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点赞:9219 浏览:34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则凸显出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论证了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关 键 词 ]社会救助;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 F810.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 -0062-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631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不能单纯地通过财富总量来衡量,还必须考虑收入分配是否公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带来了显著的效率,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市场并不能肯定使绝大多数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各类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也就是说市场不能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竞争追求单纯高效率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要实现平等就需要政府介入收入分配领域,利用强制手段实现各种再分配计划,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然而,不幸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民总体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的贫富差距却在急剧扩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标志,早在一九九四年就迈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并以年均0.1%的速度快速爬升,目前更是逼近了0.5一线.①很显然,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是社会分配领域不和谐的表现,给社会稳定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因此,为了援助弱势群体,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并力推三条社会保障线,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力图向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而陷入生计断绝、生存困难“漩涡”的每一位社会成员伸出救助之手.社会救助制度可以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社会措施之一,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的意义尤甚.所以,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并引起剧烈的社会变迁的今天,我们更要冷静、理性地审视、研究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力求使社会救助之手不仅“温暖”,而且“有力”.


一、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积聚财富的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可以肯定的是,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于目前的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

1.缺乏激励机制,损失经济效率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对弱势群体采取的是定额补助方式,即无条件地对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弱势群体予以定额补助,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准,而没有积极、有效地鼓励、帮助其劳动脱贫.所以,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努力消除弱势群体因失业、贫穷而带来的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弱势群体寻找工作、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演变成了“撒胡椒面”式的施舍行为.不可否认,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已逐渐蜕化,成为一个维持绝对贫困的消极的济困性制度.这种“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特征导致了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既缺乏激励机制又丧失了经济效率.

2.忽视尊严,缺少尊重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似乎将援助演化成了对贫困人群的施舍、怜悯,而没有从根本上把弱势群体当作认真尽责的社会成员来看待.苛刻的救助条件,无疑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尊严,变相地在弱势群体的身上打上了无能、懒惰的烙印.在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下,弱势群体似乎只配获得过年、过节能吃上饺子的生活标准,而不应当拥有比较正常的日常消费和日常生活的“奢望”.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非人性化”特征给弱势群体带来了沉重的屈辱感,进而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叛逆心理.很显然,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大相径庭的.

3.范围窄,标准乱,程序不规范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一方面,范围较窄.苛刻的救助条件,仅仅使“绝对贫困者”得到了救济,而由于忽视了收入差距的因素,却剥夺了众多“相对贫困者”获得救助的机会和权力,违背了救助对象普遍性的原则,极大地限制了社会救助的范围;另一方面,标准较乱,程序不规范.现行的社会救助,由政府的民政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进行.而这两个部门则是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这就使得现行的社会救助活动出现了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的“乱象”,进而产生了该“援”的没有援,不该“助”的助了的“怪象”,人为地干扰了社会救助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迫使我们把目光转向了社会救助卓有成效的欧美国家.于是,一种对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方案――劳动所得税收抵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所谓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是以一种工资补贴的形式出现的,对有工作的弱势群体的收入补助,也就是说,只有正在工作的弱势群体,才有资格获得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所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所产生的补助,正是将福利与工作挂钩的思想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种退税,而是政府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目前,欧美国家的实际情况说明,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比针对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的计划更有可能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抵免额是以纳税人的劳动所得(即只适用于通过工作以劳动获取的所得,工作以外的其他收入来源在计算时要予以扣除)为基数进行计算.一般会对劳动所得设定一个最高的抵免限额,即劳动所得额超过一定限度,纳税人便不能享受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优惠.例如,下图就说明了2004年美国一个纳税人的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结构.这类纳税人的劳动所得在不到10,500美元时,可按工资和薪金总额的40%申请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因此,最大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是40%×10,500美元,也就是4,200美元.在纳税人劳动所得没有达到14,750美元时,都可以申请获得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但一旦达到14,750美元,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就会逐渐减少.而劳动所得超过14,750美元的纳税人,他们的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要按照美增加一美元劳动所得的21%减少.因此,如图所示,在劳动所得达到34,700美元之前,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会逐渐下降.如果该纳税人的劳动所得超过34,700美元,则该纳税人就不再获得这种劳动所得税收抵免(为了简化,所有数字均四舍五入).

