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

点赞:4319 浏览:96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公共财政监督体系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体系建设和评价指标设置等方面仍不系统、完备.评价指标的设置是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质量.随着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地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应深入思考如何设置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本文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设置思路以及基本原则,并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方面分别设置了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R中心“某仓储监督管理专项经费”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形成结论.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一、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在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宏观背景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通过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指标的设置,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管理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在事业单位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多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深化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改革发展,指导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强化财政支出责任,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预防腐败,进而在制度层面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二、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量化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多种特征的载体和手段.近些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已基本认同,事业单位的类型、使命、涉及行业等不同,相应选取的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重点要由关注“过去”的绩效评价转向关注“发展”的绩效评价,关注事业单位使命、事业发展规划与绩效完成过程及绩效结果的关系,应考虑外部环境对于事业单位绩效的影响,要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效率指标与效益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等多向度指标结合起来.

1.指标设置思路

从事业单位这一中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形态来看,其部门预算是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构成的,因此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别针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对于基本支出主要考虑设置共性指标(共性指标是基本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的通用指标).对于项目支出主要考虑设置个性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及不同的预算项目而设置的).此外,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评价,有些内容是可以量化的,有些是不能量化的,因此应遵循“能够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质化”的思路,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来全面评价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

2.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设置评价指标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评价指标是被评价组织本质特征性的反映,应全面、客观、准确.在对指标进行设置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一致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

①评价指标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

对一个系统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就是评价系统设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评价指标的内容反映了目标的实质,则不仅能够有效开展系统绩效评价工作,而且能指引系统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如果评价指标的内容不能反映目标的实质,则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系统偏离正确方向.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指标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②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的一致性

围绕特定的目的开展评价工作要求评价指标应当与评价目的统一.例如:评价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如果是为了衡量包括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和产出成本在内的预期产出,则评价指标的内容就应与目标相一致,若不一致,就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进而违背评价的最初目标.

③评价目的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

如前所述,评价指标要与系统目标和评价目的两者保持一致,而达到一致性的前提条件是评价目的与系统目标是一致的.如果二者不一致,则会出现问题.例如:某个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包括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怎么写作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而评价目的仅包括预期产出,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在此就很难处理.

(2)系统性原则

要求在指标体系的架构和具体指标的筛选上,要基于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一方面要考虑评价指标对于完成绩效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种不同类型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结构组成,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关系,通过指标的有针对性选择以及不同权重的合理分配,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既重点突出,又兼顾相对平衡,并能实现有机联系.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地反映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通过事业发展规划和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和影响等.

(3)重要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固然是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但是重要性原则认为过于强调面面俱到的指标体系可能会使得评价主体对于评价对象的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应当将最能反映评价要求并且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的重点指标列为优先使用指标.

(4)可比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就是对于同一类型的评价对象,需要设置一些具有共性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经济性原则,是指在获取评价指标数据时应使成本经济合理,开展绩效评价的方法也容易被接受.

3.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绩效评价指标是组织本质特征的反映,建立评价指标应归结为一个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树状网络结构,其可按指标的支配关系,形成一个有序递阶层次结构.树状网络结构由多个指标按照不同属性分组,每组作为一个层次,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指标搭建起三层次结构系统.对应上述的递阶层次划分结果,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应分别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并围绕着绩效评价内容来设置,具体指标及解释见表1.

以上评价指标只是框架性的指标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及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对评价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调整,以便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绩效情况.从现实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大多是选取那些与本单位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项目,并以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工作重点进行展开.通过设置基本支出评价指标作为辅助手段,可以与项目支出绩效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情况.

三、案例分析―――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R中心是具有行业监督管理职能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对其“某仓储监督管理专项经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财政资金投入所要达到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的较好范例.根据上述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思路、基本原则,结合R中心项目的特点、实施内容及预期目标,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可设置由项目的事前指标集、事中指标集和事后指标集构成的指标体系(见表2).

使用层次分析法,可计算出各个指标相对本级的指标权重,再按照指标层级依次汇总,从而最终形成一级指标的权重(见表2中的分值).表中的分值即根据权重按照总分100分换算而来.关于层次分析法这里不做展开.

四、结论

为了早日实现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财政部门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正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从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角度看,建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设置一套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应通过设置由管理指标集、财务指标集和效果指标集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绩效,并通过设置由项目的事前指标集、事中指标集和事后指标集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从两个层面设置既包括反映基本支出共性指标,又包括反映项目支出个性指标的评价指标集,以能够全面、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运用情况,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