其三,当国家财政加大文教、卫生、科技投入时,GDP在当期即获得正向冲击,随即获得持续的增长.

三、实证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

第一,根据平稳性检验,发现我国财政决算中的科学研究支出与其他的变量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粗放形式发展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大量低技术的投资建设,而较为忽视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导致我国没有形成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性生产方式.在以低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中,科技投入就不能有效地推动经济整体的发展.此外,我国科技投入规模小,尚未形成与经济总量水平稳定的增长方式.

第二,根据协整性检验,发现我国财政决算中的基建支出、抚恤和福利保障救济支出、科技文教卫生与经济总量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说明了这些财政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控制主要的财政支出变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使这些财政支出获得稳定增长.两者互为稳定增长关系.

第三,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发现我国财政决算中的基建支出、抚恤和福利保障救济支出、科技文教卫生与经济总量存在短期波动时的动态修正机制.可以看出,变量之间存在稳定收敛的动态修正机制.

第四,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清晰地发现各财政支出变量对经济总量的持续影响.其一,若国家基建项目的支出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则在1-2年内国家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受到不利影响,然而,在长期中,国家基建项目对经济增长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这得益与基建项目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加速效果.如青藏铁路的建设,使得西藏与中原地区的工商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其二,若国家抚恤与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加,则在短期内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负向冲击,但在长期内则起到持续的增长作用.抚恤与社会福利救济项目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政策.将较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到低收入群体中.若国家抚恤与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则可能导致高收入群体的激励扭曲,造成经济效率的一定损失.然而在长期中,由于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消费产生的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持续作用.其三,若国家财政加大文教、卫生、科技投入,经济总量在当期即获得正向冲击,随即获得持续的增长.实证结果证明了文教、卫生、科技投入的巨大促进作用.根据现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投资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不能使经济体获得持续的人均经济增长,只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才能对经济产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文教、卫生、科技投入的正向冲击具有持续经济增长作用,这是因为该变量可以大幅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在投资与劳动力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人均经济产出,并使得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学研究投入规模与应用程度

研究中发现科学研究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是无长期均衡作用的.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本文建议我国应当在新的知识经济时期大力进行产业转型.在转型中增大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使得经济增长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科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并建立高效率的产学转换基地,鼓励各行各业应用新型的高效率科学技术.此外,财政还需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规模,并进行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以使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使经济部门获得科学上的自然垄断.

2. 合理利用国家基建支出等反周期财政政策

在研究中充分识别出了国家基建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因此,在遭遇经济周期波动时,我国要谨慎使用增大基建投资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准确识别其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

3.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研究中发现虽然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在短期内对经济效率有所影响,但在长期内,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因此,我国更应该加速建设及完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济体系.努力减少社会贫富差别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4. 加大文教、卫生、科技投入

文教、卫生、科技投入可以增加居民的教育水平,期望寿命,生产力水平等.在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还是相对较少的.具体来说,文教的投入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公平性.在大城市中,外来户籍人员的子女无法就读公立优质学校,在教育上存在无效率及不公平,导致众多潜在优秀人才失去成才的机会.而在医疗方面,则对部分人群还是欠缺保障.如外来务工人员就只能享受赔付比例相对较小的医疗保险.而部分偏远城镇的医疗设备落后,也间接导致了劳动力流失等现象.对于科技投入,对劳动力生产力则有巨大影响.因此,国家财政加大文教、卫生、科技的投入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7. 汤鹏主,《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4):76~78

[8] 高铁梅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