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

点赞:34284 浏览:1584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 要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方法推导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财政社会性支出的长期变化可以改变消费者持久收入水平,并影响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改变其消费决策,即从长期来说财政社会性支出能明显刺激居民消费.


关 键 词 :社会性支出 居民消费 消费决策

财政社会性支出中包含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不仅仅产生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函数的重要因子,进而解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效应.借助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做出推断: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方法推导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以探讨实证结果与理论检测设是否一致.

理论模型的构建

为了得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理,本文在消费者最优选择框架内对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首先检测定代表性消费者在其一生中最大化的效用函数及其面临的预算约束为:

(1)

s.t.At等于At-1(1+r)+Yt-Ct-Gt (2)

其中Et代表基于t期信息对未来的预期,β是折现因子,C*t为t期有效消费,At表示t期所拥有的实际金融资产,r是实际利率,Yt是实际收入,Ct是居民消费支出,Gt是政府支出.联立方程(1)、(2),可知为确定条件下求解效用最大值问题,构造其Lagrangean函数为:

(3)

上式中λt是Lagrangean乘子,在此度量财富的边际效应.检测定个人消费效用函数为相对风险厌恶函数(CRRA):

(4)

其中δ>0,U`(C*)等于C*-δ>0,U``(C*)等于-δC*-δ-1<0,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为,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为-δ.

消费者不仅消费私人产品而且消费公共产品,所以其获得的消费效用应由两部分组成,Baily、Tsung-wu Ho等认为有效消费函数是一个线性的组合即:C*t等于Ct+θGt,式中θ代表政府支出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之间的效用关系.当θ>0时,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完全的替代关系,当θ<0时,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完全的互补关系.谢建国、陈漓高(2002)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一个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不完全替代的模型,以扩大模型的使用范围,他们检测定:

C*等于CtGtφ (5)

式中φ为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系数.这一改进更符合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情况,因此本文采用改进后的模型来定义有效消费函数.接下来对(3)式求解,得到其一阶条件为:

(6)

E0[β(1+r)λt-1]等于λt (7)

又因为根据(5)式有,,将(6)式中解出的λt,λt+1代入(7)式中得到:

Ct-δGtφ(1-δ)等于[β(1+r)Ct+1-δGt+1φ(1-δ)] (8)

对(8)式两边取对数,整理后有:

(9)

令,,随机误差项为ut,则(9)式可改写成:

△lnCt等于α0+α1△lnGt+ut (10)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通常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的消费习惯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使实证检验的结果更加真实,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Yt作为解释变量,从而得到基本方程:

lnCt等于α0+α1lnGt+α2lnYt+ut (11)

实际上,如果检测设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政府支出相关,即令Yt等于β0Gt,则Ct等于β1+β2Yt+β3Ct-1等于β1+β0β2Gt+β3Ct-1等于α0+α1Gt+α2Ct-1,该表达式同样具有可解释性,然而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考证,所以本文选择(11)式作为下一步实证检验的基础.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总量关系的协整检验

(一)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关于财政社会性支出、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推导为实证研究提供了逻辑基础,为了从实践角度考察居民消费总量(C)与财政社会性支出(S)、居民可支配收入(Y)之间所存在的函数关系,本文运用1990-2009年的数据资料进行论证,得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结果.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总量为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支出,财政社会性支出根据前文的统计口径计算所得,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总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总数(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为了消除期间通货膨胀对数据的扭曲,居民消费总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采用居民消费指数(1978年等于100)进行调整,财政社会性支出采用商品零售指数(1978年等于100)进行调整.为了减少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和波动性,采用对数化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即把C、S和Y转化为LnC、LnS和LnY.模型的数据全部使用Eviews5进行处理.

(二)单位根检验

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基础上,确立的计量经济模型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都存在非平稳性的特点,将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会带来“伪回归”问题,使得估计出的参数产生偏差,所以需要首先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可以采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考察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如果序列不平稳,一般可以再通过差分使之变得平稳,经过N次差分,则称之为N阶单整.用ADF方法对LnC、LnS和LnY及其差分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LnC、 LnS、LnY的一阶差分的t统计量都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时间序列.为了考察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协整检验

协整理论(Engle和Granger)认为虽然某些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因此可以通过协整理论介绍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非平稳数据.本文运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先做两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以lnCt为被解释变量,lnSt、lnYt为解释变量,用OLS方法估计回归模型,其回归结果如下:

lnCt等于0.12094-0.095913lnSt+1.062850lnYt+et

(0.024168)(-1.501024)(10.52225)

R2等于0.996432 F等于2373.455

对上式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t值为-3.304841,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3.029970,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这也说明变量lnCt与lnSt、lnY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是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lnCt与lnSt、lnYt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从长期来看三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短期波动可能产生失衡,其经济关系是一个从短期失衡趋于长期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使模型更加精确,可以把误差项et视为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基本结构如下:

VlnCt等于β0+β1VlnSt+β2VlnYt+β3et-1

本文以VlnCt为被解释变量,以VlnSt、VlnYt和et-1作为解释变量,估计回归方程,使用Eviews5操作得到的结果如下:

VlnCt等于0.058898-0.023993VlnSt+0.357823VlnYt-0.396047et-1+εt

(3.012640)(-478690)(1.944425)(-3.548781)

R2等于0.495698 F等于4.914690

上述的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而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其影响并不是很显著.如果前期居民消费偏离均衡水平,则本期将以-0.396047的力度对偏差进行调整.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不意味着相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缺乏因果关系则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需要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检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取两期滞后,Eviews得出估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LnS不是LnC格兰杰原因”的原检测设,即LnS是影响LnC的重要原因;而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LnC不是LnS格兰杰原因”,即接受原检测说.说明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结论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财政社会性支出、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都是相对平稳的.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全体居民消费总量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总量都存在程度较弱的“挤出效应”. 短期内财政社会性支出增加虽然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暂时收入水平,但是由于对持久收入水平产生的影响较小,所以其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弱,实证研究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财政社会性支出的长期变化可以改变消费者持久收入水平,并影响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改变其消费决策,即从长期来说财政社会性支出能明显刺激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