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点赞:29688 浏览:134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明确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有的放矢.本文基于1990-2009年经济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从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有效性不够持久,且缺乏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

关 键 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它可以用来调节总需求,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避免经济周期出现较大波动,在不同经济时期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能起到保持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确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对当前我国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财政政策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积极干预,在总需求不足情况下,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总需求就会增加,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扩张作用.萨谬尔森在该理论基础上, 强调税收既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掌握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他认为财政政策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税收及公共开支的政策.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财政政策提出了独到见解.樊纲(1998)强调,应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常性适时微调.陈松青(2001)认为,制定财政政策,要立足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国情,公共支出应投向农村和农业,其“乘数效应”才是最大的.但邱华炳、蒋经法、李齐云等(2002)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没有预期那样大,乘数效应较小.滑冬玲(2010)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不足问题,建议谨慎使用财政政策,同时结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实证研究方面,李永友(2006)的研究表明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双向因果关系.王树华、方先明(2006)经过分析后得出:总体来看,中国财政政策从其宏观效应来分析是有效的,但存在挤出效应,且时滞较为明显.钟永红(2007)检验了1978~2006年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

综上所述,大多数文献只注重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或者是比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差异,而很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因此,本文正是在该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得出相关结论.

实证分析过程

(一)变量选取及样本来源说明

财政政策主要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但税收本身并不能准确反映财政政策松紧程度;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能够直接影响投资,进而影响GDP,所以它能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扩张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一直被当做宏观经济调控重要工具之一,有分析指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实际GDP之间体现出较强当期相关性,它仍然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所以本文将财政支出(GE)和固定资产投资(FAI)作为财政政策代表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代表变量.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采用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异方差现象,分别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处理后的时序变量分别记为LGE、LFAI、LGDP.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数据的ADF检验.为了证明所用时序数据是平稳的,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在进行协整分析前,需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样本数据和其一阶差分项的ADF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变量LGE、LFAI、LGDP都为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分别在1%、5%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故上述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记为I(1),所以可以运用协整方法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之间协整性.

2.数据的Johansen检验.协整检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线性组合是平稳时间数列,则这些变量之间关系就是协整的.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三组时间序列是一阶稳定的,故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线性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第一个似然比统计量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LGDP与LGE、LFAI之间在5%显著水平上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协整关系式为:

et等于LGDP-0.5124LGE-0.2857LFAI-3.5544

(1)

则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为:LGDP等于0.5124LGE+0.2857LFAI+3.5544

(2)

(0.1580) (0.1525)

以上协整关系式中,两个解释变量弹性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在长期内GDP与GE、FA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GE、FAI对GDP具有明显正向推动作用;且GE影响力较大(弹性系数为0.5124),而FAI影响力相对要小些(弹性系数为0.2857),说明GE对GDP贡献率要大于FAI.

3.Granger检验.经过上述协整关系检验,各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方向也不明确.为此,本文运用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分析GDP与GE、FAI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王文博认为,Granger因果检验对滞后期长度较为敏感,最好是多选几个不同滞后期进行检验,若结果一致,则认为检验较可信.本文将以该原则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具体过程如表3.

由表3可知:除滞后期取3时,GE都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滞后期取1~4时,GDP都不是GE的Granger原因.当滞后期取1~3时,FAI是GDP的Granger原因,取4、5时,FAI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此时说明FAI对GDP影响消失;GDP始终不是FAI的Granger原因.综上,GE、FAI和GDP具有正向变动关系,但GE对GDP影响时间更持久.

4.脉冲响应函数.接下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GE、FAI对GDP动态影响,图1、图2分别是我国GDP增长对GE、FAI脉冲响应函数图.

由图1可以看出,当本期给LGE一个冲击后, 会引起GDP迅速增长,并在第6期达到最大(0.044),持续时间较长,随后效果开始逐渐减弱,但减弱速度较慢.由图2可知,当本期给LFAI一个冲击后, 也会引起GDP迅速增长,并在第5期达到最大(0.11),持续时间较短,随后效果开始逐渐减弱,但减弱速度较快.综上得出,GE、FAI对GDP动态冲击影响存在明显差异:GE对GDP影响速度相对较慢,效果较弱,但持续时间较长;FAI对GDP影响速度相对较快,效果较强,但持续时间较短.


结论及启示

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体现出较强相关性,三者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驱动机制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拉动作用.虽然财政政策效应发挥具有一定时滞性,对经济增长正向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具有影响关系上的非对称性,财政支出对GDP具有单向强Granger因果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则与GDP之间存在单向弱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投资率增长率来引导未来经济走势,但同时需注意遵循适度原则.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从趋势上看,财政支出对GDP贡献明显大于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支出.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注意合理优化财政政策结构,使政策各要素之间互相适应和协调,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政策短期调控效果显著,但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够深远.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脉冲作用并不持久,说明经济自身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所以当前财政政策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亟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