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规模

点赞:5768 浏览:200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政府规模是行政改革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行政管理效率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扩张是政府规模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始终是各国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从我国政府规模现状、政府规模扩张的必然性以及政府适度规模的静态和动态去研究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适度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合理,是现代化政府的必要条件,对于应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市场经济;政府;政府规模

一、当前中国的政府规模现状

政府的存在为市场维持秩序,解决外部效应,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基本的公共怎么写作,改变收入不均等以及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在"扩张" ,自1995年一2007年的l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从1995上一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1.2倍.

中国公务员规模增长速度低于中国GDP的增长,但10年增长的总量却仍高达200万人,而且由公务员群体所消耗的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大幅增加,文教科卫支出占财政的支出比例却明显下降,这说明了国家财政不得不通过降低文教科卫支出比例来应对公务员人数增加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中国公务员规模的扩张是偏快的.

二、政府规模扩张的必然性

古今中外的政治发展史表明,政府规模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因为政府产生之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逐步展开的需要,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现代世界的一个持续性增长的产业似乎是国家机关产业". 马斯格雷夫(R.A.Musgre)与罗斯托(w.W.Ros-tow)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解释:早期阶段,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较高;到了中期阶段,政府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而一旦进入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大规模增长.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提供了当代政府规模及其增长的另一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规模增长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消除外部性导致政府规模的增长.第二,政府作为社会再分配的调节者促使政府规模增长.第三,利益集团的压力促进政府规模的增长.第四,官僚与官僚体制.第五,财政幻觉.财政幻觉检测说一直认为立法--行政机关可以就政府的真实规模欺骗公民.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变化趋势

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在不同的时间有很大的变化.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2000-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GDP、预算内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数据,计算1978-2004年我国各地区的平均财政支出规模和平均政府消费规模.平均财政支出规模从1978年的21.71% 开始逐年下降,至1995年下降到最低的9.94%,随后从1996年的10.07%开始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16.59%,2003年以后又略有下降;对于平均政府消费规模,从1978年的8.63%开始则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16.91%的最高点,随后也略有下降.而全国各地区的平均财政支出规模和平均政府消费规模分别为14.14%和12.35%.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跟政府规模的增长是成正比关系的,政府的规模是以经济的增长为指向标的.

四、当前政府规模增长的正确性分析

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提出的"利维坦检测说"是研究政府规模与财政分权关系的经典理论."利维坦检测说"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可以促使政府介入经济程度的减少.其中,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可以理解为政府掌握的社会经济资源的规模之大小,即政府规模.这个检测说基于下述简单的逻辑:在蒂布特"用脚"的机制存在的前提下,财政分权能够导致追求自身利益的地方政府为抢夺流动性的资源而展开税收竞争,使地方政府之间采取非合作的低税收策略,有效地限制政府获取收入的种种途径,从而自动地遏制了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但根据"利维坦检测说"的逻辑,政府规模和财政分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这一微观机制来实现的,在理论上这一实现需要大量的前提检测设,或说是需要一个"蒂布特世界(Tiebout World)",其最基本的检测设是以下两点:税基的完全流动性和标准的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只有在"蒂布特世界"中才能形成利维坦型政府间的囚徒困境,使得采取低税率的税收政策成为吸引税基博弈中的占优策略.

但是中国的现实情况似乎与"蒂布特世界"相去甚远.

首先,中国并不是一个具有标准学术意义上的财政分权体制的国家.标准的学术意义上的财政分权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下级政府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拥有对称的税收和支出的自主权,即既有财权又有事权.财权,或说税收自主权主要包括税种的设置和税率的确定,即确定对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如何征税;事权,或说支出自主权主要包括确定支出的项目和数量.总之,标准的财政分权要求地方政府具有对称的收支权力.

但是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没有与事权对应的课税权利.1994年分税制改革将各税种划分为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地方政府只拥有部分税种的征收权和减免权.更具体的说,只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规定是否开征、征税起点以及税率等方面的权利,在现实中,不同的省份也的确采用了一些有区别的政策;另外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相应税种暂行条例和国税总局相应补充规定的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地方税种有较大余地的征收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可以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上下限调整,各地方政府在这些地方税种的征收权和税率制定权上有一定的自由;而且,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财政分税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我们还可以看到,只有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才拥有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的权利,而且该权利的行使也必须以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收入为前提.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规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二,在现实中,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流动性的资源并不是只有税收竞争这一种手段.更为流行而有效的可能是公共怎么写作(公共品)竞争,即政府通过改善公共怎么写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外来投资.根据上文的论述,吸引外资规模的变化很可能牵动着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绩,那么招商引资便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官员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行为激励下,地方政府无疑会把大量的财政资源投入经济建设,特别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甚至大搞"形象工程"以吸引外资的流人.


政府为保证市场的有效,科学,健康的运行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投入的过程中,可能并不能立刻见到成效,因为这项工作是个长期的行为,为了让我们的政府无缝的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而屹立不倒,我们的政府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学习如何矗立,并且还要去做引导市场而不是阻碍市场的领路者.因此,政府规模的扩张应该是有选择性并且合理科学的进行,不是一味的讲究数量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