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实证

点赞:32380 浏览:1461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税收契约订立、监督和履行过程中,税收契约有用性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些问题,为契约双方提供有利于维护各自权利的“公允”信息,从而有效地保证税收契约的顺利进行.文章以“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税收契约”的研究路径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税收契约

一、 引言

“估值有用性”与“契约有用性”作为会计信息最高目标——决策有用性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应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最高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契约有用性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为签订契约的双方在契约签订、监督和执行过程中提供有利于保护各自权利的公允价值信息,有利于减少在契约订立与履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些问题,保证企业契约集合中所有契约行为的顺利进行.由于税收契约在缔约人、缔约对象、缔约信息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再加上我国自2006年起先后进行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关系.税收契约中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在相关信息生成、加工、输出等过程中的分工、职责和权限不同,造成税收契约双方在不同信息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成为税收契约双方在契约履行过程中的共同需求;并且人们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股东、管理者出于“经济人”的天性,他们会利用在会计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本文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使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现有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的变更等会计手段增加或者减少收入、成本与费用等会计要素来人为调节企业财务会计结果的合法会计行为或过程.当公允价值计量被作为调节税费的一种盈余管理工具时,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契约的“公允”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只有在公允价值计量没有被当作盈余管理的工具(手段)前提下,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才能起到真实的会计信息含量的作用,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 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分析

1. 理论分析与研究检测设.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输出等信息管理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为前提,而股东、董事、管理层往往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法律或公司章程赋予的权力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递进行管理,并作为契约签订与履行的参考依据.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股东、管理者出于“经济人”的天性,会利用在会计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导致对企业收入、费用、损益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达到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等相关税费的人为操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无论其动因如何,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经济后果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来观察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与利润的波动成明显的相关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关系就失去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作检测设A: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即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的变动与利润波动具有相关性.


2. 样本选取、变量解释与研究模型.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7年~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l)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存在行业特殊性;(2)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样本;(3)为了检验检测设A,我们选择那些很有可能从事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常来说,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最终都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波动.当然偶尔的利润波动并不能说明一定与盈余管理行为有关,但是利润的连续大幅度波动至少说明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本文借鉴盛琐岩等(2012)的研究方法,选取自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2006)》开始执行起的三年净利润连续波动率绝对值大于50%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最终共获得了2034个有效样本,其中2009年~2011年的样本数量分别为541个、555个和938个.本文所有财务数据都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系统.

(2)变量解释.本文将选取“净利润变动率”作为因变量,即净利润变动率(Earn)等于(本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100%.如果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理论上可以推断公允价值变动率越高的公司其净利润变动率也将越大.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就会产生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是指期末与期初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由于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而引起的计量后果“公允价值变动”的最终去向主要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业务收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只选择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本公积、资产减值损失这三项,并将这三项的变动率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率(Fv)等于(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资本公积变动率(Acct)等于(本期资本公积-上年同期资本公积)/上年同期资本公积×100%;资产减值损失变动率(Lost)等于(本期资产减值损失-上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积)/上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100%.

(3)研究模型:

根据检测设A及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性质,本文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1):

Earni等于A0+A1Fvi+A2Accti+A3Losti(1)

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并得表1. 从表1可以看出:Fv的回归系数为-0.016 6,T值为-0.56,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公允价值波动率并不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波动率.因此,检测设A没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这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国内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当然不排除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但至少没有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规模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因此,本文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的关系.

三、 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实证分析

1. 理论分析与研究检测设.税收契约的履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而税务机关在税收契约过程中又得承认由企业加工生成的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会计信息.因此,在排除公允价值计量被用作盈余管理工具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对税收契约具有信息相关性,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引发的变动率一定与实际税率(上市公司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净利润)变动相关,或者上市公司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之间的差异可能受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为此本文作如下检测设:检测设B1: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设B2: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的波动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

2. 样本选取、变量解释与研究模型.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7年~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l)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存在行业特殊性;(2)剔除一些数据缺失的公司;(3)为了控制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我们对连续变量1%以下和99%以上分位数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e).同时考虑到2007年是《企业会计准则(2006)》开始执行的第一年,2008年又遇到金融危机,本文对样本检验的时间作了区别,即第一次检验的样本区间为2007年~2011年,第二次检验的样本区间为2009年~2011年.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系统.

(2)变量定义与解释.本文针对检测设B1采用实际税率(Taxratio等于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针对检测设B2采用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Taxtap等于实际税率-法定税率)作为因变量;选取公允价值率(Fvtoasst等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平均总资产)作为解释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本文加入公司规模(Asset)、盈利能力(Roe)、资产负债率(Lev)、公司成长性(Growth)、股权集中度(H1)五个控制变量,同时还对年份(Year)与行业(Ind)进行了控制.

(3)研究模型.根据研究检测设B1、B2及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性质,本文就“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率”的相关性构建了OLS回归模型(2);就“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的差异率”与“公允价值率”的相关性构建了OLS回归模型(3),具体模型如下:

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回归模型(2)、(3)样本描述性统计显示:2007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显示“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标准方差都在0.14左右,偏差程度较小,表明此期间“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异率”的变化相对稳定,并未出现两者加大或缩小的过分波动情况.同期公允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0.01%,这表明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资产还是相对较少.为了排除2007年准则执行第一年的特殊性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为稳健,本文剔除了2007年与2008年的数据,用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对模型(2)、(3)进行再次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标准方差在0.13左右,较2007年~2011年期间样本的回归结果有所下降,偏差程度较小,表明此期间“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变化更加稳定,波动更小.其他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

(2)回归结果与分析.本文对模型(2)、(3)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表2.

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Fvtoasst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用2007年~2011年期间和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后,Fvtoasst的系数都是正值,分别是1.239 6与2.510 6.在2007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10%水平上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在2009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5%水平上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模型(2)的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B1的检测设,即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Fvtoasst与Taxtap显著正相关.用2007年~2011年期间和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后,Fvtoasst的系数都是正值,分别是1.269 1与2.484 6.在2007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10%水平上与Taxtap显著正相关,在2009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5%水平上与Taxtap显著正相关.模型(3)的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B2的检测设,即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的波动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2)与(3)的回归结果之间也能提供相互验证,这两个模型回归结果所表现出来的结论是趋于一致的,即用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Fvtoasst的显著性水平都要比用2007年~2011年期间样本进行回归分析Fvtoasst的显著性水平要高.这说明2007年度新准则开始执行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没有提供真正“公允”的信息,与税收契约的相关性不大.从2009年度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与税收契约的相关性显著,即公允价值计量发挥了对税收契约的有用性.

四、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1)从《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运用的限定条件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度运用是持谨慎性态度的,这种谨慎性态度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了会计准则执行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也比较谨慎.从总体上讲,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且本文的实证结果也证明了在目前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即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2)税收契约的履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特别当企业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引发对企业利润较大程度的影响时,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的影响也就越大.税收契约有用性要求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减少在税收契约订立、监督和履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些问题,为契约双方提供有利于维护各自权利的“公允”信息,从而有效地保证税收契约的顺利进行.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契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正相关的信息含量,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契约的有用性.

2. 研究展望.根据张瑞琛(2012)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相关性”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1)“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的有用性”的研究;(2)“税收契约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研究.从研究课题完整性角度考虑,“税收契约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可能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瑞琛.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相关性的理论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2,(9):73-75.

2. 盛琐岩,张玉兰,权慧.公允价值计量对房地产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2012,(3下):72-7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项目号:JA12139S)和福建农林大学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实证分析”(项目号:6106C1017).

作者简介:张瑞琛,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讲师,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3-04-08.