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隐秘

点赞:4620 浏览:187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财政补贴,作为一项扶持相关产业的政策,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诸多弊端也逐渐凸显,这也反映出财政补贴过程中的种种漏洞.

本文将重点分析在财政补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隐秘.

上市公司调节器?

对于许多上市公司来说,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是其调节利润的重要工具.

7月1日,上市公司三安光电公告表示,公司2013年6月28日收到安溪县财政局《安溪县财政局关于拨付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蓝宝石衬底项目财政补贴的通知》.该项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目前,该款项已收到.

公众广泛质疑,三安光电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短短几年内屡获补贴,并且每次数额巨大.据统计,三安从2009年到2012年4年间,累计进补16亿,占同期净利润的68%以上.历年中,三安光电获得补贴可谓名目繁多,2012年竟达24个.其中,设备补贴是大头.

据统计,两市从今年8月份以来,共有57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补贴的公告公布.这57份公告中提及的补助、补贴款,累计总金额约为9.6亿元,而单笔补助、补贴款的数额,则从数千元到上亿元不等.

财政补贴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有税收优惠,也有减免银行利息、节能减排补贴,还有调整产品和设备购写、产品推广补贴等等.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濒临退市的公司可能因此起死回生,也有一部分公司借助财政资助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

从财务层面来分析,总体来看,多数上市公司都表示,会将补贴款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并计入公司2013年度损益,从而预计将对公司2013年度损益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此外也有少数公司表示,补贴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将其计入“递延收益”,公司将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从地方经济层面来分析,财政补贴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政府什么时候收到税收,就会把财政补贴发放到相关企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在地方经济有着重要地位,而且上市公司的存在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所以地方政府往往都会帮助地方企业保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因此,年底“突击”获得补贴是ST公司经常上演的戏码.

财政支出“两大漏斗”

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格兰仕、格力、美的、长虹、长岭冰箱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也用非环保汽车,骗得节能补贴共计1725.6万元.

与此同时,实施近三年的“金太阳工程”屡屡曝出问题重重:项目停工、骗取补贴等等.

以上的案例,都反映出一个问题.过多过大过泛的农业补贴与新产业补贴,已经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荷.日渐增多的“骗补”与日益严重的“补贴寻租”,正在使农业补贴与新产业补贴扩大为财政支出的“两大漏斗”.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研究,近10年农业补贴额累计约5.8万亿元,新产业补贴额累计约28.7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业补贴与新产业补贴的过多过滥.

文宗瑜认为,累计十年的巨大农业补贴没有换来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累计十年对新产业天文般数字的补贴仍没有使中国步入科技创新时代.相反,这些领域中众多公司围着政府官员及政府要钱、要地、要户口指标、要优惠政策几乎成为常态,导致一些所谓科技创新的“明星公司”不得不靠财政补贴改善其财务指标.农业与新产业的巨大补贴额与两大产业的低质量低效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财政补贴“养”不出现代农业,财政补贴“养”不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如果不及时调整已有的农业与新产业补贴政策,不仅会严重拖累财政,而且会使财政收入增长放慢条件下的财政风险进一步放大.

政策究竟该怎么改进?文宗瑜认为,把农业与新产业补贴政策调整与通过深层次改革促进农业与新产业发展衔接起来.

首先,对农业与新产业补贴政策进行全面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要着眼于:补贴效应是不是已经异化;如果不调整,继续沿袭该政策会不会拖累财政;如果要调整,调整的力度多大等.定量评价,要着眼于:补贴多少合适?财政可承受的补贴额度?年调整幅度及中长期调整的力度等.评价的过程,要尽量弱化行政色彩,降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多依赖外部的专业人才与专业机构.

财政补贴隐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科技创新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要尽快启动农业补贴与新产业补贴调整的工作并不断加大力度.补贴政策应放大财政体制改革的大思路与大框架中去思考,应先从补贴方式入手,逐渐调整标准及规模.

第三,积极推进相应的深层次改革而弱化农业与新产业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应以“农村居民市民化”创造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逐步调整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应吸取政府过多介入与介入过深的教训,还要求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软环境改善上有更大的作为.

补贴“掮客”

政补贴存在的漏斗,也催生出一批补贴“掮客”.他们利用手中所谓的资源、关系、项目,在政府、企业、官员之间架起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记得早在2010年,“金太阳工程”实施之初,一些补贴“掮客”纷纷进京,托各种关系,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

一家曾经参与过的企业家介绍,“金太阳工程”是国家的项目,申报的时候需要先报到省里,再由省里上报国家,每一层在筛选项目的时候,都可能会被筛下去.“金太阳”的通过率一般在20%左右,报5个项目往往只有1个通过.

申报时需要提交的材料有上百页,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还要请有资质的单位,通常是设计院,来做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做到消息灵通,及早准备.

与此同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专门为企业申请补贴的第三方机构也纷纷成立.据浙江某机构的负责人介绍,补贴申请的难易程度,也与企业所属的行业有关.如果做的是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新能源等等这些,就比较容易申请到,但如果是做贸易,几乎不大可能拿到补贴.

一位地方财政局人士告诉记者,财政补贴之所以被一些人当作“唐僧肉”,需从程序上寻找原因.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最终获得财政补贴,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从地方审核到确定上报,都在地方政府的掌握之中.对于地方来说,项目获得财政补贴,本身就是一个政绩;而对于那些具体负责部门,有些地方补贴分成已经潜规则化,企业拿多少,部门分几成;事先有约定,事后忙兑现.而对于补贴发放部门来说,项目补贴资金是事先立项的,也存在“不花白不花,给谁不是花”的利益寻租.

拿财政补贴当“唐僧肉”其害无穷,为此,必须打破“封闭审核”,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项目审核.一些项目的内情,体系内部或许不知,但公众往往清楚;体系内部或许作检测,但公众不会.拿环保项目来说,到底有没有建,最终效果如何,那些身处第一线与项目密切相关的民众最有发言权.听其意见,让其参与,就能够挤掉项目本身的水分.把项目打回让地方自审,难免重新掉入“封闭式审核”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