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点赞:5381 浏览:179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利用三项劳动就业法律实施的契机,重构企业“和谐稳定、平等合作、互利双赢”的劳动关系新格局.其中,稳定和谐最重要,平等合作是关键,互利双赢是根本.

关 键 词 :劳动关系 和谐

2008年对于中国的劳动关系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于1月1日起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这三部法律的实施无疑会对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产生重大影响.要利用三项劳动就业法律实施的契机,重构企业“和谐稳定、平等合作、互利双赢”的劳动关系新格局.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劳动关系的现状是衡量企业是否和谐和具有竞争力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稳定和谐最重要.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还不稳定,用工临时化、合同期限短期化的情况在不少企业还存在,有所谓“长期的临时工,固定的合同工”现象.劳动关系不稳定带来了员工过高的流失率.国际惯例表明:优秀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应在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30%,中小型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50%以上.过高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诸如离职成本、重置成本、培训成本、时间成本损失和商业秘密及客户资源流失的潜在威胁.形成劳动关系新格局,重要的是改变这种不稳定现状.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合同法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平等合作是关键.劳动者和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互相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减少劳动关系的对抗性,使劳动关系的双方共生共荣,共谋发展.平等合作需要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在思想上对企业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安全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企业内部有效协调和良好互动,培育员工积极向上的“主人翁精神”,营造开放、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大家庭”氛围,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平等合作、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互利双赢是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我国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下降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且呈下降趋势,二是国民收入分配最终格局中居民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为53.4%,2006年下降为40.6%,十几年间下降了12.8%.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格局中,政府和企业所得增长较快,居民所得增长较慢.从2002年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2年为62.1%,2006年为57.1%企业的收入比重从20%上升为21.5%:政府收入比重从17.9%上升到21.4%.政府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引人关注,2007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万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2.4%.五年来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年均增长达22.1%.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居民的收入30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迫切需要建立劳动者充分平等地分享高速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所得在最终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尽可能使居民收入和劳动所得同企业利润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及经济发展保持相对协调的关系.

――政府要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扩大就业需求,用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多解决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从短期看,企业在面对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劳动关系规范时的本能反应必然是减少聘用新的员工,甚至裁员.这就会产生紧缩就业的效应.企业可能会采用一种“五个人的活,三个人干,给四个人的工资”的紧缩就业的对策.为此,需要政府从实施《就业促进法》的角度,加大对就业的财税支持,“对冲”《劳动合同法》对就业的影响.在利用各种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时,将扩大和促进就业增长作为优先的考虑因素.为了实现社会就业的总目标,需要政府调减财政税收,减轻广大企业负担,减少裁员,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收支持,共同分担规范用工制度造成的高成本,鼓励企业多解决社会就业,缓解《劳动合同法》短期给企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在税收政策方面,对就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适当减免某些税种,并提供一定的税收宽限期;对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根据条件,给予安置补助费和社会保险补助费.财政要直接增加对再就业的支出,提高财政对就业和再就业支出占GDP比重.

――企业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度依赖劳动力低成本的发展模式.企业要转变靠劳动力低成本赢得有效竞争的发展理念.企业要认识到,高工资不一定带来低竞争力,能否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是赢得竞争实现高额利润的关键.我国人工成本相当于韩国1/13、日本的1/26、美国的1/27水平.但是韩国、日本和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中国的12倍、18.68倍和17.35倍.中国目前“低工资、低成本、低、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造成“低技术”和“低劳动者素质”陷阱,使企业陷入“微笑曲线”最低端.劳动力较低,往往会使企业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忽视对员工的培养.长此以往,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创新的习惯和动力难以形成,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可见成本的增加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一种机遇.在企业改变传统的低成本、特别是依赖劳动力低成本的发展模式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要改变过度依赖招商引资和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长的倾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更加重视实现社会公平.

――企业与员工要合作双赢,处理好共建企业和共享利益的关系.共享是共建的目的,而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双方共享利益促进员工共建企业行为.在现实情况下,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目标取向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追求工资福利最大化,另一方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冲突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员工和企业主之间又是利益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在根本利益上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强调企业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企业与员工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相互尊重,共同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规章制度,共同努力做大企业“蛋糕”,在共建享、在共享建,通过利益共享同时增进双方利益,实现互利双赢.

一一社会要建立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关系.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全社会建立五种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改变利益格局方面的“企业强势、员工弱势”的态势.这些社会机制是: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劳动关系三方沟通协商或共决机制、职工不满申述处理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