三、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激励效应

通过对劳动所得税收抵免运作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具有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包括:

1.鼓励劳动,促进自立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对弱势群体循序渐进地注入了自立、自助的动力和活力.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在给予弱势群体必要救助的同时,鼓励弱势群体劳动就业,促使弱势群体担负起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责任,从而推动弱势群体的独立与自立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利用鼓励弱势群体为自己而劳动的积极性进而主动改善其自身生活状况的办法,来改变目前弱势群体消极、被动地等待社会救助的状况,从而逐步减少弱势群体对社会救助的依赖,最终实现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目标.因此,如果我们把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看作是为弱势群体“输血”的办法的话,那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则无疑可以有效地发挥为弱势群体“造血”的功能.

2.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遵循的是“量能援助”的原则,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所固有的“平均主义”特征,将有限的社会救助资金有针对性地、高效地、集中地用于真正需要切实援助的弱势群体,有利于消除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下普遍存在的漫无目标地“播撒”救助资金的现象,正是因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直接以贫困为特定目标,因此,与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它既可以更多地帮助弱势群体,又可以大大地减少耗费,所以说,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援助弱势群体的标准是贫困,或者说是低收入,并不受其他任何特定项目或特殊身份的约束、干扰.它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将一种单一的不拘人格的生活水平应用于所有的人,不论是对于那些在某一特定的年份中需要缴税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在该年份中得到援助的人来说,情况都是如此.因此,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在援助弱势群体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形成新的收入分配不公,从而真正体现并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公平效用.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保障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重视尊严,尊重弱者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体现并贯串了这样一种重要思想,即在以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社会成员共同利益所在的社会稳定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障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所以,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政府不仅要求企业与劳动者无偿纳税,而且还应当也必须对弱势群体予以无偿救助.在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中,以贫困为共同特征的弱势群体被当作认真负责的社会成员来看待,而不是作为无能懒惰的社会包袱来对待.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实际上是在正告整个社会:贫穷只是弱势群体的特征,而不是他们的过错,更不是他们蒙受屈辱的理由.他们的尊严必须得到维护;他们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所以,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并非什么上帝唤醒良知时的慈悲举动,而是一个正常社会应尽的义务.

4.操作规范,管理有效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税收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税收的普遍性、统一性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特征.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的丰富信息资源,发挥税务机关的专业征管功效,切实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救助效率,进而消除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由于多头管理、标准混乱而导致的“乱象”和“怪象”;而且还可以切实地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到社会援助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以法律的严肃性来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和管理有效性.

综上所述,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本身所固有的对弱势群体的激励救助效应告诉我们: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能营救弱势群体于苦难之中,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苦难.所以说,劳动所得抵免是专门针对贫困而来的;它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向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并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它最终还将能以事实有力地证明,社会向弱势群体伸出的救助之手会更加温暖、更加有力.

[注 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6)》.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N.Gregory Mankiw. Macroeconomics(Fourth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Robert S. Pindyck/Daniel L.Rubinfeld. Microeconomics(Fourth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Harvey S.Rosen.Public Finance(Sixth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 Sloman.Economics(Fourth Edition)[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Did N.Hyman.Public Finance A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Policy(Eighth Edition)[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Bernard Salanie.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Irene S.Rubin.The Politics Of Public Budgeting:Getting and Spending,Borrowing and Balancing[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社会保障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9]杨斌,雷根强,胡学勤.税收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朱启才.权力、制度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1]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2]顾建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3]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樊丽明.税收调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6]靳东升.税收国际化趋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7]刘溶沧,赵志耘.税制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2.

A study of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Labor Ine Tax Credit on Social Aid

Fang Zhong1,Mei Yuhua2

(1.School of Management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230009,China, 2.Hefei Local Tax Bureau, Hefei 23001,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s the social relief system to renew and improve its standards. The defec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social relief system he been revealed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rough 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operating mechani of labor ine tax credit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labor ine tax credit on social aid.

Key words: social aid, labor ine tax credit, incentive effect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