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公共财政

点赞:9181 浏览:411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要探究公共财政的本质, 离不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 如果市场是竞争性和完全,且无外部性,那么分散化均衡即帕累托有效.按西方经济学基本检测定:经济中存在无数厂商和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分散决策,可达到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政治学意义上,市场经济中分散决策即决策,因而市场经济即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在分散决策基础上集体选择的产物.对私人物品的偏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所表露,而公共物品的偏好难以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结果, 一些物品生产太少(如: 教育),而另一些物品生产太多(如污染).


财政的核心是契约安排

政府是决策基础上集体选择的结果,那么,决策是通过何种机制支配政府政策呢?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呢?这回到经济学基本概念——契约.

契约是一个或一组承诺,当事人双方都以契约履行为义务,取得行为权力.就契约产生的根源看,第一根源由于社会创造的共同需求和爱好,社会的结构和稳定等;第二根源在劳动的专业化和交换;第三根源在选择性.契约实质在于规划未来交换过程所发生的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各种交易行为都通过契约完成.在私人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订立契约实现交易.根据契约,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并取得消费者支付的价款;消费者从产品的消费中受益,但支付报酬.如果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质次价高,则消费者可以拒绝付款并选择其他生产者.市场机制保证了契约的履行.

如果政府不能为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怎么写作,会失去公众的支持,如果政府是一个专制政府,还可能维持一个时期(但有限度),如在政体下, 该政府会在选举中被抛弃.因而, 说机制保证了公共契约的履行.如果对公共契约作进一步深人的分析可看出,它与私人契约有着很大区别的.首先,公共契约的订立者一方是公共集体,单个人无法改变政府决策过程.但公众作为整体,可改变政府税收和支出水平,甚至改变政府财政制度.在制度下,个人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潜在参与者,不论是否实际参与.进一步,由于偏好不同造成的利益冲突,可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解决,使政治选择能够符合多数人利益.

财政在公共财政中的表现

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应抓住公共财政本质,用财政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公共财政.财政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一、财政决策

理解公共财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财政要求政府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只是执行公共决策,而非越俎代庖,为公众做出什么决策.在我国,财政决策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困扰理论和实际的大难题.人们提出许多指标体系,希望建立对公共政策效率约束机制,但都未根本解决问题.各种财政资金的浪费及由此滋生的腐败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决策主体的缺位.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公众缴纳的税收,财政资金投向的决策权却由政府把持,公众无发言权,而政府官员缺少有效使用资金的激励,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只有还政于民,还权于民,重大事项由公众决策,接受公众的监督,这一问题才根本解决.可喜的是,我国已开始进行这方面尝试,如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就是通过人代会几次讨论才得以最后通过.

二、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是实现财政决策的必要条件.倘若决策权仍主要集中于,地方民众何谈对地方事务的决策权?从这个意义上,分税制的核心不在支出权限划分,更不在税权分配,而在于决策权的转移.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政府向地方下放支出决策权和部分税收管理权,但这种决策权的下放没真正到位,没落实到地方民众手中.加剧了权力滥用.虽理论上讲地方政府比政府更了解本地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但如果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财政意识,那又如何会实现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呢?结果政府又不得不重收决策权.这也可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放乱收死”现象的一种解释.

三、财政竞争

使地方政府财政可以展开竞争,进而提高政府财政效率.由于各地政府能力不同,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的水平也不同,各地民众就会对政府能力加以比较,然而通过“用手”(选举)和“用脚”(迁移)来选择最好的地方政府(最有效的提供最多公共物品的政府),这在各地政府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促其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物品,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打破公营部门垄断

横向上,对公营部门的垄断要减至最低.公营部门的垄断权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于公共需要才具有存在价值.如果这种公共需要已消失,垄断权力也应消失.根据这种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公营部门的垄断权力许多都在可取消之列.目前日益发展的私人邮政怎么写作及日益强烈的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的呼声都体现了公众对取消公营部门垄断的要求.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虽然公营垄断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曾发挥重要作用,但这种功绩不能成为其继续存在的理由,必须积极致力于打破垄断,鼓励民营以提高这些部门的经营效率.

总之,公共财政本质上是一种财政.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如果要以公共财政为方向,就必须把握这一本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系统的总体思路,指导具体的改革措施.否则我们的改革可能徒具其形,貌合神离.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